- 年份
- 2024(3283)
- 2023(5207)
- 2022(4584)
- 2021(4382)
- 2020(3604)
- 2019(8332)
- 2018(8140)
- 2017(16711)
- 2016(9050)
- 2015(9969)
- 2014(9994)
- 2013(10175)
- 2012(9849)
- 2011(8882)
- 2010(9211)
- 2009(9027)
- 2008(8637)
- 2007(7776)
- 2006(7223)
- 2005(6766)
- 学科
- 济(44352)
- 经济(44315)
- 业(20607)
- 管理(19949)
- 方法(18568)
- 中国(17934)
- 数学(17319)
- 数学方法(17210)
- 农(13041)
- 地方(12441)
- 企(12180)
- 企业(12180)
- 农业(9272)
- 财(9272)
- 制(8486)
- 贸(8338)
- 贸易(8331)
- 易(8048)
- 地方经济(7841)
- 银(7550)
- 银行(7541)
- 学(7419)
- 行(7309)
- 税(6987)
- 融(6946)
- 金融(6944)
- 业经(6914)
- 税收(6715)
- 收(6670)
- 环境(6236)
- 机构
- 大学(138460)
- 学院(136048)
- 济(62923)
- 经济(61711)
- 研究(49689)
- 管理(48026)
- 理学(41003)
- 理学院(40398)
- 管理学(39713)
- 管理学院(39446)
- 中国(37957)
- 财(30830)
- 京(30127)
- 科学(27980)
- 所(25601)
- 财经(24474)
- 研究所(22800)
- 经(22134)
- 中心(21545)
- 经济学(21191)
- 范(20177)
- 师范(20061)
- 北京(19745)
- 经济学院(19466)
- 江(19163)
- 农(18181)
- 财经大学(18078)
- 院(17389)
- 师范大学(16492)
- 业大(16157)
- 基金
- 项目(81853)
- 科学(64998)
- 基金(60930)
- 研究(60835)
- 家(52780)
- 国家(52386)
- 科学基金(44016)
- 社会(40774)
- 社会科(38670)
- 社会科学(38665)
- 基金项目(32633)
- 省(29343)
- 教育(27744)
- 自然(26727)
- 自然科(26072)
- 自然科学(26066)
- 划(25869)
- 自然科学基金(25587)
- 资助(24695)
- 编号(24391)
- 成果(20802)
- 部(19318)
- 发(18817)
- 重点(18483)
- 国家社会(17437)
- 课题(16957)
- 教育部(16764)
- 人文(16222)
- 创(16010)
- 发展(15551)
共检索到210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晔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加快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乡村地区的发展,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莉
中国的城镇化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过程。由于人口流向主要是从乡村向城市、从经济后进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长期持续的人口外流,在中西部地区形成城市人口增长和区域人口减少的空间格局。以四川省和河南省信阳市为例,提出了在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增长的城市和收缩的区域的人口分布现象,分析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对流出地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和规划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增长的城市 收缩的区域 城镇化 人口迁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王光丽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断回流、承接产业不断增加,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文章通过构建空间均衡模型,使用2011-2016年中西部地区18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安徽和河南的地级市数据做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促进了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承接会促进劳动力的回流,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相互影响,形成了"循环累积效应";(2)如果只有劳动力回流或产业承接并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只有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形成交互影响,才能共同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这种"双转移"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其启示为:(1)劳动力的回流与产业承接需要同步发展;(2)城镇化发展的提升需要回流劳动力和产业承接的合力推进;(3)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的提升,需要依据产业梯度发展的理论来推动;(4)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尤其是外资的流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筱欣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中西部地区正以其所处的 重要位置和不同凡响的增长速度博得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是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步伐加快,因此,引导有限的外资投向合理的产业和地区,对中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敬勇
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实证分析了市场化水平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1.市场化对于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水平比中西部地区较高,但差距在缩小,我国省际间的技术效率不平衡状态有所缓解;2.市场化对技术效率的当期以及长期影响为正,即技术效率存在时间效应。3.分解的市场化因素:政府与市场化水平、非国有经济比重、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对技术效率影响较显著。
关键词:
市场化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剑明
论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战略选择徐剑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引资数量较小,占全国利用外资的比重较低。据统计,到1994年底,中西部18个省区外商实际投入资金10421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伟 孙玉霞
改革开放十几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则有些相形见绌:以国民生产总值论,中部、西部地区加在一起所占的比重还不及东部一个地区;中西部有些省份的GDP尚不抵东部某些市、县的GDP。由来已久的地区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逐渐扩大之势。据统计,1990—1993年期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平均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义志
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足,而资本相对不足甚至绝对不足。通过有效引进外资,解决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量困置的问题,达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形成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会加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进
本文在考察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商投资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吸引外资的条件进行了重点剖析,探讨了中西部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具体对策措施。
关键词:
中西部 利用外商投资 优势 投资环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我国中西部地区向世界敞开大门本刊讯记者刘小云)1997年1月20日,由国务院特区办、国家科委、湖北省共同主办,湖南、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参加协办的′97湖北中国中西部投资与开发研讨会暨国际合作项目展示洽谈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中央政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巍
本文所指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19个省区,主要是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及内陆省区。该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为: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足,而资本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通过引进外资解决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量闲置的问题,达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形成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会有质的飞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凤俊
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及开发政策地质矿产部政策法规司王凤俊区域经济中西部问题与出路专题研讨“九五”计划到2010年的15年,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加上我国这一时期正是工业化的成长阶段,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重工业化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于一次能源和钢铁等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