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8)
- 2023(10537)
- 2022(8396)
- 2021(7572)
- 2020(5866)
- 2019(13108)
- 2018(12882)
- 2017(24028)
- 2016(12838)
- 2015(14761)
- 2014(14850)
- 2013(14610)
- 2012(13605)
- 2011(12733)
- 2010(12724)
- 2009(11961)
- 2008(11645)
- 2007(10184)
- 2006(9556)
- 2005(9061)
- 学科
- 济(84045)
- 经济(83976)
- 管理(32555)
- 业(27788)
- 方法(25359)
- 中国(25349)
- 数学(22564)
- 数学方法(22441)
- 地方(21254)
- 企(19743)
- 企业(19743)
- 农(17212)
- 业经(15628)
- 学(13723)
- 地方经济(13330)
- 贸(12925)
- 贸易(12913)
- 易(12490)
- 发(12074)
- 制(11868)
- 农业(11625)
- 环境(11492)
- 财(11335)
- 融(10703)
- 金融(10703)
- 银(10111)
- 银行(10104)
- 产业(9928)
- 行(9866)
- 体(9783)
- 机构
- 大学(198812)
- 学院(196306)
- 济(101128)
- 经济(99403)
- 研究(78449)
- 管理(69356)
- 中国(59548)
- 理学(58615)
- 理学院(57856)
- 管理学(57095)
- 管理学院(56709)
- 京(43336)
- 科学(42436)
- 财(41969)
- 所(38664)
- 研究所(34916)
- 经济学(34612)
- 财经(33635)
- 中心(33063)
- 经济学院(30924)
- 经(30789)
- 北京(28198)
- 江(28142)
- 院(28017)
- 农(27206)
- 范(27039)
- 师范(26871)
- 财经大学(24858)
- 科学院(24125)
- 业大(22885)
- 基金
- 项目(123661)
- 科学(99458)
- 基金(93350)
- 研究(92222)
- 家(80827)
- 国家(80257)
- 科学基金(68766)
- 社会(64778)
- 社会科(61621)
- 社会科学(61607)
- 基金项目(48126)
- 省(43661)
- 教育(40777)
- 自然(40104)
- 自然科(39212)
- 自然科学(39201)
- 自然科学基金(38520)
- 资助(37733)
- 划(37669)
- 编号(34113)
- 发(29225)
- 国家社会(29087)
- 部(28970)
- 重点(28357)
- 成果(27984)
- 中国(26947)
- 教育部(25461)
- 发展(24951)
- 课题(24738)
- 展(24623)
共检索到313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亚
<正>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经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独特的引领作用。为了促进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需要将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布局向多中心、网络化和协同化方向引导,推动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还应注重培育城市群内部的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群的经济转型升级。为此,由申现杰撰写的《引领经济现代化的中国世界级城市群》一书,于2022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中国城市群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挑战与前景进行了深入剖析。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兰冰 郭琪 吕程
雄安新区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对于强国战略、南北均衡发展、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从学理角度探讨"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征、规律与形成机制""新城建设与城市群经济增长极培育""制度环境、要素流动与城市群空间结构调整""高落差城市群建设的经济绩效与协同路径"等问题,对雄安新区发展模式与政策设计十分必要。雄安新区应紧密结合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重点谋划产业体系、创新驱动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焕峰 谭一帆 孙小哲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价值,破解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的难题。立足于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城市群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揭示城市群问题的产生根源,为破解城市群治理难题提供思路。遵循认同治理,跨境治理和智慧治理的理念,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的形成机制出发,结合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构建了一个包括产业体系、空间格局、生态体系和治理效能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同时从整体性和智慧化的角度提出治理效能的评价标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震 刘品安
本文在对现有世界级城市群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世界级城市群的评判标准,并将其作为评判珠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差距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在全球中枢职能、现代产业体系、城际交通网络、城市群协调机制等方面均与世界级城市群有一定差距。本文从打造"穗深港"创新带、以大数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健全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珠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路径创新建议。
关键词:
珠三角 世界级城市群 差距分析 路径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林
都市圈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的重要空间战略,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过程中,必须推动成渝两大都市圈由"背向"发展转向"相向"发展,经济合作逐步取代区域竞争成为"主旋律",区域市场逐步由"散乱"走向统一。新时代,为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应当以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创新体系协同和交通网络体系连接贯通为重点,打造成渝两大现代化都市圈,引领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关键词:
都市圈 成渝城市群 路径设计 战略要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宝剑 李庆雯 杨智晨
中国式现代化对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群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构建城市群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莫兰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其时空特征和分异机理,发现城市群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呈持续增长态势,且差距不断缩小,但各维度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城市群“领头羊”效应和极化趋势明显。空间分布的“东—中—西”梯度格局逐渐减弱,重心“向西向南”迁移,东西向对城市群现代化的拉动作用弱化,同时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城市群现代化的驱动因素具有多元化特征,对外开放水平解释力最强,而中西部城市群金融支持水平能够充分激发其他因子发挥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优化城市群功能分工、发挥中西部城市群比较优势以及提升城市群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提出城市群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德挺 史毅
基于城市群理论的演变过程,文章从空间视角出发,利用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城市群人口发展的协调问题,讨论了典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路径对新兴城市群孵化的借鉴价值。在明确区分城市群"核心区域"和"核心城区"概念的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等方法,对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空间规模、分布、结构以及产业空间协作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典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孵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核心城区人口占比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人口空间分布存在由单核向多极转变的趋势;人口空间结构兼具聚集和分散的双重特性;核心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城市群的空间协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海
构造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是中国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扩展受到长江、杭州湾的严重束缚。如同上海越过黄浦江、开发浦东一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需要兴建跨越长江、杭州湾的通道,开发"大浦东"———长江三角洲沿江、沿海地区,为"大上海"———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开拓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世界级城市群 大浦东开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迅速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世界级城市群的概念和特征出发,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实施定量评价,发现城市密度不高、经济仍然不强、分工联系不畅等系统层面的三大短板和指标层面的七大短板,并动态预测了2033年能够实现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距离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存在的阶段性原因、结构性原因和制度性原因,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短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海龙
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都在动态调整。从城市职能分工的视角,通过构建协同系数测度珠三角城市群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水平,并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人才结构调整的要求,探讨高职院校专业体系如何更好地与地方经济体系动态对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庆雯 杨智晨
中国式现代化为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本文探究了城市群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深入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稳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总体水平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城市群现代化水平空间分布的“东中西”梯度格局有所减弱,但“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明显。(2)城市群现代化总体及区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城市群间差异依然显著。(3)城市群现代化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邻域现代化水平越高的城市群现代化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且具有长期向高值区域集聚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从发达城市群引领、中西部城市群崛起以及协同城市群间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陆军 宋吉涛 谷溪
世界级城市是对全球城市体系中规模巨大、发育成熟、职能高端,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等级城市的统称。从世界级城市的概念内涵、基本职能、等级体系、动力机制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力求揭示出世界高等级城市运营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针对该类城市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静 徐琴
城市群是现代化的引领区和主要空间载体,对国家现代化具有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城市群现代化是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与腹地现代化协同推进的过程,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决定了现代化的高度,腹地具有对核心城市溢出要素的强大吸纳力及对整个城市群的支撑力,决定了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城市群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确定城市间新型功能合作关系,并在二者间形成良性循环。就长三角而言,可采取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大都市区和都市圈-发展主轴-一体化网络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提升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另一方面发挥腹地优势,培育现代化的紧密跟随者和潜在突破者,形成产业、空间协同度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城市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静 徐琴
城市群是现代化的引领区和主要空间载体,对国家现代化具有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城市群现代化是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与腹地现代化协同推进的过程,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决定了现代化的高度,腹地具有对核心城市溢出要素的强大吸纳力及对整个城市群的支撑力,决定了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城市群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确定城市间新型功能合作关系,并在二者间形成良性循环。就长三角而言,可采取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大都市区和都市圈-发展主轴-一体化网络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提升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另一方面发挥腹地优势,培育现代化的紧密跟随者和潜在突破者,形成产业、空间协同度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城市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鹿 王琤
在梳理总结城市群相关理论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功能特征,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判断,客观识别京津冀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要素和突出短板,并据此提出以中央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与新增长极培育并举做大经济规模,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生活品质,坚持区域协同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要素 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