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2)
- 2023(15019)
- 2022(12961)
- 2021(12030)
- 2020(9803)
- 2019(22319)
- 2018(22235)
- 2017(42543)
- 2016(23014)
- 2015(25796)
- 2014(26038)
- 2013(25974)
- 2012(24244)
- 2011(22228)
- 2010(22512)
- 2009(20629)
- 2008(19985)
- 2007(17503)
- 2006(15796)
- 2005(14325)
- 学科
- 济(113370)
- 经济(113271)
- 管理(63747)
- 业(58916)
- 企(47333)
- 企业(47333)
- 方法(41317)
- 数学(35394)
- 数学方法(35023)
- 中国(30192)
- 地方(29964)
- 农(26536)
- 业经(23850)
- 学(23454)
- 财(20961)
- 农业(18403)
- 地方经济(17530)
- 制(17343)
- 环境(17041)
- 贸(16800)
- 贸易(16786)
- 和(16360)
- 易(16100)
- 理论(16069)
- 融(16000)
- 金融(15998)
- 银(15740)
- 银行(15700)
- 行(15182)
- 发(15113)
- 机构
- 大学(334565)
- 学院(333274)
- 济(139615)
- 经济(136528)
- 管理(129119)
- 研究(120634)
- 理学(110486)
- 理学院(109142)
- 管理学(107401)
- 管理学院(106797)
- 中国(89260)
- 科学(73718)
- 京(73395)
- 所(61466)
- 财(61198)
- 研究所(55673)
- 中心(52970)
- 农(52018)
- 江(49809)
- 财经(48413)
- 业大(47400)
- 北京(47365)
- 范(46718)
- 师范(46321)
- 院(44084)
- 经(43834)
- 经济学(41869)
- 州(40631)
- 农业(40243)
- 师范大学(37615)
- 基金
- 项目(221341)
- 科学(173690)
- 研究(163936)
- 基金(158623)
- 家(137778)
- 国家(136609)
- 科学基金(116636)
- 社会(103029)
- 社会科(97596)
- 社会科学(97571)
- 省(86601)
- 基金项目(84164)
- 自然(74378)
- 教育(74216)
- 划(73179)
- 自然科(72547)
- 自然科学(72533)
- 自然科学基金(71189)
- 编号(67167)
- 资助(65268)
- 成果(54957)
- 发(51747)
- 重点(49763)
- 部(48283)
- 课题(47043)
- 创(45351)
- 创新(42308)
- 国家社会(41908)
- 发展(41680)
- 科研(41454)
- 期刊
- 济(165222)
- 经济(165222)
- 研究(106954)
- 中国(67808)
- 学报(50229)
- 管理(49846)
- 科学(47966)
- 农(47780)
- 财(44249)
- 教育(39903)
- 大学(37803)
- 学学(35316)
- 农业(33512)
- 融(30397)
- 金融(30397)
- 技术(30097)
- 经济研究(26531)
- 业经(26013)
- 财经(23835)
- 问题(21034)
- 经(20460)
- 图书(18446)
- 技术经济(17631)
- 业(17004)
- 科技(16390)
- 理论(16311)
- 资源(15850)
- 现代(15841)
- 商业(15220)
- 世界(14858)
共检索到511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纵观世界近百年和中国五十年区域规划动态嬗变的历史进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作为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域之间关系的政府干预手段,一直被当作是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工具,自始至终被世界各国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和新功用。特定历史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由于如此,在现代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炯 陈静
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就需要加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模式研究力度,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对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探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以此提出有效提升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甘肃区域 经济发展 规划理论 模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伟林
随着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关系越来越明显,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作为面向大众,以提升社区成员素质,实现终身教育为目标的社区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社区教育 发展 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景普秋 范昊
矿产开发给资源丰裕区域带来的是"祝福"还是"诅咒",主要取决于矿产开发中经济变量的选择,即资源开发强度、开发集约度、资源依赖度、资源收益分配极化度、资本转化度;对上述变量的选择不同,将可能形成资源推动型的优态发展模式、资源主导型的常态发展模式、资源诅咒型的病态发展模式等。挪威在资源开发中成功规避了"资源诅咒",成为资源推动型的优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典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振光 孙可庸 周斌 丁焰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振光 孙可庸 周斌 丁焰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课题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洪必纲
县域经济决定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支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金融难题剖析,深入探讨县域经济规划中金融的视角差异及金融资源配置的一般原则;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积极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金融发展规划,明确县域金融规划的关注重点,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平台,营造县域金融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婕 夏燕成
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性及发展方向出发,分析了园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以双流商贸园区为例,分析了以现代服务业带动园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提前布局统筹安排园区规划、园区建设中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网络化的管理平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条、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商贸园区 双流发展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区域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多层次、不平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构成了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和实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破解之道,努力提升和改造经济质态、产业业态、环境生态,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宿良
在当前全国性的“规划”热潮中,区域经济规划成为重点突破口之一。各省市、各地区都在着手搞或已经搞了一些区域性经济规划。包括行政区、经济区等各类地区的各种形式的规划方案纷纷出台。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回顾性研究。一、区域经济的由来与发展区域,泛指地表的一定地域空间。区域经济就是将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置于一定的地域空间环境中,考察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在空间上的组织和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涛 宋海军 赵永江 文春波
文章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区域循环经济规划不同之处,认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更为重视的是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设计社会经济发展轨迹,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其发展重点首先是资源减量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等。针对荥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目标、重点方向、基本框架与发展模式、空间布局,并制定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县域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荥阳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星匀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协调以及多极化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每一个区域发展阶段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