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5)
2023(13610)
2022(11814)
2021(11200)
2020(9078)
2019(20744)
2018(20702)
2017(39878)
2016(21424)
2015(24076)
2014(23906)
2013(23623)
2012(21559)
2011(19554)
2010(19467)
2009(17921)
2008(17147)
2007(15140)
2006(13520)
2005(11573)
作者
(61735)
(52058)
(51243)
(48654)
(32399)
(24860)
(22927)
(20340)
(19569)
(18019)
(17603)
(17288)
(16076)
(16003)
(15679)
(15535)
(15437)
(15093)
(14733)
(14510)
(12853)
(12569)
(12466)
(11901)
(11668)
(11531)
(11469)
(11259)
(10361)
(10256)
学科
(88947)
经济(88854)
(65666)
管理(59542)
(51176)
(44158)
企业(44158)
方法(37554)
农业(34036)
数学(32645)
数学方法(32248)
业经(24667)
中国(22162)
(20188)
地方(20044)
(18864)
环境(16943)
(16225)
(14604)
(14222)
贸易(14214)
(13796)
技术(13267)
(13214)
理论(13197)
(12987)
农业经济(12817)
(12502)
(12086)
银行(12050)
机构
学院(307430)
大学(305422)
管理(126102)
(121341)
经济(118655)
理学(110733)
理学院(109555)
管理学(107719)
管理学院(107193)
研究(100243)
中国(74533)
(67442)
(64131)
科学(63798)
业大(52860)
农业(51360)
(51332)
(49469)
中心(46793)
研究所(45299)
(44039)
财经(41801)
(41536)
师范(41237)
北京(39609)
(38200)
(35935)
(35670)
经济管理(35109)
经济学(34341)
基金
项目(216998)
科学(171342)
研究(159775)
基金(158333)
(137513)
国家(136285)
科学基金(117837)
社会(101589)
社会科(95837)
社会科学(95810)
基金项目(85804)
(85163)
自然(76495)
自然科(74659)
自然科学(74644)
自然科学基金(73298)
教育(71019)
(70523)
编号(66869)
资助(63289)
成果(52776)
(47605)
重点(47305)
(46664)
(44506)
课题(43788)
国家社会(41520)
创新(41368)
科研(41058)
人文(40410)
期刊
(136757)
经济(136757)
研究(86113)
(70451)
中国(56182)
学报(49927)
农业(47904)
科学(46866)
管理(40953)
大学(38803)
学学(36828)
(35857)
教育(30183)
业经(28727)
(25527)
金融(25527)
技术(24820)
(21417)
问题(19196)
财经(19100)
经济研究(18522)
(17192)
图书(16551)
(16114)
科技(15967)
资源(15566)
农业经济(15389)
农村(15129)
(15129)
理论(14830)
共检索到436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菊新  
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居民生产劳动、生活居住、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包括乡村居民居住、生活和活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人工环境,涉及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近3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乡村人居环境已经有了较大范围和一定程度的改善。从总体上看,尤其是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政策后,乡村人居环境变化较大,东部发达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乡村人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窦银娣  刘沛林  
从制度约束和行为变迁的视角出发,构建一个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的理论框架,即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来考察乡村人居环境演变。外部维度是指国家制度约束,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在国家制度主导下发展的;而内部维度就是农户空间行为,即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内生变量,包括农户的居住、就业、消费和交往等空间行为。乡村人居环境正是在国家制度主导和空间行为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发展的。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人居环境演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认为不同的制度安排背景下,农户空间行为特征、乡村人居环境演变动力及其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静雯  
加快优化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从乡村振兴视角来看,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此,各地区还需制定科学村庄规划,多方筹集人居环境优化资金;完善人居环境优化配套设施;激发人居环境优化主体内生动力,提高人居环境优化宣传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静雯  
加快优化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从乡村振兴视角来看,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此,各地区还需制定科学村庄规划,多方筹集人居环境优化资金;完善人居环境优化配套设施;激发人居环境优化主体内生动力,提高人居环境优化宣传力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伟  冯长春  陈春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对村镇人居环境的内涵的界定、优化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系统优化的思想,以县或乡镇为基本地域单元,提出了一套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包括安全格局子系统优化、村镇规划、社会经济子系统优化、基础设施子系统优化、环境卫生子系统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子系统优化六个方面,通过安全格局网络图的编制和优化指标的达标验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勇  张美琪  
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事关广大农民的生活福祉以及农村社会的长足发展,更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人居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文章基于基层调研结果阐述了哈尔滨市双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本地区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凡   裴春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作为基础。有了优质的人居环境,才能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迪  
推进农村人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环节和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资金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掣肘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须制定针对性的规划策略:政府助力,引新投资;稳健管理机制,服务民生;凝心聚力,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培育科技创新动能,激发改革活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凡   裴春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作为基础。有了优质的人居环境,才能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岩  李世泰  秦伟山  胡宇娜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厘清山东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探究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路径,为山东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在讨论乡村人居环境内涵与乡村振兴逻辑关联基础上,从乡村生产环境、乡村生活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山东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结果]按照评价得分可以将17地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为4类,即高质量地区、较高质量地区、较低质量地区、低质量地区,在分析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优化途径。[结论]山东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存在区域间的不均衡,大致呈现半岛地区优于内陆地区的空间格局,其中青岛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分最高;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要坚持各子系统的整体协调与差异化的路径选择,不同类型地区应采取相对应的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解睿  何燕  樊晓璐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传统家庭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的转换,乡村振兴的载体是传统自然村庄向新型田园社区的转换,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传统农耕农民向新型现代农人的转换。随着这种转换,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提高。但是乡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乡村人居环境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现。文章分析了当前山西乡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乡村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裕瑞  曹丽哲  王鹏艳  常贵蒋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仍为乡村发展的短板。2018年初,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解析了农村人居环境及其整治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运行模式,梳理了整治成效的评价方法与结果,并展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的重点领域。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基本理论、演化机理、质量评价、调控策略等方面有明显进展。但是,当前研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和支撑性仍存在明显不足,地方具体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认识上或实践上的误区。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新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要形成"八项共识"。在研究层面,应强化乡村地理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交叉与融合,着力形成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机制剖析、成效评估、模式优化等于一体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可更好地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地域功能显化和价值提升,进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之枫  
针对农村地区出现的浪费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本文从城乡关系、人口和消费、生态环境、能源利用、社区建设和使用周期等方面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与美学休戚相关。从全面脱贫到全面振兴,农民的审美意识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解读也在不断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套用城市发展理念、忽视乡村文化价值、过度商业开发的问题。对此,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应当从美学视角出发,传承农耕文明,崇尚自然生态,正确处理空间营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注重乡村个性化美感体验,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沟睿  
[目的] 评估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和区域关联性,为乡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协同优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加权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结合ARCGIS软件和空间关联测度模型综合分析其空间格局及区域空间相关性。[结果] 2010—2020年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综综合指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按照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010—2013年缓慢发展期、2013—2018年快速增长期、2018—2020年稳定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各年份不同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差异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区域层面来看,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以陕北平均值最低为0.469,陕南和关中较接近,分别为0.542和0.534;相对于陕北和陕南,关中各区域人居环境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差异最显著;地级市中,西安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安康市和汉中市次之,渭南市和延安市最低。乡村人居环境体系各子系统在区域之间差距较大,不同区域各具优劣势。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指数存在空间聚类现象,表现为明显的高值集聚和空间自相关性,各地区子系统人居环境水平差距较大,热点和冷点区分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均衡,全域发展不充分。[结论] 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重点加强对各子系统中劣势的完善和提高,以及加强冷热点区域的协同优化,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全面提升和促进陕西省各地级市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和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