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6)
2023(13800)
2022(11396)
2021(10614)
2020(8480)
2019(19334)
2018(18861)
2017(34406)
2016(18833)
2015(21468)
2014(21548)
2013(21273)
2012(20460)
2011(19143)
2010(19248)
2009(17795)
2008(17636)
2007(15720)
2006(14218)
2005(13368)
作者
(57640)
(47956)
(47933)
(45522)
(30753)
(23126)
(21580)
(18884)
(18630)
(17254)
(16652)
(16177)
(15655)
(15619)
(15473)
(14900)
(14310)
(13993)
(13847)
(13706)
(12351)
(11954)
(11835)
(11305)
(10819)
(10683)
(10635)
(10620)
(9910)
(9898)
学科
(88907)
经济(88798)
管理(47952)
(45650)
(34865)
企业(34865)
方法(31066)
中国(30533)
(26586)
数学(26194)
数学方法(25974)
地方(22896)
业经(20727)
(19684)
(18355)
农业(17828)
(17729)
贸易(17712)
(17582)
(17140)
(15823)
金融(15816)
(15807)
银行(15764)
(15447)
(14959)
理论(13915)
(13201)
环境(13095)
(12742)
机构
大学(281294)
学院(278906)
(120271)
经济(117823)
研究(110831)
管理(96964)
中国(84680)
理学(81733)
理学院(80629)
管理学(79200)
管理学院(78705)
科学(66430)
(63249)
(57898)
(55389)
研究所(52462)
(52019)
中心(47804)
(43067)
财经(42759)
北京(41232)
农业(40733)
业大(40357)
(40163)
(39905)
师范(39685)
(39044)
经济学(38231)
(34291)
经济学院(34143)
基金
项目(178838)
科学(140239)
研究(130919)
基金(129177)
(114679)
国家(113715)
科学基金(94700)
社会(84235)
社会科(79617)
社会科学(79601)
(67889)
基金项目(66427)
教育(59874)
自然(58793)
(58685)
自然科(57440)
自然科学(57419)
自然科学基金(56428)
资助(53608)
编号(51419)
(44067)
成果(43912)
重点(41501)
(40464)
课题(38304)
(36800)
国家社会(35655)
发展(35461)
(34913)
创新(34415)
期刊
(145126)
经济(145126)
研究(93370)
中国(67524)
(50765)
学报(48492)
科学(44653)
(40438)
管理(39865)
教育(36938)
大学(36633)
农业(34929)
学学(34253)
(29006)
金融(29006)
经济研究(24329)
业经(23154)
技术(23004)
财经(22393)
(19667)
问题(19082)
(18728)
(17186)
世界(16758)
国际(16083)
(13910)
图书(13207)
技术经济(13019)
科技(12902)
(12692)
共检索到451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帆  
城乡关系是特定国家现代化进程必须直面的重大实践问题。伴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而出现的产业分化,导致了人类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空间分布的多样化,城乡对立、互动以及融合随即成为人类和特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就是理解"现代化"本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迄今为止仍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探究城乡关系的"来龙去脉",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发萍  
在乡村振兴视野下,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研究逻辑与"生存—发展—生活"的分析工具探讨新型城乡关系构建的现实基础与突破口。研究发现:中国城乡关系模式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城乡关系的基本表征体现为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生活形态七大基本要素所形成的六种结构性失调,不同要素组合下的城乡关系具有区域空间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乡关系要以非农化耦合、均衡性发展作为突破口,城市群、城连乡、城+乡地区的城乡关系要以自主性生活为切入点,实现对现阶段不同空间梯度城乡关系的解构与重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吴楚材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在协调城乡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和土地上,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乡差别扩大,城乡对立加剧。城市化是解决城市矛盾的根本途径。加速城市化,首先必须转变几个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城市化发展现,不能因为就城市人口会增加财政负担、农民进城会带来社会冲突等问题,就不搞城市化。其次,不论大、中、小城市都应在吸收农村劳动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应是不同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应因地制宜,多种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鲁  李剑芳  
中国关于城乡关系的探索与实践是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关系不断演变,由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走向融合,党和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目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城乡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农村病"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对此,应通过顶层设计与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挖掘农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等,为促进中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勇  
城乡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从理论到实践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强调城市工业化、注重农业与农村改造以及城乡协调发展政策主张的变迁。系统地回顾、分析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演化文献,对促进中国城乡关系的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小飞  昝启均  
城乡一体化对于我国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偏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乡二元体制等阻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毛泽东关于城乡关系的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城市为中心,城乡兼顾;以重工业为中心,工农并举;发展乡村工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对我国今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开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要素交换机制,改革过去农村土地主要"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困局。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稀缺宝贵。为支援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贡献了大量土地资源(包括一部分宝贵的耕地资源),然而农民并没有从这种单向土地流转中得到太多实惠,要么被征用的土地价格极低,要
关键词: 非农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朝华  
本文不仅提出北京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提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目标的可能对策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鹏  金丽馥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并对此进行了部暑。本文从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了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是理顺城乡关系的根本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隆福  
农村经济改革的胜利,促使千百万农民冲击“庄园”、打破“城堡”,向城市进军,城市经济改革的深入,激发城市各种生产要素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农村扩散转移。这两股潮流的撞击和汇合,使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就它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乡关系就其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又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城市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因此,不同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俊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迁,城乡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当前,中国农业基础地位尚不稳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缩小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差距任重道远,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加快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需解决好农民土地权益如何有效保护、农业基础地位如何强化、信贷资金如何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如何发展壮大、新型农民如何培育等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维奇  韩媛媛  
通过对城乡关系演变的一般逻辑的分析,发现城市类型转换、产业结构变换、城市化过程、城乡资源流动、城乡关系这五个层面相互作用,导致城乡关系的演变。运用比较经济史的方法研究了原生工业化国家与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乡资源的流动,认为商业部门的发展在中国城乡资源流动和城乡关系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国后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剔除市场的作用,依靠政府将农业剩余强行转移到工业部门,形成了城乡隔绝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部门的迅速崛起使问题进一步深化。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不可能改变这种趋势,依靠政府来做也是极其困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鹏  
建国初期,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逐渐建立起城乡分割的体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乡分割的体制不断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总结和回顾中国城乡关系70年演变历程,可以提炼出一系列宝贵的经验:不断向农民赋权,坚持改革的渐进性,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坚持尊重基层创新和转换思想观念相结合,以及给改革和改革者留出足够的空间。虽然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已见雏形,但是,城乡关系当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亟待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当尖锐,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以及乡村衰退日益加剧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率,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优先推进城乡发展中需要一样化的内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点突破;加快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攻克城乡融合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永平  郭淑芬  
分析了城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城乡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调我国城乡关系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