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5)
2023(2528)
2022(2255)
2021(2087)
2020(1617)
2019(3646)
2018(3505)
2017(6880)
2016(3446)
2015(3892)
2014(4014)
2013(3960)
2012(3693)
2011(3625)
2010(3762)
2009(3677)
2008(3948)
2007(3660)
2006(3333)
2005(3167)
作者
(10023)
(8547)
(8316)
(7894)
(5342)
(4215)
(4002)
(3261)
(3155)
(3039)
(2858)
(2809)
(2809)
(2697)
(2620)
(2553)
(2497)
(2475)
(2474)
(2462)
(2198)
(2106)
(2049)
(2029)
(1976)
(1868)
(1834)
(1745)
(1697)
(1643)
学科
(17992)
贸易(17984)
(17502)
(16039)
经济(16027)
管理(10568)
(10053)
(7601)
(7507)
企业(7507)
方法(7116)
(6581)
出口(6256)
出口贸易(6256)
(6256)
关系(5221)
产品(4973)
数学(4926)
数学方法(4878)
理论(4682)
市场(4251)
国际(4007)
(3776)
农产(3732)
农产品(3732)
业经(3613)
中国(3571)
贸易关系(3563)
价格(3520)
产品价格(3423)
机构
学院(61227)
大学(60804)
(29435)
经济(29035)
管理(20095)
研究(18734)
理学(16819)
理学院(16643)
管理学(16430)
管理学院(16318)
中国(13597)
(12602)
(12028)
(10438)
财经(10232)
科学(9600)
(9544)
经济学(9453)
(9232)
(9215)
师范(9191)
(9089)
经济学院(8563)
研究所(8363)
(7673)
中心(7564)
北京(7563)
(7479)
师范大学(7273)
财经大学(7260)
基金
项目(31293)
研究(25522)
科学(24005)
基金(22393)
(18438)
国家(18282)
社会(16269)
社会科(15520)
社会科学(15515)
科学基金(15073)
教育(11592)
(11592)
基金项目(11165)
编号(10918)
成果(9567)
资助(9513)
(9417)
自然(8318)
自然科(8119)
自然科学(8119)
自然科学基金(7976)
(7604)
课题(7349)
社科(7102)
(7032)
(6959)
重点(6952)
人文(6942)
教育部(6837)
中国(6751)
期刊
(35066)
经济(35066)
研究(22947)
(11530)
(9946)
国际(9861)
管理(8637)
中国(8484)
学报(8441)
(7364)
教育(7220)
大学(6886)
经济研究(6705)
业经(6608)
问题(6558)
科学(6436)
财经(6375)
学学(6324)
(5829)
贸易(5829)
(5604)
农业(5244)
世界(5048)
国际贸易(4987)
商业(4764)
(4359)
金融(4359)
技术(4328)
经贸(4269)
图书(3329)
共检索到97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二震  
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下,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按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形态——产品内分工,在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投入品贸易即产品内贸易。田文博士的专著《产品内贸易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其颇具新意的见解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卫平  韩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IIT)指标从标准G-L指数不断发展为新的分类指标、动态指标和一些扩展指标。这些指标使我们对IIT的经验研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系数估计,而是可以依据研究目标来检验IIT理论的适用性,预测具体的IIT模式,以及估计贸易扩张的动态调整效果等。本文尝试将这些IIT指标及其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对人们进行有关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建民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7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主要是研究与揭示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相近国家之间发生的同一产业部门内某一种产品双方向流动的原因、性质、效果以及利益。学习与借鉴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制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着重要意义。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种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文  
本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布到不同国家的现象称为产品内分工,由此引起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并明确提出产品内贸易的范围与计量方法,从而将一国进口的中间投入品作为产品内贸易的统一口径,并通过比较,指出产品内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都是交集的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余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小娟  陈晓红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比较利益理论。该理论的分析基础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下。其基本假设:在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或其他部门时,增加某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变;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不能流动;各国对商品流动不加干预。同时,把国家比较优势作为解释贸易发生机制的主要依据,市场则是协调国际分工的惟一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薄晓东  张希栋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导的国际贸易格局已然形成,产业内贸易也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并研究的热点。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并涌现出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本文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代表性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实证检验方法的文献进行了述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苑涛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它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根据不同的模型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相互倾销等原因引起 ;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一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 ;产业内贸易既显示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也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从产业间贸易发展到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之后 ,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这将是我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反映。我们应当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宁宁  吕新业  白描  
文章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G-L指数,从分类和行业两个角度,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中国农产品贸易仍然以由资源禀赋所主导的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但在某些农产品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方式已经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并且未来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地,考虑产业内贸易的特殊性,建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客观存在,并且其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因此,发展纵向一体化合作,力求在产品差异化竞争中取胜,是刺激产业内贸易增长,进而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中俄农产品贸易是两国贸易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两国在农业产品品种、生产潜力、农业资源、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贸易潜力特别巨大。不断发展的中俄农产品贸易能够促进两国农业机械、农业科技、农业劳务等方面的合作。但两国贸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通过研究和分析,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推动两国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明国  揭子平  高泽金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产品内贸易模式、东亚地区对华FDI以及美国对东亚地区的FDI是造成中美贸易特别是高科技产品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如果将这几方面的原因考虑进去,中美贸易不平衡远没有通常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大,并且在中美贸易中美方获益远高于中方。最后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企业应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推进和修正国际贸易统计体系的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权  韩春花  
采用GL指数和Bruelhart and Dublin指数及Greenaway标准对1995年~2008年间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中日韩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而这意味着三国FTA的调整成本将较高,三方应为发展农业产业内贸易做出努力,以推进三国FTA。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咏梅  苏祝成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测算指标Gruble-Lloyd指数、Thom指数和Thom & McDowell指数对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形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产业内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但目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增强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