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0)
- 2023(15083)
- 2022(12456)
- 2021(11592)
- 2020(9353)
- 2019(21454)
- 2018(21275)
- 2017(40659)
- 2016(21588)
- 2015(24550)
- 2014(24412)
- 2013(24326)
- 2012(22509)
- 2011(20780)
- 2010(20476)
- 2009(18947)
- 2008(18182)
- 2007(15756)
- 2006(14086)
- 2005(12677)
- 学科
- 济(110977)
- 经济(110874)
- 管理(61904)
- 业(55950)
- 企(46230)
- 企业(46230)
- 方法(43914)
- 数学(38356)
- 数学方法(38010)
- 中国(27810)
- 业经(24128)
- 农(23430)
- 地方(22866)
- 学(21241)
- 财(20445)
- 贸(19306)
- 贸易(19296)
- 易(18754)
- 制(16261)
- 农业(15806)
- 和(15713)
- 环境(15402)
- 理论(15352)
- 融(14611)
- 金融(14609)
- 产业(14577)
- 银(14552)
- 银行(14520)
- 地方经济(14410)
- 行(14002)
- 机构
- 大学(324813)
- 学院(319284)
- 济(141320)
- 经济(138655)
- 管理(127301)
- 研究(112684)
- 理学(110262)
- 理学院(109037)
- 管理学(107423)
- 管理学院(106842)
- 中国(83595)
- 京(69443)
- 科学(66523)
- 财(60165)
- 所(55687)
- 研究所(50955)
- 中心(49287)
- 财经(49159)
- 农(45486)
- 经(44874)
- 北京(44701)
- 经济学(44171)
- 业大(43840)
- 江(43707)
- 范(42351)
- 师范(42045)
- 院(40500)
- 经济学院(39604)
- 财经大学(36671)
- 州(35728)
- 基金
- 项目(217131)
- 科学(171927)
- 研究(160538)
- 基金(160217)
- 家(138969)
- 国家(137901)
- 科学基金(118701)
- 社会(104464)
- 社会科(99152)
- 社会科学(99127)
- 基金项目(84389)
- 省(80799)
- 自然(74933)
- 自然科(73211)
- 自然科学(73197)
- 教育(71928)
- 自然科学基金(71897)
- 划(68599)
- 资助(65943)
- 编号(64015)
- 成果(52270)
- 部(48875)
- 重点(47940)
- 发(46776)
- 创(44673)
- 国家社会(44106)
- 课题(43378)
- 教育部(42511)
- 创新(41745)
- 人文(41362)
- 期刊
- 济(156006)
- 经济(156006)
- 研究(99790)
- 中国(57339)
- 学报(47881)
- 管理(47726)
- 科学(45161)
- 财(42946)
- 农(41068)
- 大学(36518)
- 学学(34050)
- 教育(32225)
- 农业(29245)
- 技术(26901)
- 经济研究(26505)
- 融(25927)
- 金融(25927)
- 财经(24878)
- 业经(22434)
- 经(21415)
- 问题(19977)
- 图书(19620)
- 技术经济(17200)
- 贸(16736)
- 世界(16162)
- 理论(15796)
- 业(15393)
- 科技(14869)
- 国际(14767)
- 现代(14308)
共检索到470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思维 周红莉
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逐渐成为联结信息社会的纽带。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南京大学夏倩芳教授主编,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共同参编的《中国网络传播研究:数字媒介与经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年04月)一书,从数字媒介与经济的角度介绍了近年中国数字媒介网络传播的现状,总结了媒介实践经验,分析网络传播对经济的影响,为该领域学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纵观全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金金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迫使传统影视剧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应运而生的网络剧则凭借其草根智慧的创造精神、包容开放的个性化表达与网络交互式的大众传播视角,成为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革命中的重要一环。跨媒介传播成为网络剧打造核心竞争力、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拓展营销渠道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网络剧与传统影视剧的对比研究,解读其在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跨媒介传播特征。
关键词:
网络剧 跨媒介 传播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曌琼
文学自出现之初便与传播产生了联系,因为文学的产生和完成必须经过文学传播,才能达到文学接受的地步。不同时期的文学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传播媒介及传播路径。文学传播活动由作者、作品、读者、媒介四部分构成。作者创作出作品,而作品要想被读者接受,需要发挥媒介传递、联结作品和读者的作用,完成文学的传播。可见,媒介在文学传播中起着如桥梁一样的沟通和传输作用。文学传播路径是随着文学传播媒介发生的,文学传播媒介强调其依附的实物载体,文学传播路径则是指通过文学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动作完成。由张玉田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传播功能研究》一书,从文学传播机理、功能特点等方面对文学传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传播功能 文学传播 《文学传播功能研究》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先蓉 常嘉玲
技术发展带来作品传播手段的不断变革,我国著作权法列举式的保护方式已不能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作品传播者权利保护的最大化需求。通过对网络作品传播者权利保护现状分析,指出主要存在门户网站权益遭受侵害严重、数据库拥有者合法权利保护不足、社会化创作者权利请求不受重视等问题,并从维权与授权相结合、建立多元保护机制、引入弹性授权方式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完善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作品传播者的权利保护。
[期刊] 求索
[作者]
于德山
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是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知识社会化传播的典型,其流行引发知识的技术塑形、知识传播模式、跨文化传播的诸多变化,促进我国当代媒介融合语境中大学知识的社会化传播与可视化转型。我们应该以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为先导,增强中国特色的民族话语体系建构与文化自信,整体提升当代中国知识水平与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关键词:
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 大学知识 社会化传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维涛 张敏
随着近年地理媒介逐渐兴起,城市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中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技术物品与符号表征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地理学中早先存在的“虚拟/实体”二元论亟需理论革新。作为媒介研究的“空间转向”与地理学研究的“传播转向”的产物,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发展蕴含突破二元论的张力。论文梳理了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议题和研究框架,以期促进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对话,扩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建立在后现代和后人类思潮影响下的动态关系性媒介与空间观之上,以纹理(texture)、移动性、物质性和具身性为核心概念。既有议题主要聚焦于数字媒介与后人类媒介空间性,数字媒介表征和算法逻辑支配下的混合空间政治,以及移动媒介带来的混合空间体验。论文借用“第三空间”概念,将其作为媒介与传播地理学超越原有二元论的潜在方向,并认为物质性和具身性构成了媒介与空间的本体论联结之处,促进国内跨学科的“媒介—空间”理论建构,为媒介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左璐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媒体发展中心陈明欣主任兼编审历经十年打磨而成的《成人教育传播研究——以媒介生态学为视角》一书,于2018年1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正所谓,"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该书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深入地探讨成人教育传播问题的专著,拓展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视角,填补了成人教育传播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书通过极强的逻辑主线对成人教育传播展开鞭辟入里的论述,立足于跨学科的媒介生态学研究视角,深度剖析了当前我国成人教育传播所处的生态环境,针对不同的问题及归因提出了促使成人教育传播效益最大化的适切性路径,值得成人教育学科研究者研读思考,也对于交叉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
关键词:
成人教育传播 生态学 传播效应 书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杨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媒介生态环境,良好的媒介生态在和谐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研究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生态文化媒介传播,能够利用生态学理论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传媒问题进行解读,总结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传媒特征、发展规律及存在问题,从而找到利用传媒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展的策略。鉴于此,由徐晓红、
关键词:
媒介传播 农村生态文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邓君 于梦文 钟楚依 宋雪雁
[目的/意义]通过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媒介评价的实证研究,为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有效传播和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搜集、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3种方式确立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媒介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MUSA模型和标杆分析法,对4种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媒介进行满意度实证研究。[结果/结论]获得4种传播媒介的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定位每种媒介在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竞争优势、主要竞争劣势、薄弱之处以及需优先改善之处,为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的理论研究以及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社会阶层不断分化重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底层群体~([1-2]),他们包含了"总是受苦的农民"、"夹缝中生存的农民工"和"改革中被分化的工人"~([3])。底层群体不仅仅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处于弱势,他们的生存权益也更容易受到侵害,更为关键的是生存权益最容易受损的他们往往却最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构成了一幅矛盾的底层中国图景:一方面他们缺乏存在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笑
大众媒介的社会价值对其经济价值的实现从多方面做出了内在限制。媒介的经济生存是以实现社会价值增长优势为理论前提的,同时,又以媒介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合理分立为实践前提,因为两者在人力资源要素等主要方面是分立的,导致了成本和收益结构上存在相应的客观差异,需要以相对独立的组织形态来追求各自利益目标的更高一致性。媒介社会与经济价值合理分立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价值的主导作用和交易成本的最小化。"超级女声"成为2005年我国媒介产业的焦点事件,根本意义在于它对合理分立媒介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媒介的经济生存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大众媒介 超级女声 社会价值 交易成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光芒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偏低(40%左右)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推广存在诸多障碍。在传播五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效果)中,媒介(medium)作为内容的载体,作为传播的重要环境因素,是沟通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桥梁。媒介环境是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汐艾 张西明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青 何志武 高山
发展农业科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乡村实地调查,采用比较系统分析方法,探讨媒介视域下影响农业科技传播因素的有效组态路径.文章针对农村科技传播中存在的因信息服务不对称、信息服务平台基础建设薄弱导致农民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功能较弱等问题,提出通过重视乡村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培养、加强乡村科技网络设施建设、提升科技信息内容价值、拓宽科技传播渠道,提高科技信息传播能力,推动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促进农业科技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媒介 科技传播 定性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俊
随着媒介技术迅猛发展,高职校园文化传播出现了巨大变化,其中社交媒体产生和发展,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传播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本文依据新闻学、传播学以及文化学等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媒介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完善社交媒体传播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