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2)
- 2023(13288)
- 2022(11309)
- 2021(10521)
- 2020(8480)
- 2019(19132)
- 2018(18921)
- 2017(35480)
- 2016(19130)
- 2015(22000)
- 2014(21931)
- 2013(21916)
- 2012(21457)
- 2011(19924)
- 2010(20289)
- 2009(19161)
- 2008(19090)
- 2007(17336)
- 2006(16127)
- 2005(15378)
- 学科
- 济(102659)
- 经济(102554)
- 管理(53172)
- 业(46975)
- 企(36170)
- 企业(36170)
- 方法(33487)
- 中国(31304)
- 数学(28714)
- 数学方法(28328)
- 地方(26690)
- 农(24674)
- 学(21366)
- 业经(20548)
- 财(19396)
- 贸(19044)
- 贸易(19028)
- 易(18411)
- 环境(18297)
- 制(18227)
- 银(16525)
- 银行(16490)
- 农业(16429)
- 融(16401)
- 金融(16401)
- 地方经济(16325)
- 行(16063)
- 发(15067)
- 和(13477)
- 体(12924)
- 机构
- 大学(293680)
- 学院(291106)
- 济(132754)
- 经济(130152)
- 研究(115872)
- 管理(100790)
- 中国(90623)
- 理学(83791)
- 理学院(82700)
- 管理学(81272)
- 管理学院(80751)
- 科学(68619)
- 京(65813)
- 所(61327)
- 财(60267)
- 研究所(54909)
- 中心(50508)
- 农(50211)
- 财经(46252)
- 江(46100)
- 北京(43581)
- 经济学(42645)
- 经(41904)
- 院(41217)
- 范(40655)
- 师范(40213)
- 业大(39508)
- 农业(39122)
- 经济学院(37975)
- 州(36589)
- 基金
- 项目(177789)
- 科学(139059)
- 研究(129513)
- 基金(128893)
- 家(113747)
- 国家(112824)
- 科学基金(94050)
- 社会(84432)
- 社会科(80003)
- 社会科学(79983)
- 省(66915)
- 基金项目(65825)
- 自然(58052)
- 教育(57964)
- 划(57459)
- 自然科(56658)
- 自然科学(56638)
- 自然科学基金(55628)
- 资助(55009)
- 编号(49687)
- 发(44578)
- 成果(42864)
- 重点(41153)
- 部(40253)
- 课题(36834)
- 发展(36214)
- 国家社会(36015)
- 创(35687)
- 展(35653)
- 中国(34432)
- 期刊
- 济(164976)
- 经济(164976)
- 研究(100515)
- 中国(68046)
- 农(48134)
- 学报(47336)
- 财(45330)
- 科学(43990)
- 管理(42878)
- 大学(35878)
- 学学(33520)
- 教育(33284)
- 融(32999)
- 金融(32999)
- 农业(32923)
- 经济研究(27180)
- 财经(24919)
- 技术(24847)
- 业经(23726)
- 经(21860)
- 问题(21586)
- 贸(19763)
- 国际(18473)
- 世界(17995)
- 业(17873)
- 技术经济(15842)
- 统计(14176)
- 图书(14027)
- 经济问题(13253)
- 版(13029)
共检索到484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书瀚
近读留日博士张宏武教授的专著《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原文为日文,由日本溪水社2003年9月出版)一书,实感本书颇具特色,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有关我国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凤起
2005年12月10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杂志联合主办了"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研讨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2005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其与中国经济金融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辟专栏分2期刊出这些专家的演讲,以供读者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卫国
商业伦理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经济体制转轨、新旧道德体系冲突、主流信仰的缺失、企业管理者轻视和忽视伦理等原因导致中国商业伦理缺失。然后提出了加强商业伦理建设的措施:制定并执行企业伦理守则、加强员工伦理教育和深化社会监督硬化商业伦理。
关键词:
商业伦理缺失 转轨经济 企业伦理守则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维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危机现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指出产生这些信用危机的社会原因,介绍了国外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中国信用体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信用危机 社会信用体系 中国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际金融论坛课题组 王元龙
本文以邓小平同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为切入点,提出需要认识和把握现代经济是金融核心地位的先决条件,"核心"应为功能核心而并非产业核心;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远未进入现代经济阶段,当前不应将金融置于中国经济的核心。本文认为,由于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的认识偏差,导致了当前中国某些领域存在着金融非理性发展的不良倾向,并造成诸多危害。本文在分析有关国家金融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好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关系问题的四项战略举措,即:明确定位金融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推动中国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建设、发挥金融对实现国家战略的作用,以及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引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培刚 张建华
90年代以前,人们广泛采用的是狭义的亚太概念,主要指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地区,该地区从60年代中期以后,各经济体相继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泛指环太平洋沿岸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广义的亚太概念被人们频繁使用。这表明东亚或亚洲部分在环太平洋广大地区中的地位日益凸现,也意味着亚太地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本文采用狭义的亚太概念,并首先从亚太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中去认识中国经济的特殊地位,然后从与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以及今后的合作前景中,进一步探讨中国经济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立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显成效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计量模型分析表明,西部地区在人均GDP5000元以上时,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表现出明显的倒U型EKC左边上升阶段的特征,且环境质量仍有恶化的趋势,改善的转折点尚未到来。这主要是根源于西部地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价格机制的失效,致使环境资源成本的高度外部化。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待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的途径的提升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权衡等。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发展 环境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吉玉 朱丹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从国内看,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要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但同时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破解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改革创新三大难题。为此,要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总结世界经济和中国特色发展经验,以转型促发展,以和谐求稳定、以改革求出路,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志乐
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三十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更加坚定地坚持改革开放;面对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聂亮
以往研究虽然关注了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却忽略了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将环境变量纳入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内,采用E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与未考虑环境污染相比,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如果不考虑能源效率提升的环境污染改善效应,将会低估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结论为提升中国能源效率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刘仓 程晓歌 马婷
采用1985~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义平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了严重的失衡,首先是内需与外需失衡,其次是产业结构方面的严重失衡,最后是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失衡,以及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的错位。严重的失衡影响了高速前进的经济列车的稳定性,已经到了不能不校正的时刻。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校正失衡。
关键词:
结构 失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青禾 王诚德 何道峰
01 经济发展是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转换协调推进的过程。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产业社会转变,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使一国经济活动水平在数量级上跻身于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梯,而且意味着一个以传统农耕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结构让位于一个以现代产业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 02 一国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农业和现代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方式构成了结构变换的最内层架构。尽管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强调工业化过程对农业的冲击和影响作用,另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强调农业对工业化过程的支持和助育作川,但无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齐惠卿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为FDI),指一个国家的厂商有选择地向另一个国家投入资金、机器设备、技术以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生产经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伍亚 张立
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与加权夏普雷法相结合,本文将1997-2007年中国产业部门能源需求的增长分解为10种驱动因素的加权平均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能源需求增长84.7%的正向驱动因素为:最终需求的成长(加权平均贡献率,114.4%),出口的成长(79.0%),原料需求的成长(19.3%)和能源需求的成长(4.2%);负向驱动因素为:技术进步(-105.0%),原料需求的替代(-10.1%)、最终需求的结构调整(-7.4%)、进口替代(-7.2%)和出口的结构调整(-2.5%);能源需求的替代没有发挥应有的驱动作用(0.0%)。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金属、化工、电力和建材行业能源需求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