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4)
2023(9345)
2022(7737)
2021(7242)
2020(5873)
2019(13688)
2018(12972)
2017(25210)
2016(13397)
2015(14724)
2014(14397)
2013(14837)
2012(14304)
2011(13116)
2010(13082)
2009(12099)
2008(11959)
2007(10495)
2006(9297)
2005(8569)
作者
(39032)
(32906)
(32885)
(31439)
(21067)
(15628)
(14685)
(12670)
(12524)
(11633)
(11632)
(10952)
(10813)
(10698)
(10575)
(10152)
(9773)
(9497)
(9383)
(9124)
(8488)
(8015)
(8003)
(7543)
(7471)
(7280)
(7218)
(6661)
(6607)
(6550)
学科
(72526)
经济(72468)
(34171)
管理(32613)
方法(29931)
数学(26805)
数学方法(26621)
(25073)
企业(25073)
中国(20280)
(18373)
地方(15992)
(14448)
贸易(14442)
业经(14175)
(14175)
(14052)
(13841)
农业(12651)
(11726)
产业(11327)
(10361)
金融(10360)
地方经济(10219)
环境(9937)
(9817)
银行(9793)
(9514)
(9156)
(9091)
机构
大学(206461)
学院(202774)
(100754)
经济(99474)
研究(79436)
管理(74335)
理学(64775)
理学院(63951)
管理学(63019)
管理学院(62650)
中国(59228)
科学(45699)
(43820)
(42449)
(40137)
研究所(36970)
财经(34910)
经济学(34623)
中心(33648)
(32844)
(32125)
经济学院(31542)
(28237)
北京(28027)
(27824)
业大(27070)
(26936)
师范(26691)
财经大学(26278)
农业(25779)
基金
项目(137324)
科学(110393)
基金(104871)
研究(98755)
(92949)
国家(92345)
科学基金(78072)
社会(68377)
社会科(65266)
社会科学(65255)
基金项目(54741)
(48556)
自然(48047)
自然科(46985)
自然科学(46969)
自然科学基金(46225)
教育(43523)
资助(43036)
(42878)
编号(35486)
(33006)
重点(32063)
(32003)
国家社会(30904)
成果(29193)
中国(29176)
(28507)
教育部(28433)
创新(26924)
人文(26778)
期刊
(107196)
经济(107196)
研究(66691)
中国(35683)
学报(32268)
科学(31749)
(30185)
(29878)
管理(28671)
大学(24669)
学学(23488)
农业(20769)
经济研究(19590)
财经(18499)
(17740)
金融(17740)
(16372)
问题(15228)
教育(14997)
业经(14844)
(14310)
技术(14293)
世界(13164)
国际(12902)
(11895)
技术经济(10888)
统计(10405)
资源(9400)
科技(9295)
经济问题(9222)
共检索到300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战仁  
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路径,也是当今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陆海统筹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化,触发了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海洋产业结构演进,事关我国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增长效应已成为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重要研究对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璇  沈满洪  
研究海洋强国战略的政策效应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199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鲁宾反事实分析框架下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评估了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且这一影响具备统计上的显著性和时间上的持续性,估计结果显示,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地区2013—2018年人均GDP的年均贡献率为8.03%。分地区来看,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各省份经济增长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对江苏、山东、福建、浙江、广东和海南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对河北和广西的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效莉  余颖博  
消费环境作为消费领域的关键要素,对促进完整内需系统形成、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商贸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建立指标体系测度2006-2019年沿海11省市居民消费环境指数,并采用泰尔系数、Moran’s I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揭示其时空分异和演化特征,进而建立计量模型考察消费环境改善的消费增长效应。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沿海地区居民消费环境指数呈增长态势;沿海地区居民消费环境指数的整体差异呈波动下降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自中间向南北递减特点,且此分布特征在时间序列上逐渐加强,最终消费环境指数的热点区域全部集中在长三角经济区;消费环境对消费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各子系统对消费支出的贡献在区域层面上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提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商品经济繁荣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  杜亚楠  
在测度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1年沿海1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样本,构建面板自向量回归模型(面板VAR),运用面板矩估计、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计量方法,探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曲折前进的,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与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历程一致;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其合理化和高度化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短期的正向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对其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但对高度化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付加锋  刘毅  张雷  王丽艳  
采用成分数据,利用球面投影降维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2004—2008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5年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型,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效益进行评价,指出今后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现象依然存在,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致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协调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关键要做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以增强其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翟仁祥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雪梅  于旭蓉  马雪菲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支撑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调查分析发现,女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略高于男性,男性对海洋生态文明的积极认知态度、知识掌握程度、伦理认知理性度、责任意识、消费意识和价值认同感等高于女性,且更愿意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知识来源,并付诸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因此,研究性别对海洋文明建设的主要影响,尤其是加强女性在海洋意识方面培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女性在生态保护中具有较为母性的认同感,但其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较之男性仍显不足,沿海地区人们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博  田闯  史钊源  韩增林  
在海洋经济质量转型之期,基于"认知—评价—建构—优化"理念,界定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内涵,通过中心-引力模型评价分析2000—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构建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模型,识别影响其空间特征的相关要素,并根据要素作用程度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①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呈"核心—圈层"结构,形成以大连为"领头雁"的雁阵式相互继起模式";钻石型"引力流结构促成辽宁沿海地区集中化连片发展格局;②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主要受空间集聚效应影响,海洋资本、海洋基建和海洋产业结构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顺流机制,其中海洋产业结构成为影响辽宁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圈层空间集聚效应的关键流;海洋人才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逆流机制;③通过路径作用程度的象限划分,提出强化大连中心地职能,针对腹地城市定位及资源禀赋条件提出调控措施,推进沿海区域协调与一体化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李晨  于水仙  
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差异分析、稳定性分析、变动指数、生产力系数以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在对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多维测度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系统趋于稳定,但依然存在旅游产业结构缺乏创新,对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作用有待提高等问题;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亟需提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杜亚楠  
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我国沿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除了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一致性外,还与本地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水平、文化底蕴等因素相关;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与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而政府投资和技术进步对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具有负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福柱  孙明艳  
新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文章采用产值份额测算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使用海洋经济的引致增长弹性、引致财政弹性、引致就业弹性和引致技术进步弹性测算其间接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第一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主要体现于其对地方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方面,海洋第二、三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则表现为较强的间接带动效应。由于地区海洋主导产业部门的不同,各省(市)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强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波  韩立民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要素的流动与配置,要素配置效率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本文基于VES生产函数建立了以海洋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估计模型,探究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为推动中国海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海洋第二产业占GOP比重在越过门槛值时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结构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海洋第三产业占GOP比重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效应,会制约海洋经济发展。(2)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引起了海洋资本、海洋劳动力和海洋科技投入对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并呈现阶段性特征。传统海洋投资结构在海洋经济发展初期会促进海洋经济增长,但越过门槛值后,将会抑制海洋经济增长;海洋劳动力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均比较显著;海洋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依赖,更多的需要智力支持而非单纯的体力供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波  韩立民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要素的流动与配置,要素配置效率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本文基于VES生产函数建立了以海洋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估计模型,探究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为推动中国海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海洋第二产业占GOP比重在越过门槛值时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结构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海洋第三产业占GOP比重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明  
文章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包括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宏观环境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指标权重以及收集的数据,获得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以及提升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排位比较稳定,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福建、辽宁、上海、江苏、天津、海南、河北、广西。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生产能力和海洋科技实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朱静敏  孙才志  孙康  
为展现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现状,并根据其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2000—2015年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与一阶段相比,三阶段海洋经济效率整体上升,各省市排名出现不同程度变动;(2)时间演变上,全国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不断变大;(3)空间演变上,全国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格局分布,面积由小变大,效率分布由收缩趋势变为分散趋势,最终呈北、中、南三级格局分布,与三大海洋经济圈分布相吻合;三大海洋经济圈标准差椭圆面积都逐渐缩小,效率分布出现极化现象;(4)海洋经济区位熵、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海洋环保技术水平与海洋经济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对海洋科技支持力度、海洋经济政策力度对海洋经济效率呈显著正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