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2)
2023(3904)
2022(3294)
2021(2987)
2020(2455)
2019(5542)
2018(5334)
2017(10410)
2016(5415)
2015(5753)
2014(5416)
2013(5651)
2012(5189)
2011(4832)
2010(5007)
2009(5006)
2008(5080)
2007(4830)
2006(4359)
2005(4240)
作者
(14941)
(12158)
(12108)
(11751)
(7886)
(5776)
(5539)
(4737)
(4628)
(4593)
(4258)
(4089)
(4036)
(3996)
(3813)
(3742)
(3729)
(3592)
(3463)
(3243)
(3133)
(3014)
(2995)
(2933)
(2854)
(2793)
(2657)
(2485)
(2413)
(2386)
学科
(25282)
经济(25257)
(15897)
管理(15817)
(13256)
企业(13256)
方法(9688)
中国(7946)
数学(7370)
数学方法(7239)
(6581)
理论(6446)
(6193)
(6088)
业经(5305)
(5297)
劳动(5279)
教育(4950)
(4617)
贸易(4614)
农业(4557)
(4481)
(4426)
关系(4292)
(4006)
财务(3986)
财务管理(3982)
(3865)
企业财务(3804)
(3663)
机构
大学(84681)
学院(81447)
(34092)
经济(33477)
管理(28449)
研究(26778)
理学(24027)
理学院(23731)
管理学(23239)
管理学院(23056)
中国(20117)
(17989)
(17737)
科学(14528)
财经(13996)
(13485)
师范(13429)
(13367)
(12759)
(12646)
研究所(11777)
北京(11618)
经济学(11328)
中心(11250)
师范大学(10972)
(10250)
财经大学(10245)
经济学院(10075)
(9170)
(9089)
基金
项目(45908)
科学(36723)
研究(36103)
基金(34182)
(28793)
国家(28526)
科学基金(24585)
社会(24232)
社会科(22881)
社会科学(22872)
教育(17524)
基金项目(17065)
(16490)
编号(14745)
自然(14334)
(14225)
资助(14082)
自然科(14026)
自然科学(14023)
成果(13777)
自然科学基金(13772)
(10906)
重点(10403)
课题(10358)
国家社会(10189)
教育部(9973)
(9791)
人文(9672)
项目编号(9363)
大学(9302)
期刊
(41523)
经济(41523)
研究(30273)
中国(19065)
(15653)
教育(13925)
管理(13121)
学报(12490)
科学(10654)
大学(10201)
学学(9074)
财经(8909)
(8443)
(7775)
经济研究(6892)
(6867)
金融(6867)
技术(6661)
业经(5744)
图书(5696)
问题(5458)
(5372)
农业(5267)
国际(4549)
书馆(4449)
图书馆(4449)
(4167)
技术经济(4064)
世界(4025)
理论(3920)
共检索到132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陶生  胡爽平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在价值源泉问题上两种性质不同的理论。无论从理论来源、两者的关系和根本目的看,都不可能把这两种理论统一起来,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最终只能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否定,导致庸俗的多元价值论的重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暴力  张栋  
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财富和商品价值的度量,劳动价值论成为了分析社会结构的基础,而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具备这种功能,并走上了100年的弯路;本文证明了:社会总效用量与社会总劳动耗费量的统一,商品的边际效用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统一,以及总量与个量计量的统一。对两种价值论统一性的论证,进一步证明劳动价值理论及其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的正确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波  
历史时间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囊括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但某种意义上讲劳动时间就是历史时间,因为劳动时间的增减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经济时代的存在、演变和消亡。在经济时代有二个方面是最为基本的,即劳动时间和边际效用。本文的分析就是以它们作为逻辑主线展开的。在历史时间中,我们会发现经济发展的长期演进趋势就是由单位产出劳动时间下降和边际效用递减共同决定的。历史时间本身的推进会显露两者的综合和统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小鲁  
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即由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类劳动时间决定的,还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是劳动价值论与供求价值论的根本分歧之所在。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以来,这种分歧与争论就没有停止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骏民  李宝伟  
劳动价值论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效用价值论是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决定过程是一个寻找社会关系调节中心的社会过程,而效用价值的决定过程实际是对物的有用性的评价,从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如果物质财富是经济过程的目的,那么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马克思本人的现点就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财富是土地、劳动、资本物共同创造的。如果经济的目的不是物质的,而是价值的,那么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理论都要重新考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成安  杨青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封希德  
第三产业是属于非物质生产的经济部门。按照传统的观点,它基本上是属于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部门。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观点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出现了三种基本观点:第一.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已经被现实经济的发展所否定;第二,仍然坚持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观点,继续否定第三产业的生产性;第三,用传统劳动价值论来论述第三产业的生产性,为图把二者统一起来。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它没有认识劳动价值诊的科学内容及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二种观点是本本主义,对现实经济的发展视而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浩阳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典型经济社会形态时所运用的基础理论。然而,在现实的研究和学习中,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等其他价值论之间的关系经常被混淆或误解,这一基础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难以理解和把握好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本质。文章在分析和比较四种价值理论并指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的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面临的几个常见诘难进行尝试性解答,并对其分析域做理论上的限定,以期使劳动价值论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意义上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奚兆永  
作者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资料,坚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撇开供求关系分析价值决定,商品二重性论,社会必要劳动Ⅱ不仅仅与生产价格论相联系,价值与生产价格不能混同,均衡价格论是庸俗经济学大杂烩的观点,在价值论与价格论的关系,供求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使用价值在商品中的地位,社会必要劳动Ⅱ与生产价格论的关系,均衡价格论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与晏智杰同志《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一文展开论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祚庥  庆承瑞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个重大失误是未能与时俱进地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引入可计量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二个重大失误是未能科学地评价效用概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当然也未能将使用价值量的概念引入政治经济学;第三个重大失误是故步自封,不求进步,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因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长期停留在19世纪的水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不少相似之处,也有严重分歧,特别是价值理念上有严重分歧,但是它们能够取长补短,走向统一。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论、有限需求论、科技进步论和交易成本论,可以统一在一个讨论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关系的供需均衡模型之中。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本文讨论了物质产品的生产与作为分配关系的价值决定之间的关系,表明如何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解释当前我国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左大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创造用于交换的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自《资本论》出版以来,经济学界围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论争。根据这100多年来经济学研究的全部成果,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说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加深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首先要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意。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但这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新问题 ,得出新的结论 ,而不能抛弃其基本原理。其次 ,要把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 ,如价值生产与使用价值生产、价值构成、价值分配等区分开来 ,搞清楚这些概念的不同含义 ,不要混淆在一起使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晏智杰  
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伟大成果 ,在革命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动员和教育作用 ;但是在经济建设时期 ,该理论的历史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 :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脱节 ,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即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缺乏解说力 ,甚至还会导致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路线的抵触和否定。应当重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经济学价值学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