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6)
- 2023(14386)
- 2022(12560)
- 2021(11800)
- 2020(9934)
- 2019(22806)
- 2018(22808)
- 2017(43121)
- 2016(24235)
- 2015(27335)
- 2014(27578)
- 2013(26820)
- 2012(24797)
- 2011(22447)
- 2010(22450)
- 2009(20683)
- 2008(20373)
- 2007(18023)
- 2006(15859)
- 2005(14153)
- 学科
- 济(86983)
- 经济(86849)
- 管理(70708)
- 业(64080)
- 企(54485)
- 企业(54485)
- 方法(38921)
- 数学(32884)
- 数学方法(32407)
- 财(24999)
- 学(24793)
- 农(24006)
- 中国(23069)
- 制(21234)
- 业经(20546)
- 理论(16973)
- 地方(16795)
- 务(15672)
- 财务(15593)
- 财务管理(15558)
- 农业(15547)
- 体(15445)
- 和(15249)
- 贸(14996)
- 贸易(14990)
- 银(14901)
- 银行(14834)
- 企业财务(14737)
- 环境(14664)
- 易(14520)
- 机构
- 大学(347513)
- 学院(343765)
- 管理(130085)
- 济(126049)
- 经济(122984)
- 研究(119572)
- 理学(112316)
- 理学院(110906)
- 管理学(108685)
- 管理学院(108071)
- 中国(86727)
- 科学(78909)
- 京(75172)
- 农(64429)
- 所(62559)
- 财(61692)
- 研究所(57353)
- 业大(56896)
- 中心(52820)
- 江(52060)
- 农业(50828)
- 财经(48691)
- 北京(47277)
- 范(46292)
- 师范(45698)
- 经(44082)
- 院(43664)
- 州(41410)
- 技术(39056)
- 省(37580)
- 基金
- 项目(238700)
- 科学(185048)
- 基金(171016)
- 研究(169906)
- 家(151667)
- 国家(150441)
- 科学基金(126936)
- 社会(103325)
- 社会科(97592)
- 社会科学(97568)
- 省(94386)
- 基金项目(90941)
- 自然(85162)
- 自然科(83109)
- 自然科学(83079)
- 自然科学基金(81573)
- 划(80103)
- 教育(78517)
- 资助(70627)
- 编号(68822)
- 成果(57723)
- 重点(54160)
- 部(51801)
- 发(49854)
- 创(49345)
- 课题(48847)
- 创新(46173)
- 科研(46162)
- 计划(45287)
- 制(43757)
共检索到504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君微 杨帅 袁婧 杨利国
为探究诃子在畜禽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应用潜力,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3种常见致病菌为对象,对比诃子和其他11种中药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诃子培养上清液的总漏出率和电导率、蛋白浓度及诃子对细菌DNA和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诃子比其他11种中药的抑菌效果更强,表现为抑菌圈直径更大,MIC更低。培养上清液的电导率和漏出率增加,用2倍MIC诃子药液处理8 h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上清液蛋白浓度显著增加(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程瑞 刘强 黎佳颖 王保哲 王雨雨 庄苏
研究了在体外状态下,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常规和超微下粉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3种常见的猪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均能抑制3种致病菌的生长.常规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7.5和25.0 mg·mL(-1);超微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20.0、20.0和30.0 mg·mL(-1).可见,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对3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
关键词:
低聚木糖 粒度 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艳华 张在屋 牛志伟 黎姗梅 梁静真 吕小丽 韦慕兰 黄维 程光平 黄钧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大黄(Rheum officinale)、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诃子(Terminalia chebula)、黄连(Coptis chinensis)4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效果,为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防治的中草药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月,检索关于大黄、诃子、黄芩、黄连4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制效果的文献,并追溯相关参考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黄芩[MD=0.85,95%CI(0.02,1.68),P=0.04];黄连的抑菌效果显著低于大黄[MD=-3.41,95%CI(-5.61,-1.21),P=0.002];黄连的抑菌效果显著低于黄芩[MD=-4.60,95%CI(-6.03,-3.17),P黄芩和诃子>黄连,分析结果稳定,使用此4种中草药治疗嗜水气单胞菌病时建议首选大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俊会 金则新
为调查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生长过程中叶片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变化规律,采集不同时期七子花叶片,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活性物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检定菌株,以琼脂扩散法检测不同时期七子花叶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与煮沸法和索氏提取法相比,超声波提取简单易行,不影响叶片的体外抑菌活性,1 g提取物稀释80倍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仍超过60%,适用于大量样本的快速分析。在整个叶片生长期,七子花叶片均表现较高的抑菌活性,抑制率超过50%,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杀作用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杀作用,但以...
关键词:
植物学 七子花叶片 提取物 抑菌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秋菊 唐雪 谭晓 肖星月 童丽颖 邵欢欢 陶向 雍彬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光能变价离子钛(Titanium ion of variable valence with light energy,TIVL)对马铃薯的病原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含有不同浓度TIVL的培养基培养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3种马铃薯致病菌,观察TIVL对病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马铃薯致病菌的显微结构。【结果】TIVL对3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致病疫霉菌圈直径随着固体培养基中TIVL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缩小趋势,当培养基中TIVL浓度提高到16 mg/L时,培养5~7 d仍无菌圈产生,抑菌效果与马铃薯田间生产中常用的晚疫病防控农药福帅得的抑菌效果相当。随着培养基中TIVL浓度提高,固体平板上长出的疮痂链霉菌和茄科雷尔氏菌菌落数显著减少,TIVL浓度达到16 mg/L时,疮痂链霉菌培养60 h仍未见单菌落长出,茄科雷尔氏菌培养108 h仍未见单菌落长出。以透射电镜观察含8 mg/L TIVL培养基培养的致病疫霉,发现TIVL处理后菌体显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16 mg/L的TIVL对3种供试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本研究可为TIVL抑菌机理的解析及马铃薯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国家“双减”目标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菌 光能变价离子钛 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阿琪玛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斯木吉德 畅旺东 阿日查 郭雪梅 陈玉洁
为研究中草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_1、E.coli O_2、E.coli O_8、E.coli O_(78)和E.coli 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金银花和黄连对E.coli O1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35和37.71mm,五味子对E.coli O8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97mm。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振霞 肖辉 单娟娟 薛强
研究了十六种中草药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十六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鳗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大黄、五倍子、黄连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且两种提取物的MIC值相同,分别为1.95 mg/mL、0.98 mg/mL和1.95 mg/m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英 盖春蕾 王晓璐 许拉 刁菁 于晓清 叶海斌
用抑菌圈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金银花、车前草等16种中草药提取液和纳米锌、纳米银对中国对虾来源病原菌——哈维氏弧菌TCBS–G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锌对TCBS–G产生的透明抑菌圈直径达35 mm,地锦的透明抑菌圈直径约25 mm;采用96孔板倍数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纳米锌、地锦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纳米银的达6.25 mg/m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抑制剂对哈氏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纳米锌、纳米银对TCBS–G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液质量浓度大于3.1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 敖日格乐 王纯洁 姜晶 赵称赫 曹晓波
为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四乙酸乙二胺(EDTA)的联合作用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_1、O_2、O_8、O_(78)和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利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直径;结合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nisin或EDTA单独使用无抑菌圈;2)将nisin分成12个质量浓度分别与0.1Mg/ML的EDTA相混合进行协同作用,均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并且随着nisin质量浓度的增加,抑菌圈越大;3)O_8、O_(78)和O_(86)型大肠杆菌的MiC均为0.063Mg/ML,而O_1型的MiC为0.016Mg/ML,O...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斯琴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斯木吉德 包永光
为研究蒙药对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测定15种蒙药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其中朝您·哈日莫各和扫龙·吉木斯两味蒙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达到极敏和高敏;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朱如拉、朝您·哈日莫各、扫龙·吉木斯、浑钦、高勒图·宝日、给喜古讷和阿如拉等7种蒙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其MIC为0.063~0.500g/mL,MBC为0.125~0.500g/mL。
关键词:
蒙药 血清型 致病性大肠杆菌 抑菌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喻晗晞 丁绍晨 陈盼 圣聪 李绚 徐乐 赵弘巍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体外施加靶向细胞色素b(Cytb)的小分子RNA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稻瘟病菌与双链小分子RNA(ds-sRNA~(MoCytb-21))共同孵育,通过测定孢子萌发效率和形态,确定小分子RNA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有抑制作用。在分别施加溶剂(对照组)或dsRNA~(MoCytb-500)(处理组)的情况下,使用稻瘟病菌菌株Guy11侵染水稻‘日本晴’,明确体外施加小分子RNA是否可以降低稻瘟病菌的致病能力。[结果]与对照相比,与小分子RNA共同孵育的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2′-O-甲基修饰(OMe)和硫代甲氧基修饰(SOMe)能够延长小分子RNA的抑制效果。用Guy11和dsCytb混合喷施的水稻病斑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体外施加特异性靶向稻瘟病菌Cytb的小分子RNA能够抑制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具有开发成为高效绿色环保RNAi药剂的潜力和价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曾晓丹 曹阳 张盈娇 夏陈 陈建 宋艳
研究了单过硫酸氢钾粉对5种水产常见致病菌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测定了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以保护率为指标的体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体外抑菌实验中,单过硫酸氢钾粉对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荧光假单胞菌Psudomonas fluorescens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5种菌的MIC分别为1、0.25、0.125、0.25、0.5μg/ml;MBC与MIC相同。而体内抑菌实验中,随着单过硫酸氢钾粉浓度的增加,由...
关键词:
单过硫酸氢钾 水产致病菌 抑菌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移斌 曹海鹏 夏永涛 杨婷 赵蕾 胡鲲 杨先乐
采用平板打孔法在观察了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鲟源病原菌对41种中草药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对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等均高度敏感,对杜仲、柴胡、丹参、熟地黄等均中度敏感,对麦冬、当归、胖大海、玉竹均不敏感。此外,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和15.625 mg/mL、15.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美入 姚琴 杨家荣 胡小平
【目的】研究5种植物提取物和残体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为利用生物熏蒸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棉花黄萎病主要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XJ2008菌株为试材,测定韭菜、葱、薄荷、藿香和薰衣草5种植物的甲醇、水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将植物残体以质量分数2%添加到600g基质与田园土的混合样中混匀后,测定植物残体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5种植物提取物均对大丽轮枝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植物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甲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略强于水提取物;韭菜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槿年 沈守琼 余为一 祖国掌
1998 年4 - 6 月, 作者对安徽省六安地区某养殖场正常鱼体内条件致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共分离到83 株条件致病菌, 经初步鉴定归为8 个菌属, 其中气单胞菌数量最多, 占总菌株数的59-1 % , 且在各种鱼不同组织脏器中和不同水温条件下均能分离到。表明气单胞菌是该养殖场鱼体中存在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其余各菌属所占比例依次为不动杆菌(13-3 % ) 、黄杆菌(10-8 % ) 、肠球菌(6-0 % ) 、假单胞菌(4-8 % ) 、爱德华氏菌(3-6% ) 、变形杆菌(1-2 % )和克雷伯氏菌(1-2 % )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治疗该养殖场鱼类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环丙沙星、丁胺卡...
关键词:
正常鱼 条件致病菌 细菌菌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