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7)
- 2023(6297)
- 2022(5250)
- 2021(4906)
- 2020(4320)
- 2019(9918)
- 2018(9740)
- 2017(19883)
- 2016(10493)
- 2015(11949)
- 2014(11781)
- 2013(11823)
- 2012(11122)
- 2011(9850)
- 2010(9826)
- 2009(9122)
- 2008(9297)
- 2007(8165)
- 2006(7060)
- 2005(6468)
- 学科
- 济(47665)
- 经济(47608)
- 业(39465)
- 管理(38723)
- 企(34794)
- 企业(34794)
- 方法(29204)
- 数学(26474)
- 数学方法(26295)
- 财(19424)
- 务(15218)
- 财务(15203)
- 财务管理(15163)
- 企业财务(14762)
- 制(12204)
- 中国(10609)
- 银(10013)
- 银行(10007)
- 融(9858)
- 金融(9858)
- 业经(9604)
- 行(9416)
- 农(8864)
- 体(8717)
- 学(8074)
- 体制(7897)
- 贸(7587)
- 贸易(7584)
- 技术(7484)
- 易(7358)
- 机构
- 大学(156053)
- 学院(151559)
- 济(65290)
- 经济(64152)
- 管理(63830)
- 理学(55386)
- 理学院(54894)
- 管理学(54173)
- 管理学院(53857)
- 研究(45224)
- 中国(37915)
- 财(35106)
- 京(31040)
- 财经(28553)
- 经(26241)
- 科学(25072)
- 中心(22605)
- 财经大学(21849)
- 所(21739)
- 江(21430)
- 经济学(21429)
- 农(21208)
- 业大(20039)
- 经济学院(19598)
- 研究所(19259)
- 北京(19091)
- 商学(19016)
- 商学院(18872)
- 州(17512)
- 农业(16694)
- 基金
- 项目(101200)
- 科学(81503)
- 基金(78281)
- 研究(71769)
- 家(67643)
- 国家(67156)
- 科学基金(59425)
- 社会(48484)
- 社会科(46352)
- 社会科学(46343)
- 基金项目(41199)
- 自然(39107)
- 自然科(38329)
- 自然科学(38320)
- 自然科学基金(37730)
- 省(36803)
- 教育(33704)
- 资助(33410)
- 划(31505)
- 编号(27500)
- 部(24301)
- 成果(23254)
- 重点(22140)
- 教育部(21677)
- 国家社会(21161)
- 人文(20943)
- 创(20754)
- 科研(20130)
- 性(19986)
- 大学(19801)
共检索到222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汐若 王彬 孙光国
本文利用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证监会随机抽查如何影响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降低了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进一步考察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盈余管理程度较强的公司中,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降低更明显;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外部监管力度会削弱随机抽查对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的降低作用。随机抽查抑制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后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瑶瑶 路军伟 宁冲
基于证监会随机抽查"双随机、一公开"的准自然实验,对作为事前监管重要举措的随机抽查制度的监管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能够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其在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分组检验显示,证监会随机抽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效应在监管力度较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非国有公司中更为显著,即执法权威、社会监督及主体自律可以增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监管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证监会随机抽查既能对被抽查公司产生长期效应,还能对同一地区未被抽查公司产生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滕飞 夏雪 辛宇
随机抽查制度提高了市场监管公共执行机制的效率。本文聚焦资本市场,基于2016-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证监会随机抽查具有提高证券监管效率的经济含义,当政策发布时,全部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正;而发布抽查名单公告时,被抽查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其次,证监会随机抽查具有监管治理作用,其能抑制公司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公司进行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降低再次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最后,证监会随机抽查具有违规惩戒效应,提高了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的概率,降低了再次实施违规行为的概率。本文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系统性的经验证据,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常青 钟娟 王毅辉
文章选取上证A股97家上市公司2005年、2006年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前瞻性信息披露调查表及前瞻性信息披露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动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主要根据公司的当前业绩和对产品市场竞争的考虑等实际状况选择一个最有利的前瞻性信息披露政策,资本市场压力并不是其披露政策的主要决定因素。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汪昌云 李运鸿 王行健 田睿
有效的监管措施有助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监管政策的威慑效果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手动获取2016-2020年间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双随机”抽查的相关数据,以企业预期抽查概率作为监管强度预期的度量,实证分析了“双随机”抽查制度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威慑作用。研究发现:现场“双随机”抽查机制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具有威慑作用,监管强度预期越高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越弱;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法治化水平、企业产权性质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能够强化这一威慑作用的影响;企业审计费用与监管强度预期呈负相关关系,而对被抽中进行现场检查的企业,审计师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估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双随机”制度的效果及其影响提供一定的实证证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班旭 姜英兵 徐传鑫
以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该制度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公司避税,说明该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外部治理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减少了公司避税活动。进一步研究表明: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抑制避税的作用主要存在于内部控制不完善以及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强度较低的公司中;随机抽查制度具有一定的长期威慑效应,且其对公司避税的抑制作用既减少了过度投资,又改善了公司业绩。文章不仅从公司避税视角丰富了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监管效应的研究,也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随机抽查工作实施方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班旭 姜英兵 徐传鑫
随机抽查制度作为资本市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效果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本文以证监会实施随机抽查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随机抽查制度对公司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机抽查制度能够抑制公司违规,降低违规严重程度。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随机抽查制度通过改善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两条路径抑制公司违规。考察随机抽查制度的长期效果后发现,该制度仅在三年内发挥威慑作用。区分违规类型后发现,相较于领导人违规,随机抽查制度能够显著抑制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小规模公司以及东部地区的公司中,随机抽查制度抑制违规的效果更明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俊瑞 仇萌 张志超 马晨
基于“深港通”互联互通制度的准自然实验场景,本文通过Word2Vec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方法获取上市公司年报中描述未来发展的词频,构建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指标,进而使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深港通”有助于上市公司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其年报中将来时态的词频显著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资本市场开放对前瞻性信息披露的正向影响越强。此外,“深港通”是通过增加前瞻性描述内容与描述语气这两条机制,增加年报中对未来展望的描述。进一步发现,“深港通”对前瞻性的正向效应存在于信息透明度较高、有效内部控制的公司。研究结论表明,坚持资本市场持续全面开放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与改善会计信息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亚超 罗昆 王玉法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2014-2022年发放的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减少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当问询函内容越详细、问题数量越多时,对减少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的作用便越显著;第二,问询函涉及现金、负债、会计政策、估值、利润调整、合规、担保和诉讼类等事项的词汇比例越高,其对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影响便越显著;第三,上市公司收到问询函后减少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会损害公司的短期和长期经营业绩;第四,上市公司收到问询函将降低同地区其他公司的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这种震慑效应在非核心城市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论为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询函制度的治理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有必要进一步优化问询函的制度设计和监管实践,充分发挥其对上市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薛祖云 陈晓静
自2016年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实施以来,媒体和公众一直对其保持热切关注,但学术界对其监管效应相关的研究却付之阙如。为进一步完善关于随机抽查制度经济后果的研究,为该项政策实施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文章选取2016—2020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证监会随机抽查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能改进审计质量,且根据产权性质进行的分组检验表明,这种改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此外,证监会随机抽查既能对被抽查公司审计质量产生长期影响,又能对同一地区未被抽查公司审计质量产生溢出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金洋
随机抽查制度是证监会行政监管举措的重要创新。本文基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随机抽查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证监会行政监管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随机抽查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2)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是随机抽查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3)随机抽查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效果在内部控制水平低和地区法治环境差的组别中更强;(4)二次抽查能够显著增强随机抽查与企业投资效率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佐证了证监会行政监管的创新举措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苏亚民 王淼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Lennox审计意见购买模型,并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检验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主要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抑制大股东掏空来减少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异质性检验表明,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机构投资者持股较多以及管理层风险偏好较强的公司中。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改革证券监管体制、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晓艳 梁日新 李英
本文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准确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提高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准确度。其作用机制在于,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降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进而提升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准确度,发挥了监督治理效应和协同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准确度的治理作用在国有产权与非“四大”审计的样本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和完善业绩预告监管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云涛
证券市场上的前瞻性信息(forword-looking information),又称为"预测性信息"或"软信息",是指以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和可能采取的行动为基础的,关于企业的各种未来信息或有助于预测的信息;区别于表述客观可证实的历史性事件的"硬信息"。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1994年的实证研究结果,前瞻性信息主要包括管理部门的计划、机会与风险的评价、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风险及管理部门计划的比较等,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企业发展的前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春燕 郑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批上市公司通过披露前瞻性环境信息来释放绿色信号,但“傍绿”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以200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考察前瞻性环境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前瞻性环境信息后,支付的审计费用显著上升。机制检验表明,前瞻性环境信息披露使得审计风险和成本增加导致审计费用上升。异质性检验发现,产权性质、是否为重污染行业、是否为国内“十大”审计、董事会规模在企业披露前瞻性环境信息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存在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