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9)
- 2023(4659)
- 2022(4026)
- 2021(3512)
- 2020(3090)
- 2019(7117)
- 2018(6864)
- 2017(13895)
- 2016(7057)
- 2015(7913)
- 2014(7553)
- 2013(7679)
- 2012(7199)
- 2011(6416)
- 2010(6307)
- 2009(5751)
- 2008(5626)
- 2007(4919)
- 2006(4099)
- 2005(3574)
- 学科
- 济(36717)
- 经济(36670)
- 管理(27756)
- 业(26231)
- 方法(24442)
- 企(23042)
- 企业(23042)
- 数学(22938)
- 数学方法(22869)
- 财(12189)
- 务(8452)
- 财务(8451)
- 制(8448)
- 财务管理(8429)
- 企业财务(8236)
- 融(7809)
- 金融(7809)
- 银(7714)
- 银行(7706)
- 中国(7387)
- 行(7356)
- 业经(6423)
- 农(6411)
- 贸(6174)
- 贸易(6173)
- 易(5983)
- 体(5877)
- 技术(5437)
- 体制(5334)
- 划(5122)
- 机构
- 大学(104085)
- 学院(102022)
- 济(49057)
- 经济(48364)
- 管理(46104)
- 理学(40877)
- 理学院(40593)
- 管理学(40241)
- 管理学院(40055)
- 研究(27103)
- 财(24824)
- 中国(23900)
- 财经(20503)
- 京(19368)
- 经(18979)
- 经济学(16507)
- 财经大学(15756)
- 经济学院(15221)
- 商学(14215)
- 中心(14176)
- 商学院(14131)
- 江(13615)
- 科学(12855)
- 业大(12701)
- 经济管理(12532)
- 融(12188)
- 金融(11995)
- 农(11978)
- 北京(11657)
- 所(11509)
- 基金
- 项目(71143)
- 科学(59066)
- 基金(56658)
- 研究(51260)
- 家(47740)
- 国家(47414)
- 科学基金(43291)
- 社会(36859)
- 社会科(35385)
- 社会科学(35379)
- 基金项目(30225)
- 自然(27940)
- 自然科(27423)
- 自然科学(27421)
- 自然科学基金(27022)
- 省(26141)
- 教育(24795)
- 资助(23855)
- 划(21827)
- 编号(18609)
- 部(17935)
- 教育部(16497)
- 人文(16062)
- 国家社会(16050)
- 重点(15406)
- 创(15281)
- 大学(14400)
- 制(14388)
- 创新(14310)
- 科研(14075)
共检索到139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正英 陈莉
证监会及其分支机构作为一个受托履行监管职责的机构,其监管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证券监管者的具体行为之中,违规行为的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证券监管者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因此,证监会及其分支机构只有强化对证券监管者的双引擎激励制度——薪酬激励制度与非薪酬激励制度,才能促使其加强监管力度,在维持监管强度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旭光 曹磊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背离,各种违规事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与成熟。近年来,我国证监会虽然越来越重视和加强监管,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其监管效果尚不理想。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构建激励相容的证券监管机制的方法,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张嘉祺
近年来,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问题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但针对信念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文章在借鉴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包含情境元素的心理问卷以调查中国证券监管者和证券市场投资者在决策中是否出现过度自信、证实性偏差和后见之明这三个与信念直接相关的行为偏差,并以差异分析的方法检验中国证券监管者与证券市场投资者在决策信念上的差异,由此讨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者在决策中是否具备显著更强的自我信念,为理解监管失灵现象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中国证券监管者的决策信念要比三类证券市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张嘉祺
近年来,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问题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但针对信念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文章在借鉴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包含情境元素的心理问卷以调查中国证券监管者和证券市场投资者在决策中是否出现过度自信、证实性偏差和后见之明这三个与信念直接相关的行为偏差,并以差异分析的方法检验中国证券监管者与证券市场投资者在决策信念上的差异,由此讨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者在决策中是否具备显著更强的自我信念,为理解监管失灵现象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中国证券监管者的决策信念要比三类证券市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管理者)显得更弱,表明证券监管者在决策时更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容易导致监管独立性的缺失,因此有必要通过聚焦核心职能、充分授权和激励措施来引导监管者以独立积极的方式对待市场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李顺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证券监管者非理性偏差直接影响着证券监管效果。本文通过有情境因素的问卷调查,发现证券监管者普遍存在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及偏好逆转三种非理性偏差。实证研究表明三种非理性偏差之间存在关联性,其中后悔厌恶和偏好逆转呈现高度正相关,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偏好逆转和损失厌恶都呈现中度正相关。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发现监管者错误恐惧心理是引起三种非理性偏差的共同原因,错误恐惧经历了错误预期、错误体验和错误承担三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错误恐惧导致决策失误的途径,以助于监
关键词:
错误恐惧 损失厌恶 后悔厌恶 偏好逆转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旭光 于海娇 张士玉
通过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统计学中列联表的Kendall相关分析方法,对监管者自我服务偏见、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进行分析,检验监管者的自我服务偏见和后视偏见之间、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之间以及推卸责任效应和后视偏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监管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服务偏见、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且这三者之间两两存在关联。监管者应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非理性认知偏差,并且在纠正这些偏差时注意不同偏差之间的关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遥 高宇
在证券市场中,中介机构为特定单位、个人提供专业服务,因其在特定领域有所专长而受到公众信赖;然而,中介机构往往滥用这种信赖和专业优势,做出有损于当事人或其他人合法利益的不当行为。中介机构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必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它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监管者的腐败,而当监管者存在腐败行为时,也会进一步诱致中介机构的非理性选择。本文将主要探讨证券监管者的腐败行为,并分析监管者的心理特征,进而构建中介机构与监管者的博弈模型。
关键词:
证券监管腐败 中介机构 监管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郝旭光 李放 张士玉
现有文献较少研究中国证券监管者的行为偏差,更少研究行为偏差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通过有情境因素的问卷调查,验证了中国证券监管者存在先验假设偏差、立即满足偏差和回忆陷阱。研究发现其产生的共同因素都是源于决策者在选择决策信息时存在重主观、轻客观的特点,并与过度自信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定量分析进行实证,发现证券监管者过度自信的比例比一般管理者的比例高。实证结果还发现这三项行为偏差之间存在关联性,包括先验假设偏差和立即满足偏差二者具有高度正相关,先验假设偏差与回忆陷阱、立即满足偏差与回忆陷阱都具有中度正相关。这个结果揭示了体制对中国证券监管者的双重作用以及在公众关注度高、业绩压力大的条件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李顺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证券监管者非理性偏差直接影响着证券监管效果。本文通过有情境因素的问卷调查,发现证券监管者普遍存在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及偏好逆转三种非理性偏差。实证研究表明三种非理性偏差之间存在关联性,其中后悔厌恶和偏好逆转呈现高度正相关,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偏好逆转和损失厌恶都呈现中度正相关。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发现监管者错误恐惧心理是引起三种非理性偏差的共同原因,错误恐惧经历了错误预期、错误体验和错误承担三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错误恐惧导致决策失误的途径,以助于监管者克服错误恐惧,防范非理性偏差。
关键词:
错误恐惧 损失厌恶 后悔厌恶 偏好逆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飞 郝旭光 赵春霞
以61名证券市场监管者与253名企业管理者为研究样本,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基于代际差异的角度,对"70后"证券监管者与"80后"、"90后"企业管理者心理账户存在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情境下,"70后"证券监管者与"80后"、"90后"企业管理者心理账户偏差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70后"证券监管者在决策时,更容易受到心理账户偏差的影响;代际间心理账户水平随决策情境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心理账户甚至消失;学历与心理账户水平不相关,性别在不同情境下,对心理账户水平产生不同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监管者在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非理性行为的前提下,应借助培训,培育理性思维;要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保证监管机构有序运行。
关键词:
心理账户 代际差异 决策情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聂长海 杜煊君
由于监管者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寻租活动存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当监管、过度监管现象,这使得市场机制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杀,同时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监管框架。
关键词:
证券市场 监管者 监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旭光 佟薇
文章选取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三种非理性行为认知偏差作为研究变量,以证券监管者和一般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情景元素的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监管者与一般管理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监管者存在的三种行为偏差彼此之间具有关联性;过度自信与锚定效应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为此,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对提高监管者自身认识,加强证券监管有序有效,促进证券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郝旭光 刘欢 张士玉
本文借鉴心理学研究法,选取证券市场监管者和企业管理者为被试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数据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证券监管者的控制力幻觉、随机性误解以及联合分离事件偏差三种非理性偏差进行了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类型群体的非理性特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春铃 石桂峰
作者通过构建不对称信息结构下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应用Bayes法则对证券监管者声誉和承销商声誉的动态化以及二者声誉变动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模型结论显示,监管者对承销商的违规或错误评估行为的“宽容”以及任何“下不为例”的监管思维不仅会加剧自身声誉的下降,而且会导致承销商评估失误概率的上升和承销商声誉的下降,表明监管者声誉和承销商声誉具有一损俱损的关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