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9)
2023(13351)
2022(11788)
2021(10947)
2020(9309)
2019(21512)
2018(21026)
2017(41613)
2016(22547)
2015(25000)
2014(24514)
2013(24415)
2012(22526)
2011(20094)
2010(19897)
2009(18129)
2008(17683)
2007(15555)
2006(13577)
2005(11994)
作者
(64977)
(53585)
(53328)
(50758)
(34492)
(25817)
(24223)
(21008)
(20548)
(19234)
(18606)
(18127)
(17034)
(16979)
(16801)
(16758)
(16098)
(15892)
(15544)
(15428)
(13390)
(13200)
(12994)
(12282)
(12026)
(11966)
(11822)
(11725)
(10796)
(10596)
学科
(89334)
经济(89224)
管理(68572)
(65357)
(56314)
企业(56314)
方法(45243)
数学(39636)
数学方法(39269)
(27397)
(22298)
中国(22019)
业经(19723)
(19654)
(19351)
(18855)
财务(18796)
财务管理(18750)
企业财务(17982)
地方(17007)
(15337)
贸易(15328)
(15060)
银行(15003)
(14844)
(14757)
金融(14756)
农业(14734)
(14208)
(14138)
机构
大学(317777)
学院(313134)
管理(127048)
(124120)
经济(121494)
理学(110785)
理学院(109619)
管理学(107795)
管理学院(107261)
研究(103987)
中国(78675)
(67563)
科学(64814)
(59395)
(52014)
(51388)
业大(48134)
财经(48104)
研究所(47394)
中心(47134)
(44517)
(44015)
北京(42550)
农业(40565)
(39177)
师范(38699)
(38402)
经济学(37558)
财经大学(36322)
(36167)
基金
项目(219755)
科学(172849)
基金(161489)
研究(157621)
(141819)
国家(140682)
科学基金(120925)
社会(99572)
社会科(94350)
社会科学(94322)
基金项目(85889)
(84448)
自然(80583)
自然科(78712)
自然科学(78691)
自然科学基金(77346)
教育(72034)
(71949)
资助(67462)
编号(62801)
成果(50673)
(49155)
重点(49149)
(45595)
(45556)
课题(42819)
科研(42750)
创新(42540)
教育部(42193)
大学(41103)
期刊
(129804)
经济(129804)
研究(91909)
中国(55847)
学报(53428)
科学(47602)
管理(46151)
(45971)
(45192)
大学(40353)
学学(38207)
农业(31389)
教育(30879)
(29348)
金融(29348)
技术(24876)
财经(23810)
经济研究(21269)
业经(20254)
(20119)
问题(16774)
(16254)
理论(15927)
图书(15270)
科技(14858)
技术经济(14764)
(14718)
实践(14528)
(14528)
现代(13714)
共检索到449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甘丽凝  
本文主要探讨证券监管查处的违规上市公司是由于在治理结构问题,或是有其他因素导致公司违规,对2002~2004年违规上市公司尤其是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PT公司与公司违规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国有股比例与公司违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一人担任、管理人员变更与公司违规关系不显著。同时还发现,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违规成正相关关系与预期的相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春艳  伍利娜  
近年来,不断有上市公司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一会两所")处罚,国内外研究上市公司被处罚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被处罚后股票市场的反应,甚少有研究涉及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审计师的反应: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是否更加谨慎,是否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通过对2001—2007年被"一会两所"处罚过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师的反应发现,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及之后的年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并且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但是处罚程度并没有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及要求的审计费用造成显著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审计师的反应程度最强烈,出具非标准...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玉龙  张川  孙淑伟  
证券监管和独立审计都被视作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但少有研究对二者作联合考察。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证券违规为场景,探讨这一事件对上市公司审计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被证券监管机构披露违规以后,其审计师更容易出现变更,也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但违规民营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其政治关联削弱审计师变更的概率,并且减少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贺小刚  张嘉祺  
本文应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中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违规与否取决于监管机构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监管机构的查处力度。监管达到相对满意的均衡状态是可能的。论文认为,为了提高监管效果,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监管政策法规的制定与颁布应充分考虑市场各参与者的利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云玲  李志文  纪新伟  
依托中国特殊的强制性业绩预告制度,考察证券监管的处罚行为能否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发生业绩预告违规的概率。基于2002~2008年年报业绩预告的大样本检验表明,与业绩预告违规有关的处罚或与其他违规有关的处罚都没有发挥降低后续业绩预告违规概率的作用,监管处罚的效果并不理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军伟  陆桂琴  
上市公司违规是一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本质上是一个代理问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违规上市公司和未违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并无显著差异,并由此推断公司治理结构并不是导致上市公司违规的主要原因,提出至少在当前条件下,上市公司违规的有效治理并不能依赖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丽婷  金雪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丽婷  金雪军  
管理者政治关联在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弱化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公司违规行为发生及管理者被迫离职两个方面,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研究管理者政治关联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政治关联的管理者所在企业更加倾向发生违规行为,尤其是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政治关联能够降低其违规行为被稽查处理的可能性,尤其是国有企业。政治关联有助于管理者建立职位壕沟,降低管理者被迫离职的概率;而企业违规行为被稽查后,管理者被迫离职的可能性将显著提高。文章的研究结果证明,管理者政治关联会弱化企业发生违规行为的事前监管,同时也会降低企业违规行为的稽查在事后监管中的公司治理效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单华军  
本文以2007—200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的体制性成因,检验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违规之间的相关性,正面考证了我国有限的执法资源约束条件下证券法律法规的执行效力。与已有的文献结论不同,本文的研究支持中国证券市场法律在执法资源紧张的境况下执行效力尚佳。具体体现为内部控制缺陷越多的上市公司,受到诉讼和违规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受到违规惩戒时存在着监管部门处罚不一的事实。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证券监管部门优化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惩戒实效以及投资者经济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和改进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香丽  孙绍荣  
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保证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从监管机构监管的成本和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出发,分析监管机构监管的概率和公司违规的概率。设计合理的监管成本、监管次数与上市公司的成本与违规时的罚金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之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跃军  
被查处的违规行为并不等同于公司实际的违规行为,为此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治理战略,在内部治理机制亟待完善、外部市场监管乏力的情况下,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第一大股东集中持股(基本为非流通股)并非有利于约束,而是有利于掩盖上市公司日趋频繁的违法违规行为;此时,其他大股东通过外部治理机制进行制衡时所面临的成本更低而成功的概率更大,因此其治理战略很可能是选择不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实施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而是更多地求助于外部治理机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外部监管者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配合监管部门查处控股股东的违规行为,提高外部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改蓉  
国有上市公司既具有上市公司属性、又具有国有属性,需同时遵守证券监管和国资监管的双重规则,而这双重规则之间可能存在冲突,造成国有上市公司治理违规的风险。这种冲突源于监管价值目标的差异:证券监管基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立场注重上市公司独立,而国资监管基于保障国有经济功能、维护国资经营安全的特性强调国有投资方的管控。对于身处交叉监管下的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解决冲突的根本路径在于分别从国资监管和证券监管两个维度进行制度矫正与协调。就国资监管而言,应切实从制度层面实现“管资产”到“管股权”的转变;就证券监管而言,则应正视国资监管的合理需求,以适度监管为原则,并确立结果导向的监管理念,在不实质损害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对国资监管规则予以适当认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袁春生   白玮东  
区别于以往政府监管方式,合规监管强调发挥公司的自我监管与治理作用。文章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期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合规监管对公司违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合规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促进规范运作;基于“压力-机会-借口”维度的机制检验表明,合规监管通过缓解经营压力、强化董事会监督和降低高管风险偏好来抑制公司违规;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司具备的合规管理能力越强、合规管理需求越大,合规监管的违规治理效果越明显。合规监管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具有持续性,且受违规频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合规监管有效性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而且对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文华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监管执法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在综述上市公司强制信息披露监管理论及我国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演进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执法情况及存在的法规制度设计偏差、监管执法就事论事、监管执行错位、执法周期长、执法成本高昂、民事司法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修改完善证券法规、大幅增加违法违规成本,以信息披露为抓手、建立综合查办与防控机制,监管执法归位尽责、查处到位,强化民事、司法惩治等加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监管执法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贵  邵毅平  
论文通过手工收集中国证监会各派出机构2009—2019年的监管信息公开数据,检验发现,监管信息公开越多,上市公司涉及违规的可能性越小,违规次数显著更少;这种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区分监管信息类型后发现,前述抑制效应主要源自规范性监管信息公开,而不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监管措施类信息公开。区分违规主体后发现,监管信息公开能显著抑制公司和大股东的违规行为,但对高管人员违规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监管信息公开能显著减少公司经营违规,但对信息披露违规没有显著影响。大股东行为、内部控制在监管信息公开和公司违规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但监管信息公开未能通过改善信息披露质量而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相关影响后果检验还发现,监管信息公开在抑制公司违规的基础上能显著增加公司专利申请的数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