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0)
- 2023(4584)
- 2022(3955)
- 2021(3441)
- 2020(3095)
- 2019(7001)
- 2018(6744)
- 2017(13826)
- 2016(7352)
- 2015(8504)
- 2014(8149)
- 2013(8473)
- 2012(8154)
- 2011(7522)
- 2010(7414)
- 2009(6874)
- 2008(6758)
- 2007(6165)
- 2006(5320)
- 2005(4744)
- 学科
- 济(38417)
- 经济(38372)
- 方法(23131)
- 管理(21990)
- 数学(21616)
- 业(21555)
- 数学方法(21476)
- 企(17301)
- 企业(17301)
- 财(9998)
- 中国(8427)
- 农(7673)
- 学(7029)
- 贸(6641)
- 贸易(6639)
- 易(6408)
- 融(6323)
- 金融(6323)
- 地方(6240)
- 务(6220)
- 财务(6219)
- 财务管理(6200)
- 业经(6144)
- 企业财务(5969)
- 制(5848)
- 农业(5353)
- 银(5027)
- 银行(5001)
- 行(4749)
- 技术(4640)
- 机构
- 大学(115574)
- 学院(111854)
- 济(49437)
- 经济(48640)
- 管理(42040)
- 研究(38654)
- 理学(36901)
- 理学院(36515)
- 管理学(35924)
- 管理学院(35730)
- 中国(29640)
- 京(23722)
- 财(23501)
- 科学(23358)
- 农(21330)
- 所(19874)
- 财经(19167)
- 研究所(17940)
- 业大(17803)
- 中心(17657)
- 经(17631)
- 农业(17218)
- 经济学(16801)
- 江(16610)
- 经济学院(15375)
- 北京(14675)
- 财经大学(14588)
- 院(14119)
- 州(12781)
- 范(12637)
- 基金
- 项目(77359)
- 科学(61305)
- 基金(58984)
- 家(52761)
- 国家(52380)
- 研究(52056)
- 科学基金(44604)
- 社会(34988)
- 社会科(33372)
- 社会科学(33363)
- 基金项目(30598)
- 自然(30040)
- 自然科(29406)
- 自然科学(29396)
- 自然科学基金(28926)
- 省(28756)
- 资助(26021)
- 划(25247)
- 教育(24484)
- 部(18398)
- 编号(18364)
- 重点(17736)
- 发(16001)
- 教育部(15941)
- 创(15872)
- 科研(15548)
- 国家社会(15225)
- 成果(15132)
- 创新(14937)
- 人文(14934)
共检索到162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柳英
证券欺诈行为聚集是常见的现象。不诚实公司对欺诈被发现的预期是欺诈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建立相关的预期模型,分析证券欺诈的发生概率与监管效率的动态关系,发现欺诈行为的聚集现象是证券市场的内生规律。进一步实证检验国内的相关数据,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我国证券市场的欺诈行为主要聚集在1996年,占总案件数量的40.5%,而欺诈案件查处则聚集在2000年,要比欺诈聚集期晚4年,证明案件查处时间过晚是导致欺诈行为聚集效应显著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证券欺诈 预期 监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明辉
互联网出现以后,网络证券欺诈也随着产生并呈蔓延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证券欺诈手段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得到演绎,危害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后果更为严重。而且,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网上证券欺诈的隐蔽性越来越强,给证券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证券立法和证券监管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监管的需要。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在网络证券欺诈监管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尤其是监管措施较为完善的美国。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措施需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的网络证券欺诈监管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证券欺诈 证券监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岩波 余红林
对证券欺诈行为的法律思考蒋岩波,余红林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迅猛发展。这不仅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而且还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但也应该看到我国证券市场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证券违法犯罪日益增多,特别是证券欺诈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恩平 吕永学
追究证券欺诈者的民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是证券法的主要任务。我国证券法确立了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却缺乏可操作性。为防范证券欺诈,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确立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为证券欺诈的求偿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损害赔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建军 费方域
投资者在享受远程交易的同时,由于网络交易的开放性、无边界性等特点使得一些别有用心者有了可乘之机,导致证券交易中的网络欺诈和操纵事件时常见诸报端。本文对证券网上交易的常见价格欺诈和操纵的形态以及部分国家的监管经验进行了讨论,为投资者和监管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交易 欺诈 操纵 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德宗 陈启欢
本文用经济学分析及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关于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结论是 :当监管加强 ,欺诈的预期成本增加 ,欺诈上市减少 ,反之 ,欺诈上市增加 ;当一股独大时 ,市场监督容易失效 ,便产生持续信息披露上的欺诈行为 ,此时 ,社会公众股东承担的总成本是无欺诈条件下的代理成本与受欺诈导致的成本之和 ;监督失效时 ,削弱了诚实公司潜在的长期融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 ,欺诈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所受处罚量与其欺诈行为量的相关度很差 ,处罚的公平性值得商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巍
当前证券市场中的欺诈行为与对策思考□孙巍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相继在上海、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制度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尚未规范化。因此...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国华 张崇胜
反欺诈机制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制度,与信息披露制度同被视为现代证券法的基石。本文通过检视我国的反欺诈机制,发现存在内涵阙如、外延不周、概念混乱以及体系畸形等问题。反思证券监管的法理逻辑,借鉴美国反欺诈机制的历史经验,我国反欺诈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构证券的学理概念,将任何与证券有关的欺诈行为都纳入调整范围;二是厘清证券欺诈的内涵和性质,采用"二元利益观"将侵害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的行为界定为证券欺诈行为,明确证券欺诈特殊侵权之属性;三是引入反欺诈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欺诈机制进行结构性改革;四是规定反欺诈机制的域外管辖效力,明确"行为加效果"的认定标准。赋予反欺诈原则"明示诉权"效力,使其成为证券欺诈诉讼的纲领性规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顾雷
本文突破现有证券违规立法的框架结构,大胆探索欺诈客户证券违规行为模式,对证券欺诈客户刑事犯罪化问题进行探讨,解决了《证券法》与《刑法》在欺诈客户行为不同法律责任问题上的交叉问题。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欺诈客户 司法认定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丁骋骋
证券欺诈表现为优势犯罪和短期行为两个特征。我国证券欺诈横行,一是由于证券监管的法制不完备所致,二是由于产权缺陷和市场机制不完善。规范证券市场,应从法律和伦理两个机制入手。一方面应加强证券监管,以消除优势犯罪存在的基础。同时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规范政府行为,以消除短期行为存在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法律和伦理两个方面使证券市场的信誉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使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断走向发展。
关键词:
证券欺诈 优势犯罪 短期行为 产权改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长虹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十余年来,频频出现的证券欺诈现象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的障碍。本文利用寻租理论和监管博奕模型,探讨了证券欺诈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因素,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规制我国证券市场欺诈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证券欺诈 经济学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根文 田田 张王飞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不完备法律三个层面分析了证监会介入治理财务欺诈的理论依据,通过整理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梳理了财务欺诈国家治理的现状;对财务欺诈聚集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证实了欺诈聚集理论和"欺诈行为周期至少大于7年"的论点,并发现证券监管严厉程度与财务欺诈实施频数呈现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审计失败 注册会计师 财务舞弊 处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英
信用证是银行以自身信誉向卖方提供付款保证的一种书面付款凭证。信用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信用证享有“国际商业血液”的美誉。但是由于信用证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给利用信用证欺诈者实施诈骗造成可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达
证券欺诈发行犯罪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普遍"顽疾"。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这一违法犯罪类型屡禁不止的制度原因有刑罚设计不够科学、规制主体不够明确、分类不够合理等,实践原因有证券发行的高盈利性、证券欺诈发行行为暗数大、惩处力度偏软等。要切实有效遏制证券欺诈发行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证券市场及投资者利益,就要将证券欺诈发行犯罪刑事政策从宽和转向适度严厉,扩大规制的行为类型范围,对保荐人和主承销商加以特殊规制,设计合理、科学的量刑体系。
关键词:
证券发行 欺诈 刑法 刑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