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5)
2023(11294)
2022(10101)
2021(9328)
2020(7868)
2019(18344)
2018(18122)
2017(36164)
2016(19393)
2015(21825)
2014(21862)
2013(21921)
2012(19923)
2011(17972)
2010(17667)
2009(16151)
2008(15815)
2007(13831)
2006(11930)
2005(10416)
作者
(55732)
(46023)
(45958)
(43527)
(29615)
(22036)
(20901)
(18175)
(17692)
(16505)
(16096)
(15387)
(14460)
(14454)
(14320)
(14076)
(13720)
(13644)
(13253)
(13086)
(11413)
(11245)
(11116)
(10503)
(10380)
(10170)
(10163)
(10146)
(9318)
(8944)
学科
(82612)
经济(82514)
管理(57854)
(55520)
(46833)
企业(46833)
方法(42823)
数学(37776)
数学方法(37433)
(20960)
(20118)
中国(19729)
业经(16992)
(16668)
地方(15426)
(14616)
贸易(14608)
(14135)
(14093)
财务(14074)
财务管理(14048)
(13901)
企业财务(13447)
理论(13319)
农业(13275)
(12581)
金融(12580)
(12399)
技术(12293)
(12093)
机构
大学(281338)
学院(276980)
管理(116088)
(113526)
经济(111136)
理学(101317)
理学院(100294)
管理学(98742)
管理学院(98243)
研究(88890)
中国(67048)
(59261)
科学(53325)
(52279)
(43510)
财经(42905)
(41099)
业大(40493)
中心(40451)
研究所(39450)
(39156)
(38660)
北京(37545)
(35092)
师范(34797)
经济学(34382)
(32303)
财经大学(32300)
农业(32076)
(31472)
基金
项目(192157)
科学(151686)
基金(141362)
研究(140912)
(121852)
国家(120876)
科学基金(105200)
社会(89162)
社会科(84632)
社会科学(84608)
基金项目(75540)
(73498)
自然(69155)
自然科(67542)
自然科学(67529)
自然科学基金(66343)
教育(64502)
(61835)
资助(59271)
编号(57069)
成果(45622)
(43361)
重点(41961)
(39714)
(39621)
课题(38242)
教育部(37747)
人文(37065)
创新(36968)
科研(36897)
期刊
(120073)
经济(120073)
研究(83191)
中国(47582)
学报(41706)
管理(41655)
(38794)
科学(38678)
(35879)
大学(31982)
学学(29990)
教育(28268)
(25460)
金融(25460)
农业(25042)
技术(23729)
财经(21299)
业经(19112)
经济研究(19059)
(17934)
问题(15515)
理论(15377)
图书(14904)
技术经济(14262)
实践(14003)
(14003)
科技(12731)
(12637)
商业(12597)
现代(12306)
共检索到396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伟  杜征征  
本文对国内外非经常性损益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述评。从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非经常性损益与市场反应和其他主要相关文献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在厘清证券市场非经常性损益研究脉络的同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内容。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周涛  
本文研究了沪市A股1999~2002年年报中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情况。研究发现:虽然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不断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盈余管理行为,但新的披露制度也诱发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同时还发现,盈利状况、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对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焰  王伟  
利用1999年至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就投资者给股票定价时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反应程度进行Ohl-son模型和修正的Ohlson模型分析。结果发现,两个模型基本得到了验证,特别是样本期间后期的各年度的检验。相关经验证据支持投资者在做出定价决策时,区分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和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并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给予了比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更高的定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玉军  
本文利用2009年至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对投资者给股票定价时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反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投资者在做出定价决策时,区分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和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并在当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为正时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给予了比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更高的定价。但是当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为负数时,投资者给予了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更高的定价。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赵艳  
选择2009年~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在我国会计制度和资本市场环境下,其他综合收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非经常性损益比其他综合收益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上市公司如果发生重大其他综合收益或重大非经常性损益,会降低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论支持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利润表改革的有效性,对于提升财务报告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孟焰  王伟  
本文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三次非经常性损益的管制规范对比分析得出研究假说:应用1999年、2001年和2004年的非经常性损益管制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逐次增多。同时,采用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与每股收益的绝对值比率这一指标和378家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5年连续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通过进行图表分析、配对t检验和稳定性检验,我们找到经验证据支持我们的研究假说,进而支持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三次非经常性损益的管制规范取得了期望的效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铁群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本质上不经常发生或不正常的交易或事项。近年来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会计报表 ,其操纵报表手段有资产置换、债务重组、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等等 ,以达到其“配股”、“扭亏”等方面的目的。尽管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对利用债务重组损益等进行报表操纵行为有了一定的压制 ,但故意错用会计政策及手段上“推陈出新”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时需防备的新问题。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肖飞  
以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修订为事件,选择深市2004年度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误差方法以及加入虚拟变量的日内收益和隔夜收益的回归分析方法,并将非经常性损益区分为非经常性收益和非经常性损失后分组进行分析,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对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的信息噪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事件日后的非经常性损失定价误差明显降低,其信息噪音降低,而非经常性收益只有最大值组的定价误差明显降低。日间收益和隔夜收益的回归结果表明,由于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造成暂时偏离价值的价格会迅速得到修正,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的信息噪音降低。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信息噪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静  孙海凤  
根据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数据,本文采用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率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的程度和手段,认为监管制度对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的限制,"摘帽"公司更注重通过提升主营业务收益来实现扭亏,而未受非经常性损益限制的"摘星"和恢复上市公司则更多地通过做多非经常性收益项目、增加净利润来扭亏,政府财政补贴、资产出售和债务重组仍然是它们做多非经常性收益、实现扭亏的重要手段。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肖飞  
文章以2002~2005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为研究对象,对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检验其信息噪音。在借鉴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年度虚拟变量对模型进行优化,发现优化后的模型拟合优度R2显著提高;进一步的检验假设表明:非经常性收益与股价、投资回报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信息噪音不明显,而非经常性损失存在明显的信息噪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邓妮媚  
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应体现在,公司净利润中若包含较大比重的性质特殊、持续性较低的非经常性损益,会对报表使用者评价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造成干扰甚至误导。本文总结了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在执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经常性损益相关规定及披露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和争议,包括部分公司通过操作非经常性损益解除暂停上市或退市风险警示、控股股东参与资产处置交易的作价是否公允、部分公司多年持续依靠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实现盈利、以及对部分成本或损失是否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的争议较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先知  
以2003-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应计异象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者无法识别盈余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差异,存在错误定价,买入应计盈余最低组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8.5%的超额收益,按非经常性损益的大小进一步细分后,买入应计盈余最低且低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且高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14.4%的超额收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婧  汪祥耀  
与以往立足企业利用非经常性项目展开盈余管理,将样本选择定位于"T"族企业,且时间跨度较短不同,本文研究企业正常持续经营过程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角色定位,首次描述了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2001年正式披露起至2011年11年间市场定价的短期效应与长期趋势。研究发现,与企业正常损益11年均显著且呈阶段性稳定的市场定价相比,非经常性损益的短期定价呈现出显著性上忽起忽落,系数取值忽高忽低的随机性。但长期来看,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与正常损益市场定价的显著性和系数取值趋同。特别是在企业长期绩效评价中,信息使用者会对非经常性损益定价进行修正,表现在前两期发生的非经常性损益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当期股价下调-4.716。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文静  郭娜  
一、研究背景根据Ramakrishnan和Thomas(1991)提出的持续性观念(persistence concept),净收益的不同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持续性(包括长期持续性、短期持续性和零持续性)。投资者应对净收益中不同类型的持续性加以区分,以判断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在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披露指标,对于投资者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永臣  孙平  丁相宝  
本文以由资产减值、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营业外收支构成的非经常性损益指标体系为基础,突破现有文献对非经常性损益研究的局限性,选取非经常性损益中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