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0)
2023(11671)
2022(10387)
2021(9778)
2020(8194)
2019(19122)
2018(18894)
2017(37429)
2016(19902)
2015(22327)
2014(22151)
2013(22170)
2012(20209)
2011(18069)
2010(17805)
2009(16182)
2008(15778)
2007(13796)
2006(11902)
2005(10386)
作者
(56360)
(46500)
(46497)
(44076)
(29997)
(22252)
(21039)
(18250)
(17749)
(16658)
(16243)
(15582)
(14626)
(14560)
(14494)
(14135)
(13861)
(13757)
(13401)
(13257)
(11467)
(11270)
(11249)
(10605)
(10407)
(10293)
(10288)
(10093)
(9338)
(9049)
学科
(81808)
经济(81706)
管理(61924)
(58645)
(49900)
企业(49900)
方法(42761)
数学(37599)
数学方法(37294)
(22279)
(20045)
中国(19668)
业经(17539)
(16707)
(16043)
(15078)
财务(15019)
(14993)
财务管理(14985)
贸易(14983)
地方(14950)
(14685)
银行(14653)
(14607)
金融(14606)
(14486)
企业财务(14368)
(13968)
理论(13199)
农业(13180)
机构
大学(285452)
学院(281593)
管理(119822)
(114849)
经济(112445)
理学(104650)
理学院(103620)
管理学(102075)
管理学院(101570)
研究(88064)
中国(68556)
(59579)
(54058)
科学(52268)
财经(44426)
(42408)
中心(41113)
业大(40624)
(40611)
(40560)
(39081)
研究所(38455)
北京(37576)
(35042)
师范(34747)
经济学(34569)
财经大学(33505)
商学(32234)
(32072)
(32046)
基金
项目(196373)
科学(155935)
基金(145643)
研究(143996)
(125439)
国家(124430)
科学基金(108950)
社会(91914)
社会科(87215)
社会科学(87193)
基金项目(78163)
(74522)
自然(71811)
自然科(70205)
自然科学(70192)
自然科学基金(68992)
教育(66024)
(62906)
资助(60514)
编号(58443)
成果(46330)
(44538)
重点(42593)
(40822)
(39886)
教育部(38952)
课题(38671)
人文(38304)
创新(37957)
科研(37746)
期刊
(119575)
经济(119575)
研究(83198)
中国(48392)
管理(43096)
学报(41697)
(40493)
科学(38949)
(35093)
大学(32224)
学学(30385)
(28751)
金融(28751)
教育(27418)
农业(24388)
技术(22811)
财经(22306)
业经(19382)
经济研究(19130)
(18774)
理论(15917)
问题(15414)
实践(14611)
(14611)
图书(14241)
技术经济(13831)
商业(13205)
科技(12852)
现代(12557)
(12469)
共检索到400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笔者运用已有的行为金融学方法研究证券市场监管者的非理性问题,通过采用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法,向监管部门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发放问卷并根据问卷的数据,对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存在着代表性偏见、锚定和调整效应、证实性偏差、框定陷阱、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处置效应、沉没成本偏差、心理账户、模糊厌恶等偏差,这些偏差影响并制约着他们的决策行为。其中,监管者的后悔厌恶最明显,其他依次为锚定和调整效应,损失厌恶,处理效应,框架效应,心理账户,代表性偏见,模糊厌恶,过度自信等。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非理性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由...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旭光  于海娇  张士玉  
通过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统计学中列联表的Kendall相关分析方法,对监管者自我服务偏见、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进行分析,检验监管者的自我服务偏见和后视偏见之间、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之间以及推卸责任效应和后视偏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监管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服务偏见、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且这三者之间两两存在关联。监管者应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非理性认知偏差,并且在纠正这些偏差时注意不同偏差之间的关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飞  郝旭光  赵春霞  
以61名证券市场监管者与253名企业管理者为研究样本,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基于代际差异的角度,对"70后"证券监管者与"80后"、"90后"企业管理者心理账户存在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情境下,"70后"证券监管者与"80后"、"90后"企业管理者心理账户偏差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70后"证券监管者在决策时,更容易受到心理账户偏差的影响;代际间心理账户水平随决策情境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心理账户甚至消失;学历与心理账户水平不相关,性别在不同情境下,对心理账户水平产生不同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监管者在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非理性行为的前提下,应借助培训,培育理性思维;要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保证监管机构有序运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旭光  陈玮  王旖欢  
本文借鉴心理学研究方法,采用具有情景因素的问卷调查方法,选取证券市场的监管主体,以及对证券市场交易有着重大影响的券商、基金公司和上市银行等证券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数据处理,运用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证券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及特点进行两个维度、三个层次的分析。研究发现,证券监管者决策同其他市场参与者一样同样受到证实性偏差、模糊厌恶、确定性效应的影响;证券监管者存在的三种非理性行为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证实性偏差与模糊厌恶二者具有较低程度的负相关;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旭光  陈玮  王旖欢  
本文借鉴心理学研究方法,采用具有情景因素的问卷调查方法,选取证券市场的监管主体,以及对证券市场交易有着重大影响的券商、基金公司和上市银行等证券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数据处理,运用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证券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及特点进行两个维度、三个层次的分析。研究发现,证券监管者决策同其他市场参与者一样同样受到证实性偏差、模糊厌恶、确定性效应的影响;证券监管者存在的三种非理性行为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证实性偏差与模糊厌恶二者具有较低程度的负相关;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在不同非理性项目上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证实性偏差在区分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人群非理性行为特点中处于首要位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嘉祺  郝旭光  
本文采用包含情境元素的心理问卷调查收集了中国证券监管者在决策中经常出现的数十种非理性行为的大样本数据,通过引入多维尺度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重点讨论其中的12种非理性行为在二维空间图中的整体关联特征和规律。基于MDS所形成的空间关联模型显示,合取谬误、易得性偏差、锚定效应、过度自信和证实性偏差共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非理性行为集群,反射效应、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处置效应和赌徒谬论共同构成另一个联系紧密的非理性行为集群,确定性效应则是连接上述两个非理性行为集群的核心。上述结果表明,中国证券监管者在决策中存在趋近式和逃避式两种截然不同的非理性行为模式,其中,趋近式非理性行为模式有着较逃避式非理性行为模式更强的信念支撑,并且对于确定性结果的追求同时贯穿于监管者的两种非理性行为模式中。
[期刊] 改革  [作者] 聂长海  杜煊君  
由于监管者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寻租活动存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当监管、过度监管现象,这使得市场机制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杀,同时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监管框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问陶  路志刚  
中国证券市场历经10多年的发展,其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屡有发生。人们普遍认为加大执法力度,严处违规者就可以从根本上遏止这种造假成风、违法违规现象泛滥的势头。本文通过对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的分析,指出加大执法力度可以在短期内减少违规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违规问题,需要制订一套考核证券监管工作的指标体系,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与约束,从而真正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旭光  郑丽娟  陈继蒋  陈颖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同时因为我国的特殊经济模式,监管在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发展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性会产生投机行为,中小投资者往往就成为股市博弈的牺牲品。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市场过热和市场低迷两种情况下,监管者颁布政策和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之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以求规范股市投机行为,维护各方利益均衡,达到市场稳定发展。本文的分析表明监管者和中小投资者的均衡策略主要取决于其得到的效用和付出的成本,在不同的临界值下存在不同的均衡结果。最后针对本文的结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李顺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证券监管者非理性偏差直接影响着证券监管效果。本文通过有情境因素的问卷调查,发现证券监管者普遍存在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及偏好逆转三种非理性偏差。实证研究表明三种非理性偏差之间存在关联性,其中后悔厌恶和偏好逆转呈现高度正相关,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偏好逆转和损失厌恶都呈现中度正相关。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发现监管者错误恐惧心理是引起三种非理性偏差的共同原因,错误恐惧经历了错误预期、错误体验和错误承担三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错误恐惧导致决策失误的途径,以助于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李顺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证券监管者非理性偏差直接影响着证券监管效果。本文通过有情境因素的问卷调查,发现证券监管者普遍存在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及偏好逆转三种非理性偏差。实证研究表明三种非理性偏差之间存在关联性,其中后悔厌恶和偏好逆转呈现高度正相关,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偏好逆转和损失厌恶都呈现中度正相关。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发现监管者错误恐惧心理是引起三种非理性偏差的共同原因,错误恐惧经历了错误预期、错误体验和错误承担三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错误恐惧导致决策失误的途径,以助于监管者克服错误恐惧,防范非理性偏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峰  
我国证券市场股价波动性大、市盈率和证券换手率过高,说明投资者具有非理性行为。通过对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表象的分析,提出建立投资者教育机制及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思路,以有效治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顾海峰  
构建科学有效的投资者组织运营机制,是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正常运营并顺利实现其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入手,提出投资者教育是治理非理性行为的科学路径,并构建了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经验,设计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投资者教育体系组织模式,并给出了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运营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郝旭光  刘欢  张士玉  
本文借鉴心理学研究法,选取证券市场监管者和企业管理者为被试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数据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证券监管者的控制力幻觉、随机性误解以及联合分离事件偏差三种非理性偏差进行了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类型群体的非理性特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金艳  
2015年股灾的发生使得《证券法》修订之路充满波折与变数。2015年《证券法(修订草案)》体现了IPO注册制、提高欺诈发行处罚力度、取消七类行政许可等众多亮点,但是关于对监管者监督与制约的相关条款却鲜有变化。股灾的发生与监管失灵有很大关系,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由于对监管者再监管(1)的立法缺失。现有立法关于对监管者监督与制约的规定不完善、法律责任规定疲软、公众监督与救济渠道有限等均是引发监管失灵的重要因素。在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的良好契机下,建议《证券法》修订时考虑完善对监管者监督与制约的相关规定,严格追究监管不力的法律责任,拓宽公众利益受损后的监督与救济途径,实现对监管者再监管的立法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