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2)
2023(12089)
2022(10676)
2021(9853)
2020(8198)
2019(19170)
2018(19058)
2017(37200)
2016(19739)
2015(22183)
2014(22123)
2013(22110)
2012(20100)
2011(18236)
2010(17845)
2009(16300)
2008(16040)
2007(13851)
2006(11932)
2005(10411)
作者
(56851)
(47145)
(46974)
(44503)
(30237)
(22575)
(21286)
(18525)
(18037)
(16825)
(16360)
(15842)
(14872)
(14748)
(14597)
(14428)
(14052)
(13944)
(13602)
(13408)
(11631)
(11397)
(11315)
(10672)
(10652)
(10349)
(10331)
(10274)
(9543)
(9143)
学科
(85775)
经济(85682)
管理(58883)
(56340)
(46992)
企业(46992)
方法(43880)
数学(38888)
数学方法(38543)
(21213)
中国(20869)
(20513)
业经(17543)
(16736)
地方(16283)
(15350)
贸易(15342)
(14807)
(14119)
(13866)
财务(13806)
财务管理(13783)
农业(13669)
理论(13385)
(13240)
金融(13239)
企业财务(13180)
技术(13055)
环境(12658)
(12594)
机构
大学(288977)
学院(283943)
管理(118638)
(118544)
经济(116154)
理学(103932)
理学院(102895)
管理学(101316)
管理学院(100807)
研究(91892)
中国(68426)
(60236)
科学(54776)
(53990)
财经(44658)
(44583)
中心(41688)
(41477)
业大(41074)
(40850)
研究所(40619)
(39159)
北京(38003)
经济学(36596)
(36002)
师范(35692)
财经大学(33717)
(33434)
经济学院(33346)
农业(32443)
基金
项目(199006)
科学(157764)
基金(147158)
研究(145774)
(127015)
国家(126010)
科学基金(109900)
社会(93286)
社会科(88631)
社会科学(88609)
基金项目(78504)
(75929)
自然(71812)
自然科(70183)
自然科学(70170)
自然科学基金(68931)
教育(66718)
(63879)
资助(61259)
编号(58559)
成果(46508)
(44966)
重点(43670)
(41395)
(41318)
教育部(39266)
课题(39207)
国家社会(38561)
创新(38559)
人文(38448)
期刊
(122634)
经济(122634)
研究(85453)
中国(48146)
学报(42816)
管理(42398)
科学(39621)
(39284)
(35943)
大学(32828)
学学(30793)
教育(28998)
(25929)
金融(25929)
农业(25178)
技术(23790)
财经(22071)
经济研究(20268)
业经(19514)
(18688)
问题(15983)
理论(15599)
图书(15209)
技术经济(14256)
实践(14159)
(14159)
商业(13211)
科技(13179)
(12632)
现代(12540)
共检索到403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磊行  曾杨  
证券市场开放一般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国内融资的需要以及经济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证券市场开放过程中,开放给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普遍带来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之后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学术界对证券市场开放效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文梳理了证券市场开放效应研究有代表性的观点,对证券市场开放的增长效应、风险效应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评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绪原  
动量效应广泛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市场中,且具有显著的季节性。诸如行业特征、异质性风险等因素可用于阐释动量收益。我国股市的卖空限制、融资融券、投资者情绪对其动量效应的赢利性特征影响显著。但从非理性金融行为出发,行为金融学是否能够有效解释我国股市的动量效应,研究分歧较大。我国股市短期、超短期动量效应的存在,已为学界普遍认可,但对中、长期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远未达成共识。因此,未来有关动量效应成因的研究应尝试探究两类解释间更深层次的逻辑联系以及共同内涵。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祥  
本文对与中国资本市场中审计问题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回顾。总的来看 ,在短短的数年中 ,我国审计领域的实证研究已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审计市场的运行效率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也将为未来的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平  汤怀林  
【目的/意义】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生命力,理解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是理解金融危机的核心。2015年中国股灾的发生使得流动性成为关注焦点,更引发了对股灾过程中相关交易机制如何影响市场流动性的思考。【设计/方法】通过系统回顾证券市场流动性相关的研究文献,包括流动性的定义、流动性的测度、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的关系,以及流动性共振及其影响因素,对2015年股灾发生的微观机理以及杠杆交易和涨跌幅限制在股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重点剖析和评述。【结论/发现】杠杆交易的强制平仓机制使得股市在下行过程中形成了严重的"流动性螺旋"效应,而价格涨跌幅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流动性枯竭,最终导致股灾发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娜  薛燕  
对证券市场中过度反应的判断,过度反应理论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文章对过度反应理论的实际应用——反转交易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伟  杜征征  
本文对国内外非经常性损益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述评。从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非经常性损益与市场反应和其他主要相关文献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在厘清证券市场非经常性损益研究脉络的同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内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纪尽善  
1994年12月12日—14日,中外股份经济专家汇聚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了第二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与中外证券市场比较研究会。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大陆各地的115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境外各国及港台专家学者交流了境外证券市场发展开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及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实践经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易荣华  张洋彬  刘家鹏  
证券市场效率始终是金融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市场效率的研究历程和新进展,讨论了有关市场效率理论及计量研究方法,进一步厘清了4类子效率——信息效率、估值效率、保险效率、功能效率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市场效率研究的发展方向,即回归价格行为研究范式、重视动态相对市场效率研究、加强功能效率和估值效率研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传龙   晓华  
改革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截止1992年年初,全国各类有价证券累计发行2000多亿元,证券转让交易额已突破5O0亿元,且增长速度日趋加快。逐步扩大证券的发行、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这里将有关的几个问题加以综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邱沛光  范秀荣  
对于操纵行为的理论研究,国外的经典文献从博弈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进行分析,我国学者则从实证的角度设计出合理的研究路径,但没有建立模型说明利用内幕信息操纵股票市场的内在机制。本文认为,行为金融学中所指的投资者不具有完全的理性,总存在着普遍的“售盈持亏”倾向、强烈的“政策依赖”倾向、“过度自信”倾向以及显著的“羊群行为”倾向等心理偏见,操纵者则利用这些心理偏见操纵股票市场。文章提出,我国还没有实行做市商制度与卖空机制,如何借鉴和改进国外日渐成熟的市场操纵理论以适合我国国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国庆  
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研究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共同举办的“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论坛”于2000年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内地和港台的证券界、企业界人士4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巴曙松  王一出  
高频交易是金融科技与证券市场结合的新生事物,如何认识和看待高频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厘清高频交易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既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发现在一般情况下高频交易可以提升市场稳定性并提供流动性,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则会降低流动性而损害市场质量。同时,在分割化的市场中,高频交易会通过市场势力再分配以及逆向选择等机制破坏交易策略公平性,与之相关的过度竞争和"军备竞赛"则会损害市场福利。而监管因素如何影响高频交易的作用、高频交易在亚洲市场以及中国市场的合理发展路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巍  杨栋  
从文献演进路径看,"证券价格是否服从随机游走"、"是否存在超额收益率"已逐步取代其他视角成为衡量市场效率的关键。相关理论发展过程中,EMH 假说、异象问题、贯序交易模型不断被整合进理论框架,检验手段也从 Dicky-Fuller 检验、事件研究法发展到 Lo-Mac 检验、谱分析、混沌动力方程。针对异象等证伪证券价格随机游走的命题,相关学者也相应给予解释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新近研究情况来看,这套理论已开始涉足行为金融等新领域,而将新兴市场国家逐步纳入分析框架,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