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7)
- 2023(16236)
- 2022(13459)
- 2021(12630)
- 2020(11029)
- 2019(25450)
- 2018(24991)
- 2017(48039)
- 2016(25865)
- 2015(29381)
- 2014(29130)
- 2013(29098)
- 2012(26640)
- 2011(23750)
- 2010(23668)
- 2009(22458)
- 2008(22779)
- 2007(20123)
- 2006(17258)
- 2005(15733)
- 学科
- 济(118057)
- 经济(117935)
- 业(104450)
- 企(94164)
- 企业(94164)
- 管理(91611)
- 方法(59030)
- 数学(49707)
- 数学方法(49250)
- 财(39680)
- 农(33302)
- 业经(32562)
- 务(29966)
- 财务(29923)
- 财务管理(29874)
- 中国(28676)
- 企业财务(28391)
- 制(23461)
- 农业(23163)
- 贸(22319)
- 贸易(22308)
- 易(21754)
- 技术(20293)
- 和(19425)
- 划(18412)
- 策(18311)
- 理论(18021)
- 地方(17582)
- 体(17469)
- 学(17064)
- 机构
- 学院(377425)
- 大学(374500)
- 济(166964)
- 经济(164095)
- 管理(155039)
- 理学(133832)
- 理学院(132604)
- 管理学(130849)
- 管理学院(130144)
- 研究(118404)
- 中国(96522)
- 财(78877)
- 京(77317)
- 科学(67484)
- 财经(63328)
- 农(58750)
- 所(58514)
- 经(57762)
- 中心(55626)
- 江(54956)
- 研究所(52361)
- 经济学(51591)
- 业大(51504)
- 北京(48617)
- 财经大学(47109)
- 经济学院(46813)
- 农业(46247)
- 商学(43461)
- 州(43255)
- 商学院(43101)
- 基金
- 项目(245142)
- 科学(196533)
- 基金(183305)
- 研究(179773)
- 家(157422)
- 国家(156119)
- 科学基金(137248)
- 社会(117860)
- 社会科(112039)
- 社会科学(112011)
- 基金项目(96610)
- 省(93636)
- 自然(88644)
- 自然科(86696)
- 自然科学(86673)
- 自然科学基金(85229)
- 教育(82682)
- 划(78481)
- 资助(76025)
- 编号(71306)
- 部(56414)
- 成果(56382)
- 重点(54335)
- 创(53318)
- 发(51469)
- 国家社会(49571)
- 教育部(49293)
- 创新(49257)
- 人文(48022)
- 课题(47740)
- 期刊
- 济(179048)
- 经济(179048)
- 研究(107771)
- 财(67423)
- 中国(67014)
- 管理(60469)
- 农(52974)
- 科学(50210)
- 学报(50197)
- 大学(39483)
- 学学(37625)
- 融(36710)
- 金融(36710)
- 农业(36322)
- 技术(34898)
- 财经(32381)
- 业经(29197)
- 经济研究(29080)
- 教育(29032)
- 经(27805)
- 问题(23682)
- 业(22872)
- 技术经济(21738)
- 贸(20937)
- 财会(20581)
- 统计(19879)
- 世界(19211)
- 会计(18612)
- 策(18325)
- 国际(17975)
共检索到554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丽
本文选取2007-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分析师跟踪能否发挥其外部监督作用,缓解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与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行为均显著正相关,并且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有所不同。分析师跟踪影响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过度行为和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对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和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过度行为没有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的证券分析师未能发挥资本市场信息中介的监督作用,未能抑制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相反,分析师跟踪加剧了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琦 宋常
文章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投资效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不同控股机制对投资效率和企业业绩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效率越好,公司业绩也越好;公司的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程度越小,公司业绩越好。并且,随着代理成本的降低,投资效率的改善能够使公司业绩提高更多;随着代理成本的降低,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程度降低能够使公司业绩提高更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明琦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研究了代理成本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这一影响的差异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代理成本与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对于中央控股公司、地方控股国有公司和私有产权控股公司均成立。从不同产权性质公司的对比来看,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产权控股公司更可能出现投资不足,但随着资产周转率的提高,私有产权控股公司投资不足程度的下降幅度更快,即改善私有产权控股公司因代理问题导致的效率损失能更快的提升投资效率,同时,私有产权控股公司过度投资的程度较低;相对于地方控股国有公司来说,中央控股公司投资不足的程度较小,但改善地方控股国有公司因代理问题导致的效率损失能更快的提升投资效率。
关键词:
企业产权 代理成本 投资不足 过度投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叶云龙 江诗松 鞠芳辉
大量研究表明,证券分析师对发达资本市场发挥着有效的治理功能。与此不同,囿于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的制度特征,分析师治理功能的有效性推论不完全适用于中国资本市场,其治理功能存在中国悖论。分析师关注降低企业与投资者及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管理者可支配的现金流量,但是,制度制定及其执行效率的缺陷对分析师和管理者个体的"不当"行为后果难以部分或全部内生化,从而造成分析师关注对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缺失,进而加剧企业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即是题中之义。以2003~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实证检验表明,分析师关注程度越高,企业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越大。进一步检验发现,分析师关注缓解的融资约束、增加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以及分析师的乐观预测倾向均扩大管理者代理成本,而当前不完善的法律制度无法显著抑制分析师关注对管理者代理成本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 治理功能 代理成本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艳辉 李林纯
以2010—2013年A股主板117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智力资本多源化信息披露对分析师跟踪及企业价值影响的理论分析,实证考察分析师跟踪视角下智力资本多源化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多源化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存在两条路径:一是,智力资本多源化信息披露水平可直接对企业未来价值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二是,智力资本多源化信息披露水平会通过分析师跟踪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对企业未来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分析师跟踪在两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广奇 王瑞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推动制造业上市公司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企业金融化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加入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路径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缓解代理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更为显著。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避免“脱实向虚”,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应,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红波 潘飞
本文以2004年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基准样本,用分析师人数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作为信息环境的替代变量,从信息环境的角度探讨了海外上市溢价的动因。实证研究发现,与A股公司相比,AH股公司的信息环境显著优于A股公司,并且信息环境的改善能够进一步导致投资者对其估值有一个溢价。本文的研究表明,企业的外部信息环境对企业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对加强我国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海外上市 信息环境 企业价值 证券分析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蕾
国有上市公司因其特殊的产权结构和公司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降低代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对于提升公司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国958家国有上市公司在2005-2017年间的7058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进行分析。实证表明,股权制衡度与垄断企业管理营业费用之间的关联系数为0.01,股权制衡度对垄断行业企业代理成本无影响;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管理营业费用率之间呈现负相关性,即企业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升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管理营业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025和-0.067,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资本结构 代理成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颜恩点 李上智 孙安其
基于产能过剩和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考察了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产能过剩公司的盈余预测准确性更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有政商关联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在稳健性部分,检验了产能过剩的作用路径;替换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指标,结论依然稳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推动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监管部门加强产能过剩企业的外部治理,分析师警惕产能过剩企业特有的信息风险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分析师盈余预测 信息成本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崔玉英 李长青 郑燕 长青
使用中国上市公司十一年度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Poisson回归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财务分析师跟踪决策受公司成长、盈余波动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检验。本文发现,中国财务分析师会根据公司的前期盈余波动和长期成长能力状况来决定是否对一家公司进行跟踪的决策;在财务分析师中决定跟踪公司的人数与公司长期成长能力成正比;同样,前期高盈余波动的公司会吸引更多的财务分析师加入跟踪研究,这种效应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较为显著。此结论在诸多敏感性测试和内生性问题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本研究表明,中国分析师具有相当的预测和选择能力,他们时刻关注着公司成长以及盈余变动等方面的信息,他们的活动有效降低了资本成本以及投资者与...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庄学敏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代理成本为研究对象,对股改之于代理成本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改的完成并没有显著地影响代理成本,控股类型仍然是影响代理成本的主要因素,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企业代理成本的积极影响不能一蹴而就,股改完成后我国还需要在法规、制度、市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流动性 代理成本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耀亭 马宏
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实施以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的差异对现金股利和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代理成本的差异会影响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如果公司存在良好治理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其现金股利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会大大下降。(2)上市公司主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被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市场价值的相关性不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耀亭 马宏
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实施以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的差异对现金股利和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代理成本的差异会影响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如果公司存在良好治理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其现金股利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会大大下降。(2)上市公司主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被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市场价值的相关性不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海星 万迪昉
通过对2003~2007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184家整体上市公司和184家分拆上市公司的对比研究,实证检验了上市模式与两类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整体上市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显著低于分拆上市公司,而整体上市公司与分拆上市公司的第二类代理成本并无显著差异,整体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显著高于分拆上市公司。
关键词:
上市模式 代理成本 公司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多元化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证券分析师、内幕消息与资本市场效率——基于中国A股股价中公司特质信息含量的经验证据
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融约束、代理成本假说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审计监督:替代抑或互补效应——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现金股利的异常派现、代理成本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ESG表现能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