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0)
2023(8793)
2022(7624)
2021(6961)
2020(6240)
2019(14577)
2018(14137)
2017(28839)
2016(15797)
2015(18049)
2014(18205)
2013(18379)
2012(17284)
2011(15534)
2010(15670)
2009(14603)
2008(15131)
2007(13624)
2006(11456)
2005(10345)
作者
(46251)
(38886)
(38833)
(37276)
(25197)
(18983)
(18070)
(15061)
(14494)
(14002)
(13166)
(13136)
(12382)
(12374)
(12267)
(12177)
(12087)
(11447)
(11429)
(11198)
(9671)
(9631)
(9548)
(8806)
(8779)
(8768)
(8752)
(8685)
(7896)
(7780)
学科
(70250)
经济(70174)
(52844)
管理(51165)
(45114)
企业(45114)
方法(40293)
数学(36472)
数学方法(36216)
(24815)
(18516)
财务(18498)
财务管理(18456)
企业财务(17434)
(16342)
中国(15361)
(13731)
(13377)
(12878)
贸易(12874)
业经(12827)
(12500)
地方(11313)
农业(10882)
(10637)
(10637)
金融(10635)
银行(10614)
(9898)
技术(9811)
机构
大学(236032)
学院(233130)
(99353)
经济(97398)
管理(92178)
理学(80406)
理学院(79582)
管理学(78401)
管理学院(77951)
研究(73752)
中国(57560)
(48949)
(48068)
科学(43965)
财经(39549)
(39328)
(37731)
(36100)
中心(35088)
业大(34660)
(34055)
研究所(33868)
经济学(31692)
农业(31289)
北京(29901)
财经大学(29796)
经济学院(29046)
(27696)
师范(27392)
(26961)
基金
项目(153622)
科学(121566)
基金(114591)
研究(108741)
(99665)
国家(98883)
科学基金(85308)
社会(70431)
社会科(67016)
社会科学(66997)
基金项目(60877)
(58704)
自然(56542)
自然科(55282)
自然科学(55264)
自然科学基金(54359)
教育(51456)
(49898)
资助(48565)
编号(42752)
(36103)
成果(34842)
重点(34666)
(31685)
教育部(31348)
(31328)
科研(30583)
人文(30170)
创新(29688)
(29452)
期刊
(100398)
经济(100398)
研究(64522)
(42425)
中国(40822)
学报(37623)
(33473)
科学(33101)
管理(31359)
大学(28276)
学学(26947)
(23491)
金融(23491)
农业(22065)
财经(20707)
教育(18743)
技术(18625)
(17574)
经济研究(16904)
业经(15188)
问题(13877)
财会(12899)
会计(12716)
(12606)
技术经济(12232)
统计(12055)
(11934)
(11510)
理论(11485)
(10854)
共检索到333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常  杨华领  李沁洋  
本文以2002—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证券分析师关注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越多分析师关注的公司,其成本黏性显著越低,并且这种关系受公司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在国有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及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中,分析师关注对成本黏性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明星分析师及团队分析师的关注能更好地抑制成本黏性。本文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分析师发挥监督作用的机制和情境,而且有助于深化成本黏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降低企业的成本黏性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玲  任宇  
作为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证券分析师会对审计监督产生一定的影响。以2001—2010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审计意见和会计盈余稳健性作为衡量审计监督质量的替代指标,实证考察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审计监督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督质量负相关,表明证券分析师关注与外部审计监督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媛媛  洪剑峭  曹新伟  
关于分析师实地调研的话题近年来受到市场各方面的关注,从分析师实地调研动机来看,分析师倾向去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实地调研呢?本文以2009-2012年被分析师跟踪的深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来回答此问题。实证发现,分析师倾向去机构投资者关注度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经营不确定性更大、公开信息披露质量更好、实地调研距离更近以及公司规模更大的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我国分析师实地调研背后的动机,以帮助投资者更为全面的解读分析师研究报告。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海旭  王福胜  
本文从证券分析师关注度的视角,以2007至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1930个观测对象为样本,研究了多元化战略对企业资本市场价值的影响路径,以及这种路径下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上市公司其市场价值偏离基本价值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非相关多元化对企业价值有负向作用,且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在这种负向作用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从而使得市场价值在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存在向下偏离;相关多元化对企业价值有正向作用,且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在这种正向作用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从而使得市场价值在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存在向上偏离。这一结论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有关多元化战略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为上市公司、证券分析师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奕明   林文雄   王玮璐  
通过对国内证券分析师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我国证券分析师的日常工作、使用的信息来源、关注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以及所使用的证券分析工具,了解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等问题的认识。我们的主要结论是,我国证券分析师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证券分析师的工作经历时间偏短;比较注重公开披露信息,而较少通过直接接触如公司新闻发布会、电话或走访等方式获取资料;对股权变动、一般财务数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信息比较重视,但对治理结构、薪酬结构、人员素质和审计意见等重视得还不够;分析手段和理论基础都偏弱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奕明  金洪飞  
本文通过对分析师信息收集方式、分析技术和手段、选股动机等几方面的 Probit 分析,发现他们已有一定的声誉构建意识,但关注的层面有别。在建立公司内部声誉和机构投资者客户层面的声誉时会更多地通过私人信息的收集、分析手段的运用来积累,但面对社会大众的市场声誉却未发现这种主动性。分析师非常看重信息资源的优势,私人信息是分析师获得声誉的基础。分析师在积累自身声誉时,对技术面甚至形象面考虑较多,而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一类的道德面重视不够。这一结论也表明,中国缺乏分析师声誉回报机制,无论是证券公司内部还是在整个市场,都没有将分析师声誉与其回报联系起来。由此我们建议,尽快建立分析师声誉回报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博  邓楠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以信息中介假说和业绩压力假说为理论基础,考察了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倒U形影响,但呈现抑制作用的样本较少,更多呈现出促进作用,且结论在2SLS及GMM估计下依然稳健;(2)分析师关注通过信息解读与业绩压力机制共同影响研发投入;(3)明星分析师关注会引起管理层业绩压力,从而造成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而低声誉分析师关注不引起该效应;(4)高机构持股可缓解业绩压力效应,使分析师关注促进研发投入提升。本文对于解读分析师功能及分析师与微观企业研发投资决策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视角,拓展了企业研发投资研究的逻辑边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小驰  欧阳婧  岳衡  
证券分析师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了海外的证券分析师对我国上市公司做出预测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分析师倾向于预测经营质量好且风险较小的公司,这表现为,同未被预测的上市公司相比,被预测的上市公司总资产较多、权益收益率较高、净利润增长率较高、每股盈利对股价比率较高、资产负债率较低、应计项目占总资产比率较低。同时,分析师倾向于预测治理结构较好的公司,表现为被预测的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的比率较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流通股比例较低、实际控制人更可能为非各级政府。本文是第一个研究海外分析师选择被研究公司的决定因素的文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学术界以及证券分析行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丁方飞  姜永娴  李苏  赵一凡  
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操纵,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而证券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信息媒介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进行预测,因此,真实盈余管理可能会引起证券分析师的关注。文章使用2006—201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分析师关注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能显著降低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这一结果在全样本回归、盈余管理"嫌疑"样本回归、分析师关注残差回归、券商关闭与合并的准自然实验回归以及沪深300指数作为工具变量的回归中均稳定地存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会降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而分析师会因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而向下修正其盈利预测,这可能是分析师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震  熊金武  
利用2003—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与分析师关注显著正相关,这种正相关程度随着经理人承受的市场压力的提高而减少,但随着分析师群体对公司迎合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通过配合机制实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博  
以2007年~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治理作用。对分析师这一资本市场中介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两个竞争性假说:市场监督假说和业绩压力假说。实证结果显示:分析师关注有助于约束企业管理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利己行为,使得企业管理层为应对环境合法性危机和获得环境合法性认同而显著提升企业环境治理绩效,从而支持市场监督假说。这一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分析师关注及企业环境治理的相关文献,而且为政府通过完善资本市场中介来推动环境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同时对激发企业履行环境治理责任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严若森  叶云龙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蔡卫星  曾诚  
本文基于证券分析师的决策行为,采用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多元化水平与证券分析师关注度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公司的多元化水平越高,证券分析师对其关注度越低,其原因在于随着公司多元化水平的提高,证券分析师获取公司信息所需付出的成本也相应提高,而信息成本的提高往往会驱使证券分析师放弃关注这样的公司;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关多元化的公司相对于非相关多元化的公司更受证券分析师的青睐,其原因在于相关多元化的公司由于公司业务之间具有相关性,证券分析师获取的信息和应用的技术都具有共通性,这会减少证券分析师的成本。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姜国华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收益的预测。本文发现 :第一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预测活动有了很大的增强。分析师人数 ,被预测的公司数 ,和收益预测数目都大幅提高 ,说明国际投资人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在增加。第二 ,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收益预测的质量较差 ,体现在和他们对香港、美国公司的收益预测相比 ,对中国公司的收益预测误差较大 ,预测之间一致性较低。低质量的预测会为投资人利用分析师预测进行投资决策带来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军雄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状况与证券分析师预测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总体来说,分析师的预测准确性显著优于随机游走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状况会对证券分析师的预测特征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分析师预测对会计盈余数据的依赖程度越低,预测准确性也随之提高。不过,其对分析师预测分歧的影响尚未得到证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