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0)
- 2023(13681)
- 2022(12028)
- 2021(11298)
- 2020(9507)
- 2019(21967)
- 2018(21594)
- 2017(42740)
- 2016(23212)
- 2015(26025)
- 2014(25829)
- 2013(25504)
- 2012(23686)
- 2011(21434)
- 2010(21397)
- 2009(19620)
- 2008(19055)
- 2007(16856)
- 2006(14948)
- 2005(13183)
- 学科
- 济(92783)
- 经济(92675)
- 管理(68227)
- 业(64499)
- 企(53682)
- 企业(53682)
- 方法(45473)
- 数学(39971)
- 数学方法(39519)
- 农(25426)
- 财(24644)
- 中国(23388)
- 学(20057)
- 业经(19984)
- 地方(18130)
- 贸(18107)
- 贸易(18102)
- 易(17570)
- 制(16489)
- 农业(16401)
- 务(15483)
- 财务(15415)
- 财务管理(15383)
- 理论(15206)
- 企业财务(14654)
- 技术(14460)
- 和(14255)
- 策(14090)
- 环境(13789)
- 银(13644)
- 机构
- 大学(330964)
- 学院(328179)
- 管理(132534)
- 济(132015)
- 经济(129098)
- 理学(115216)
- 理学院(114000)
- 管理学(112062)
- 管理学院(111488)
- 研究(110187)
- 中国(81956)
- 京(70267)
- 科学(68344)
- 财(61551)
- 所(55117)
- 农(54322)
- 中心(50399)
- 研究所(50225)
- 业大(49895)
- 财经(49286)
- 江(48197)
- 经(44993)
- 北京(44523)
- 农业(42877)
- 范(42570)
- 师范(42124)
- 院(40376)
- 经济学(39255)
- 州(38767)
- 财经大学(36883)
- 基金
- 项目(226345)
- 科学(178165)
- 基金(165248)
- 研究(164401)
- 家(144274)
- 国家(143106)
- 科学基金(123038)
- 社会(102724)
- 社会科(97341)
- 社会科学(97315)
- 省(87435)
- 基金项目(87167)
- 自然(81809)
- 自然科(79912)
- 自然科学(79891)
- 自然科学基金(78496)
- 教育(75660)
- 划(74293)
- 资助(69769)
- 编号(66848)
- 成果(54532)
- 部(50492)
- 重点(50322)
- 发(47614)
- 创(46821)
- 课题(45853)
- 创新(43611)
- 科研(43566)
- 教育部(43305)
- 大学(42282)
- 期刊
- 济(140444)
- 经济(140444)
- 研究(97278)
- 中国(59588)
- 学报(52970)
- 科学(47960)
- 农(47935)
- 管理(47876)
- 财(44421)
- 大学(39965)
- 学学(37540)
- 教育(36221)
- 农业(33365)
- 融(30114)
- 金融(30114)
- 技术(27349)
- 财经(23754)
- 业经(22859)
- 经济研究(22843)
- 经(20130)
- 理论(18548)
- 图书(18284)
- 问题(17948)
- 实践(17178)
- 践(17178)
- 业(16834)
- 技术经济(15839)
- 科技(15561)
- 现代(14527)
- 版(14490)
共检索到478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建军 费方域
投资者在享受远程交易的同时,由于网络交易的开放性、无边界性等特点使得一些别有用心者有了可乘之机,导致证券交易中的网络欺诈和操纵事件时常见诸报端。本文对证券网上交易的常见价格欺诈和操纵的形态以及部分国家的监管经验进行了讨论,为投资者和监管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交易 欺诈 操纵 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明辉
互联网出现以后,网络证券欺诈也随着产生并呈蔓延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证券欺诈手段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得到演绎,危害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后果更为严重。而且,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网上证券欺诈的隐蔽性越来越强,给证券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证券立法和证券监管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监管的需要。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在网络证券欺诈监管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尤其是监管措施较为完善的美国。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措施需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的网络证券欺诈监管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证券欺诈 证券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恩平 吕永学
追究证券欺诈者的民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是证券法的主要任务。我国证券法确立了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却缺乏可操作性。为防范证券欺诈,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确立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为证券欺诈的求偿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损害赔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巍
当前证券市场中的欺诈行为与对策思考□孙巍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相继在上海、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制度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尚未规范化。因此...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黎红
网上证券交易的盛行同时伴随着散布虚假信息、操纵股市等网络证券欺诈活动。如何对网络时代的证券欺诈进行监管,成为各国证券主管机关与国际证券管理机构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阐明国际证监会组织对各成员国建议的基础上,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分析亚太国家(地区)对网络证券欺诈的监管措施,并就我国对网络证券欺诈的监管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网上交易 信息披露 证券欺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澜 姚晓光
Libor及WM/R汇率指数代表了金融基准产生的两种机制:通过报价产生与通过真实交易产生。在金融基准被法律文件明确援引的情况下,基准已不再是提示价格的一种"信息"或"参照",这使得金融基准具有的"合同硬相关"等属性。金融基准操纵突破了传统理论界对"市场操纵"、"价格操纵"的认识,也对现有以"欺诈"为要件的监管法律框架提出了挑战。金融消费者由于报价行合谋而遭受的垄断损失是否有资格获得民事赔偿?如果金融基准就是法律意义上的"价格",那么现有针对价格操纵的法律规制能否对金融基准操纵直接适用?在改革路径上,像欧盟立法一样,要求增加金融基准计算数据的客观性、如以回购利率替代报价利率能否有效预防操纵?还是参照美国《商品交易法》第9条第1款建立"价格报告规则"从而将"价格"进行细化、对任何"影响价格"的行为都认定为违法、更能有效打击犯罪?本文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基于国际金融风险外溢性突出的考虑,建议我国《刑法》前瞻性地新增"操纵市场基准罪"。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澜 姚晓光
Libor及WM/R汇率指数代表了金融基准产生的两种机制:通过报价产生与通过真实交易产生。在金融基准被法律文件明确援引的情况下,基准已不再是提示价格的一种"信息"或"参照",这使得金融基准具有的"合同硬相关"等属性。金融基准操纵突破了传统理论界对"市场操纵"、"价格操纵"的认识,也对现有以"欺诈"为要件的监管法律框架提出了挑战。金融消费者由于报价行合谋而遭受的垄断损失是否有资格获得民事赔偿?如果金融基准就是法律意义上的"价格",那么现有针对价格操纵的法律规制能否对金融基准操纵直接适用?在改革路径上,像欧盟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倪建林
信用证是最常用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与其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相比,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其可靠性得到加强,这也是买卖双方乐于采用信用证结算的原因。但信用证欺诈案件屡屡发生的事实证明,信用证交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柳英
证券欺诈行为聚集是常见的现象。不诚实公司对欺诈被发现的预期是欺诈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建立相关的预期模型,分析证券欺诈的发生概率与监管效率的动态关系,发现欺诈行为的聚集现象是证券市场的内生规律。进一步实证检验国内的相关数据,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我国证券市场的欺诈行为主要聚集在1996年,占总案件数量的40.5%,而欺诈案件查处则聚集在2000年,要比欺诈聚集期晚4年,证明案件查处时间过晚是导致欺诈行为聚集效应显著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证券欺诈 预期 监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咏梅
操纵行为人人为地控制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扭曲证券市场的正常价格,影响资本的自由流动,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更深层面来看,操纵行为破坏市场运行机制、严重扰乱证券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进而会导致证券市场功能的丧失和彻底崩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锦萍 钟伟强
本文采用标准事件研究法,对样本公司的虚假财务报告公布前后,股价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和日换手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发布虚假财务信息,推动股价上涨以达到操纵股价的动机;另外利用虚假的表内数字信息,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操纵股价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仅以表外信息欺诈的公司中未发现股价操纵的痕迹。以上结果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尤其需要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以减少利用虚假表内信息操纵股价的机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德宗 陈启欢
本文用经济学分析及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关于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结论是 :当监管加强 ,欺诈的预期成本增加 ,欺诈上市减少 ,反之 ,欺诈上市增加 ;当一股独大时 ,市场监督容易失效 ,便产生持续信息披露上的欺诈行为 ,此时 ,社会公众股东承担的总成本是无欺诈条件下的代理成本与受欺诈导致的成本之和 ;监督失效时 ,削弱了诚实公司潜在的长期融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 ,欺诈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所受处罚量与其欺诈行为量的相关度很差 ,处罚的公平性值得商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国华 张崇胜
反欺诈机制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制度,与信息披露制度同被视为现代证券法的基石。本文通过检视我国的反欺诈机制,发现存在内涵阙如、外延不周、概念混乱以及体系畸形等问题。反思证券监管的法理逻辑,借鉴美国反欺诈机制的历史经验,我国反欺诈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构证券的学理概念,将任何与证券有关的欺诈行为都纳入调整范围;二是厘清证券欺诈的内涵和性质,采用"二元利益观"将侵害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的行为界定为证券欺诈行为,明确证券欺诈特殊侵权之属性;三是引入反欺诈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欺诈机制进行结构性改革;四是规定反欺诈机制的域外管辖效力,明确"行为加效果"的认定标准。赋予反欺诈原则"明示诉权"效力,使其成为证券欺诈诉讼的纲领性规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顾雷
本文突破现有证券违规立法的框架结构,大胆探索欺诈客户证券违规行为模式,对证券欺诈客户刑事犯罪化问题进行探讨,解决了《证券法》与《刑法》在欺诈客户行为不同法律责任问题上的交叉问题。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欺诈客户 司法认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