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5)
- 2023(4935)
- 2022(4181)
- 2021(3584)
- 2020(3208)
- 2019(7117)
- 2018(6863)
- 2017(14609)
- 2016(7569)
- 2015(8576)
- 2014(8341)
- 2013(8402)
- 2012(7816)
- 2011(7157)
- 2010(7144)
- 2009(6729)
- 2008(6766)
- 2007(5925)
- 2006(4957)
- 2005(4435)
- 学科
- 济(38529)
- 经济(38493)
- 管理(26999)
- 业(26280)
- 方法(23357)
- 企(23185)
- 企业(23185)
- 数学(21431)
- 数学方法(21352)
- 财(12824)
- 务(9688)
- 财务(9684)
- 财务管理(9670)
- 企业财务(9350)
- 中国(7488)
- 农(6939)
- 业经(6785)
- 制(6751)
- 贸(6332)
- 贸易(6330)
- 融(6205)
- 金融(6205)
- 易(6127)
- 学(5545)
- 银(5166)
- 银行(5162)
- 法(5151)
- 技术(4955)
- 农业(4856)
- 地方(4855)
- 机构
- 大学(113983)
- 学院(111694)
- 济(49809)
- 经济(49035)
- 管理(46363)
- 理学(40913)
- 理学院(40588)
- 管理学(40188)
- 管理学院(39964)
- 研究(30773)
- 财(25743)
- 中国(25050)
- 京(21863)
- 财经(21461)
- 经(19729)
- 经济学(16788)
- 财经大学(16319)
- 经济学院(15424)
- 江(15375)
- 科学(15161)
- 中心(15140)
- 商学(14032)
- 所(13970)
- 商学院(13940)
- 业大(13637)
- 北京(13435)
- 农(13056)
- 范(12389)
- 经济管理(12304)
- 师范(12300)
- 基金
- 项目(74969)
- 科学(60985)
- 基金(58097)
- 研究(56048)
- 家(49145)
- 国家(48768)
- 科学基金(43443)
- 社会(38969)
- 社会科(37206)
- 社会科学(37199)
- 基金项目(30445)
- 省(27299)
- 自然(27072)
- 教育(26708)
- 自然科(26466)
- 自然科学(26463)
- 自然科学基金(26081)
- 资助(24252)
- 划(23178)
- 编号(21409)
- 部(18631)
- 成果(17776)
- 教育部(17040)
- 国家社会(16949)
- 人文(16627)
- 重点(16461)
- 制(15692)
- 创(15679)
- 大学(15131)
- 发(14587)
共检索到154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董世坤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的作出,证券交易所与会员、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之间形成相应法律关系。如何认定其性质,学界存在争议,先后出现“违约责任说”、“社团罚说”、“特别权力关系说”等不同观点。事实上,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呈现公权化趋势,证券交易所惩戒的权力属性愈发明显,其本质为一种社会权力。证券交易所惩戒权以威慑与救济践行其社会价值,以专业、信息优势与市场灵敏度在降低执法成本与防范市场风险方面体现更高的经济价值,以其“软法”功能对证监会处罚形成有益补充,二者共同成为证券市场治理的重要力量,在多层次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惩戒体系中构建着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鞠敬 沈冬军
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发展趋势既是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其功能变迁的挑战。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中间层具有特定的监管功能优势并可以克服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失败。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监管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权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平行治理权。在政府监管与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监管权配置功能定位方面,应该确保自律监管主体的基础性监管地位和政府间接监管的基本配置模式。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非互助化 监管权 功能定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邱永红
股指期货的推出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法律环境是重要条件之一。本文结合我国的具体法律制度,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当前我国证券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进行了法律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法律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股指期货 证券交易所 法律基础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晶
沪港通的开通有利于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但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也带来诸多法律风险,特别是存在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对证券交易所的民事责任承担产生实质影响。对于证券交易所在跨境证券交易中可能面临的民事法律风险,首先可以通过协议管辖、仲裁协议或主张管辖权豁免来避免外国法院行使管辖权;其次可以利用职能行为绝对豁免原则,减轻或免除证券交易所的民事法律责任。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以应对跨境证券诉讼的挑战。
关键词:
沪港通 证券交易所 涉外民事责任 管辖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浪南
证券交易所是股票和债券投资的市场。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于17世纪初在荷兰成立的阿姆斯特丹征券交易所,在该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首批证券是由著名的东印度贸易公司发行的普通股。在发展初期,证券交易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如巴黎交易所设在桥上,伦敦交易所设在酒馆、教堂和露天市场,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设在新老教堂。大多数欧洲证券交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陆文山 王升义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依赖于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交易信息,如何发布和管理交易信息关乎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对提升证券交易所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分析了交易信息的产生机制,阐释了交易信息的法律属性,总结了国际上对交易信息保护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交易信息权利保护的具体措施,并形成拟提交东亚证券交易所联合会进一步研究、讨论的《关于加强证券交易信息保护的行动纲要(草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小丽
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与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使得全球新一轮证券交易所跨国并购浪潮再次掀起。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证券交易所公司化转型是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与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前提。面对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制引发的证券交易所商业角色与监管角色失衡、自我上市与自我监管冲突、监管权力滥用以及自律监管与公共监管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应当立足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自身发展状况,结合国外成功经验,适时更新自律概念的内涵,重新设定自律监管模式,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如完善内部治理、强化外部监管、健全信息披露等,从而有效消除公司化改制带给自律监管的影响,优化公司制证券交易所的作用。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公司化 自律监管 跨国并购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朱建国 李文卿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XBRL的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获得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XBRL应用方案的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XBRL分类标准的设计、实例文档生成方式和相关服务三个方面。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对两家证券交易所应用XBRL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比较的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业XBRL应用的一些建议,主要包括:XBRL分类标准名称空间的开放问题,分类标准进一步的统一和完善问题,应用软件的开发问题等等。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XBRL 分类标准 实例文档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志君
证券交易所除拥有传统的自律组织对会员的纪律处分权,还可对上市公司、证券服务机构、投资者等主体采取监管措施,权利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更需要严格的程序制约。各主要证券交易所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纪律处分程序保障与救济规则体系,司法实践亦特别关注纪律处分的程序问题。我国证券交易所在纪律处分规则及纪律处分实施的正当程序方面仍有完善的空间,在救济路径上还应赋予更多选择权。
关键词:
纪律处分 正当程序 救济 证券交易所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柯湘
我国参与证券投资人数的增多及证券交易所监察系统和技术的进步,意味着受证券交易所处分的潜在人群范围的扩大。在此背景下,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纪律处分机制是否能够在既确保证券交易所监管力的同时也能保障受处分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比较视角下对我国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机制存在的问题予以检讨,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纪律处分 市场监管 一线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柯湘
2005年修订的《证券法》赋予了证券交易所较以往更多的对上市公司监管权限,以发挥其对上市公司监管及时性和灵活性的优势。然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中,却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监管过度的现象。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我国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权力的来源、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对象和监管方式等三大问题。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监管 权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秋艳
北京证券交易所是我国内地首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其股权治理机制对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具有示范效应。但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不断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背景下,其行政性较强的一元股权结构开放性与兼容性不足,难以形成协调运转与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有业务混同与财产混同的风险,不利于市场化和“走出去”,无法满足我国证券交易所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对北京证券交易所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不仅能够破除一元股权治理结构的局限性,而且具有独特价值,有助于我国打造承接国际资本的平台,为我国全面推进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积累经验。对北京证券交易所而言,在股权多元化改造中,为保障国家合理的控制权,同时不损害证券交易所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应遵循弱化行政性、推动市场化的理念;为构建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可借鉴新加坡淡马锡国际私人有限公司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进行股东多元化和董事多元化改造,促进治理的多元化和法治化;为有效平衡国家利益和多元股东利益,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可采用双层股权结构,通过赋予国有股超级表决权,在确保国家必要控制权的前提下,鼓励证券交易所自主经营,但应严格限制超级表决权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幅度,同时注重保护非国有股东权益,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及相关措施。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大楷 刘伟
公司化是席卷全球证券交易所的一场变革浪潮,其根本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推动。本文从"会员制"与"公司制"的比较入手,介绍了交易所公司化的现状,并对全球交易所公司化取得的成功进行了归纳总结。在上述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交易所治理结构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的必然性,并设计了一套公司化改制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公司制 会员制 政府主导 监管明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军
我国资本市场和交易所的发展必须有全局思维和顶层设计,努力做大做强,以积极应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新变化和新格局近年来,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出现的并购浪潮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交易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和内交易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发展动力密切相关。尽管这一趋势对我国证券交易所还没有直接影响,但我们应未雨绸缪,积极顺应这一深刻变革,力争在未来交易所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增毅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会员制的组织结构转变为营利性的公司,这种转变有利于减少会员对交易所的不当控制,改善交易所的公司治理。现阶段,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并非会员制,改革的方向是对交易所实行股份制改造。同时,应通过改善交易所的理事会、经理制度,提高交易所运营的透明度,完善交易所的治理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