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88)
- 2023(4204)
- 2022(3042)
- 2021(2823)
- 2020(2076)
- 2019(5013)
- 2018(4995)
- 2017(9338)
- 2016(4907)
- 2015(5668)
- 2014(5628)
- 2013(5486)
- 2012(4948)
- 2011(4310)
- 2010(4485)
- 2009(4083)
- 2008(3982)
- 2007(3504)
- 2006(3225)
- 2005(2901)
- 学科
- 济(15374)
- 经济(15357)
- 管理(14235)
- 业(12282)
- 企(10058)
- 企业(10058)
- 农(5914)
- 环境(5750)
- 学(5139)
- 方法(5055)
- 教学(4743)
- 中国(4719)
- 理论(4616)
- 业经(4407)
- 资源(4097)
- 土地(4082)
- 划(3939)
- 数学(3872)
- 数学方法(3765)
- 农业(3712)
- 技术(3554)
- 制(3448)
- 和(3324)
- 发(3295)
- 地方(3128)
- 财(3012)
- 学法(3003)
- 教学法(3003)
- 银(2887)
- 银行(2879)
- 机构
- 学院(72355)
- 大学(69563)
- 管理(25697)
- 研究(23479)
- 济(23385)
- 经济(22678)
- 理学(21769)
- 理学院(21530)
- 管理学(20970)
- 管理学院(20872)
- 中国(17755)
- 科学(15954)
- 京(15144)
- 农(14645)
- 业大(13190)
- 所(12056)
- 农业(11713)
- 江(11421)
- 研究所(11095)
- 中心(11027)
- 财(10561)
- 技术(10170)
- 范(9751)
- 师范(9582)
- 北京(9580)
- 州(9125)
- 院(8899)
- 财经(8375)
- 工程(8057)
- 农业大学(8043)
- 基金
- 项目(49394)
- 科学(37222)
- 研究(35381)
- 基金(33087)
- 家(30209)
- 国家(29956)
- 科学基金(24952)
- 省(20751)
- 社会(20217)
- 社会科(19084)
- 社会科学(19072)
- 基金项目(17745)
- 划(17289)
- 自然(16908)
- 教育(16834)
- 自然科(16477)
- 自然科学(16469)
- 自然科学基金(16138)
- 编号(14782)
- 资助(13346)
- 重点(11600)
- 成果(11442)
- 发(11150)
- 课题(10924)
- 创(10810)
- 创新(10118)
- 计划(9840)
- 部(9765)
- 科研(9274)
- 大学(9151)
共检索到105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水根 刘红 孟光辉
下凹式绿地具有蓄渗雨水、削减洪峰流量、过滤水质和防止水土流失等优点 ,是城市雨洪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在设计暴雨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蓄渗、减洪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 :在 1倍汇水面积的情况下 ,对于 10 ,5 0和 10 0年一遇的暴雨 ,下凹式绿地的降雨拦蓄率分别为 87.15 ,5 8.4 8和 5 0 .75 ;其减峰率分别为 71.0 4 ,4 6 .82和 4 1.5 2 ;蓄渗、减洪效果极为明显
关键词:
下凹式绿地 设计暴雨 雨水蓄渗 雨洪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树梅 周纪明 刘红 孟光辉
对北京城区不同水平年、不同集水面积和不同下凹深度的绿地雨水蓄渗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结果表明 ,城市建设中采用下凹式绿地是利用城市雨水资源 ,防范及降低洪水危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下凹式绿地 雨水蓄渗 蓄渗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辰松 邵明 葛韵宇 戈晓宇
公园绿地相对其他城建区拥有大面积的透水性下垫面,可以配合城市管网接纳外源雨水,有效地参与城市雨洪调控。本文以迁安市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进行合理概化,并在区域内建立公园绿地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和传统开发模式,根据项目要求引入外源雨水,运用SWMM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1年一遇、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1 h降雨下的两种开发模式,对比分析排放口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以及2年一遇1 h降雨下各单项LID设施对径流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SWMM模型可以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为城市进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2)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小杰 郑子成 李廷轩 范丽
【目的】研究暴雨条件下,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坡耕地玉米全生育期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规律,为研究区氮素流失预测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径流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苗期(5月1日),拔节期(5月26日),抽雄期(6月27日)和成熟期(8月4日)进行模拟降雨,结合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夏季暴雨多的特点,开展降雨强度为1.5 mm·min(-1),坡度为15°条件下地表径流、壤中流和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特征的研究。【结果】(1)玉米各生育时期地表径流产流率和产沙率总体表现为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呈增加的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岚 杨凯 程江 范群杰
利用城市雨水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以及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有渗透、蓄积、利用及削减污染的四重效用。在总结分析国家现行绿化规范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绿地建设工作中可以与雨径流调蓄相结合的途径,并通过计算分析下凹式绿地和景观水体调蓄径流的可行性,为今后制定或完善绿地建设相关规范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雨水利用 调蓄效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霄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规划水平不断得以提升。但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校园内涝现象,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大学校园绿地雨洪系统的设计仍然存在不足,特别在雨洪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对此,提升大学校园绿地雨洪管理设计水平,能够有效缓解雨季大学校园雨洪排泄压力,促进雨水自然生态循环,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大学校园绿地特征分析表明,建筑、广场和道路空间较多,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区域雨水径流问题突出;斑块化分散的绿地布局形态导致绿量不足,可调蓄雨水空间有限;传统大学校园绿地使用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家辉 倪广恒
塔里木盆地灌区支撑着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近年来盆地内部的暴雨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文通过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设置有无灌区的对比模拟实验,以2021年6月15日盆地西部的暴雨(“6·15”暴雨)为例,发现灌区使暴雨强度增加,并揭示了灌区对暴雨水汽输送过程和暴雨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由偏东急流引起的大量水汽向盆地西部输送是“6·15”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灌区对水汽输送的阻挡作用使输送区域至暴雨区域的水汽增加,且灌区和山区地形的共同影响使水汽抬升作用增强,导致更多水汽在暴雨落区集中,使暴雨雨量增加。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灌区 极端暴雨 水汽输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娄伟平 吴利红 姚益平
【目的】设计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为开展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水稻遭受暴雨灾害造成的减产率与气象因子、下垫面条件的关系,建立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利用GIS技术将减产率确定到各种复杂地形下,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点,设计精细化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一级的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结果】确定了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基本区域的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不同的典型降雨过程和0716号强台风"罗莎"影响过程资料对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复杂地形下单季稻遭受暴雨灾害减产率分布,能提供可信度高的单季稻暴雨灾害灾损评估。...
关键词:
水稻 暴雨 农业保险 气象理赔指数 设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雅琪 张磊
昆明市地处西南地区,雨水资源丰富,干湿两季分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造成季节性干旱缺水,是全国14个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文章针对昆明的季节性缺水问题,立足于昆明市属公园绿地,针对公园的用水量和水质要求,探讨在已建成的城市公园内,如何进行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同时将中水作为公园绿地的补充水源,提出一套系统两种水源的模式,通过雨水和中水的互补互换,既合理控制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系统的规模,又减少了中水的使用量。在减少了对现有公园景观环境破坏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水体的水质,提升了公园整体环境的质量,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资源利用目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钟桂辉 刘曙光 娄厦 沈超 蔡奕
在土木工程学院进行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过程中,运用水动力模型、ArcGIS技术、计算机技术设计完成了暴雨致涝及洪水风险分析虚拟仿真实验。从构建高仿真实验环境、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入手,让学生在虚拟实验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实现了复杂问题可视化及不可及实验性项目可操作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虚拟实验 暴雨致涝 洪水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丛芳 曹萍萍 王佳津 肖红茹 王春学
利用四川省5001站气象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4),分析了2020年8月14~17日四川盆地西部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2020年8月14~17日四川盆地特大暴雨存在明显日变化,夜间降水显著,共出现4次峰值。特大暴雨初期水汽主要来自于孟加拉湾,随着降水过程的持续,阿拉伯海东部、孟加拉湾南部及泰国湾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盆地西部输送。定量分析不同水汽源地的贡献可知孟加拉湾的水汽占主导地位,阿拉伯海次之,泰国湾的水汽贡献最低。
关键词:
拉格朗日 四川 水汽输送 暴雨 水汽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施其仁
本文分析洪汝河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洪汝河流域不但暴雨非常集。而且雨量很大的原因。并根据暴雨和地形特点,提出了分区治理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
暴雨,地形,治理,洪汝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强 刘德 陈贵川 王中 廖峻
基于WRF模式,利用发生在远距离"天鹅"台风作用下的西南低涡暴雨个例,通过修改台风动力风场,分析了不同数值试验中西南低涡降水系统对台风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天鹅"台风作用下,增强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输送,导致了长时间强降水的发生;不同的台风动力风场作用下,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具有明显的不同,降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局地差异;在增强(减弱)台风倒槽动力风场环流作用下,低涡系统中心偏西(东)偏北(南),相应地,低空急流输送带偏东(西),进而导致中低层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输送偏东(西),以及中低层辐合带空间位置偏东(西),进而对区域性降水空间位置产生影响,导致了降水区域局地性差异,表明远距离台风对西南低...
关键词:
台风 西南低涡 低空急流 V分量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彭莉莉 谢傲 罗伯良 张超 戴泽军 李易芝
利用1961~2016年湖南省内88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及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根据区域持续性暴雨定义,统计分析了湖南汛期发生区域持续性暴雨典型环流型特征及其与首日暴雨落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1)湖南汛期发生区域持续性暴雨典型环流型有两槽一脊、两槽两脊、两脊一槽、纬向波动、台风低压和多涡旋型6类;(2)区域持续性暴雨主要发生在6、7月,其次是5、8月,4月和9月发生概率较小,各类环流型区域持续性暴雨日发生累计频次空间分布特征各异;(3)区域持续性暴雨典型环流型类内500hPa中高纬具有相似共性,均有利于持续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至湖南,但因低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与形态配置不同,低层850hPa西南季风北伸范围存在差异,导致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首日暴雨落区南北、东西空间差异明显.
关键词:
区域持续性暴雨 环流型 暴雨落区 汛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匡武 芮明 张彦辉 严云志 吴添天
从湖滨带区域环境条件及氮磷输出强度差异出发,探讨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对暴雨径流氮磷削减的特征及效果,选取巢湖西北岸湖滨带生态恢复区与原生灌草区内4个典型断面开展暴雨径流氮磷削减的对比试验,研究暴雨期及暴雨间期4个断面氮磷削减效果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暴雨期,断面2和断面3对暴雨径流中氮磷去除效果明显,断面2对暴雨径流中氮、磷去除率分别为69%和60%,断面3对暴雨径流中氮、磷去除率分别为60%和58%;暴雨间期,断面2区域内水体氮磷浓度平均下降67%和63%,断面3则为59%和51%;生态恢复工程去除暴雨径流中氮、磷的效果,与暴雨径流中氮、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断面2对暴雨径流氮磷削减效果最佳。
关键词:
巢湖 生态恢复工程 暴雨径流 氮磷削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