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3)
2023(15684)
2022(13469)
2021(12642)
2020(10233)
2019(23567)
2018(23613)
2017(44523)
2016(24232)
2015(27352)
2014(27788)
2013(27452)
2012(25558)
2011(23137)
2010(23317)
2009(21293)
2008(20587)
2007(18409)
2006(16345)
2005(14351)
作者
(71711)
(59456)
(58814)
(55583)
(37550)
(28483)
(26786)
(23277)
(22605)
(21281)
(20360)
(20057)
(18871)
(18809)
(18137)
(18026)
(17602)
(17386)
(16815)
(16753)
(14746)
(14681)
(14222)
(13580)
(13306)
(13279)
(13182)
(13123)
(12047)
(11844)
学科
(99918)
经济(99811)
(64156)
管理(63096)
(49002)
企业(49002)
方法(38964)
(37049)
数学(32472)
数学方法(32073)
中国(29925)
地方(27922)
业经(25591)
农业(24789)
(21673)
(21604)
(18145)
理论(16985)
(16436)
(16340)
贸易(16324)
(16105)
环境(15904)
(15710)
(15568)
银行(15523)
技术(15346)
(15085)
金融(15082)
(14946)
机构
学院(342456)
大学(341435)
管理(132805)
(129936)
经济(126627)
研究(118529)
理学(113754)
理学院(112374)
管理学(110353)
管理学院(109738)
中国(89029)
(75282)
科学(74854)
(62210)
(59971)
(58452)
研究所(54419)
中心(54355)
业大(53592)
(52307)
(49578)
师范(49110)
北京(48041)
农业(47563)
财经(45696)
(43106)
(43059)
(41365)
师范大学(39497)
(37699)
基金
项目(231681)
科学(180468)
研究(171900)
基金(164024)
(142655)
国家(141289)
科学基金(120466)
社会(105637)
社会科(99607)
社会科学(99582)
(92601)
基金项目(87920)
教育(78304)
自然(77585)
(77355)
自然科(75711)
自然科学(75695)
自然科学基金(74278)
编号(72439)
资助(66263)
成果(59327)
(53189)
重点(51661)
课题(50417)
(49578)
(47655)
创新(44255)
科研(43563)
项目编号(43038)
大学(42659)
期刊
(156009)
经济(156009)
研究(102275)
中国(74541)
(61616)
学报(55305)
科学(51880)
管理(49366)
教育(44895)
(42974)
大学(42177)
农业(42150)
学学(39241)
技术(31660)
(31262)
金融(31262)
业经(28536)
经济研究(22255)
图书(21723)
财经(21119)
问题(20363)
(20296)
(18002)
科技(17620)
(17474)
资源(16935)
技术经济(16251)
理论(16195)
现代(15804)
(15385)
共检索到521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卉君  
实现以传统村落为基础单元的乡土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认为,应深入分析乡土文化和传统村落特色,以乡土文化复兴激发人们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兴趣,以活化乡土文化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乡土文化复兴中充分利用设计手段,有助于展示新时代乡土文化的新面貌,有助于将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进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宇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探究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对传承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新时代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也存在问题,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要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主体切入,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以求更好地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芳  陈耀华  李路平  
治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演进的重要课题。适应性治理作为面向目标的动态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在社会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研究进展。在阐述适应性治理概念及其与传统管理区别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治理困境,构建基于路径与策略的适应性治理框架。并以普洱景迈山传统村落为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治理的具体方法:以“村民主体+多元参与”为基础,以“遗产保护+社区发展”为前提,以“人地关系+茶产业”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村规民约”为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淑军   张雅迪  
传统村落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发力点,近几年片区式保护利用成为传统村落振兴与保护利用的重要指引和有效方法,冀中南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大、空间集聚性高,具有开展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地域优势。立足于乡村振兴目标和对冀中南传统村落进行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基本判断,从内生动力与外部驱动力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其现实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冀中南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与片区式保护利用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雪娇  
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面对民俗文化的商业化、趋同化等危机,必须充分发挥村落民俗文化教化民风、凝聚人心、有效减贫的重要作用,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娜尔   王倩  
传统村落作为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乡村风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研究与保护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传统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高的研究价值,但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村落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波  
乡村振兴必有农业项目下乡,但其成败与乡土知识配合状况有关。项目农业需重视地方情境,能让农民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农民既有乡土知识会融入项目,项目又使之产生新的乡土知识,才有持续的动力。如此,项目农业才不是孤立的项目,而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惠民工程。反之,项目农业可能侵蚀乡土知识,出现非预期后果。将社会文化基础调查作为项目农业立项的必需环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此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凯莉  李倩钰  魏巍  张晓颖  周慧荻  
作为拥有5 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乡村景观极具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国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迅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的乡村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尤以“千村一面”问题最为突出,使得乡村面貌日益同质化,乡村建设效果不明显。以陕西黄陵县沮河流域村落景观研究为例,提出在风景园林理论研究领域,必须针对乡村景观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进而探讨了进行村落景观体系性研究的途径:一是要设立以国土景观为背景的、中国传统山-水-田-村为一体的课题研究视野;二是要分析风景园林学科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优势,明确研究方向;三是要搭建多学科、多部门沟通交流的沟通平台;最后,要完善多学科、多部门统筹交叉的研究方法,确立“现场调研+基础资料收集+综合分析研究+实践模式探讨”的研究模式,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剖析乡村景观的内在关联和未来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凯莉  李倩钰  魏巍  张晓颖  周慧荻  
作为拥有5 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乡村景观极具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国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迅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的乡村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尤以“千村一面”问题最为突出,使得乡村面貌日益同质化,乡村建设效果不明显。以陕西黄陵县沮河流域村落景观研究为例,提出在风景园林理论研究领域,必须针对乡村景观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进而探讨了进行村落景观体系性研究的途径:一是要设立以国土景观为背景的、中国传统山-水-田-村为一体的课题研究视野;二是要分析风景园林学科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优势,明确研究方向;三是要搭建多学科、多部门沟通交流的沟通平台;最后,要完善多学科、多部门统筹交叉的研究方法,确立“现场调研+基础资料收集+综合分析研究+实践模式探讨”的研究模式,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剖析乡村景观的内在关联和未来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华英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抓手之一,也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和弱项。在对湖南农村地区的景观、民俗等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分析,对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探究,立足于乡村文化振兴这一大背景,对发掘乡土文化,建立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长效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讨,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烜伯  喻兴洁  张家其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因历史建筑集聚及民族文化深厚,具备旅游开发的理想资源条件。然而,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因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可进入性差、非农产业发展艰难等问题,使其旅游开发严重受阻。基于此,对传统村落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为加速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句法模型,从拓扑学连接的角度对湘西州传统村落空间关系进行评价,并提出适应于该地区的旅游开发空间区划策略。结果表明:(1)湘西州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总体呈局部凝聚型,主要在西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形成三个高密度集聚区;(2)湘西州传统村落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水平较低,而感知可达性总体水平较高,其中地形地势、水系和路网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村落可达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运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旅游区位商模型和"点—轴系统"理论,构建"三核、双轴、三圈"的湘西州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结构系统,为不同发展类型传统村落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军  刘涛  韩菡  张名凯  郑淑铭  陈杰  
立足乡土民居本土、民间、自发而生的特性,研究聚焦大理地区传统村落,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走访为基础,结合扎根理论总结分析出乡土民居建造11个障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出4个层级,针对表层、中层、深层的障碍因素提出突破策略,以期实现乡土民居现代化建造,并为乡村振兴添加具有文化生命力的土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黎  汪凤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因此,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以闽南地区厦门市翔安区金柄村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指明金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基层保护机构、地方性管理办法缺乏;保护投入不足,宣传渠道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力度不够,利用不充分;文化传承,后续无人;民众参与保护意识不高,文化自觉性低;民间组织参与保护不显著等问题。确定多元主体共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任务。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促进三产融合;引导村民参与保护非遗;提升民间组织能力,发挥专业指导及宣传作用等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黎  汪凤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因此,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以闽南地区厦门市翔安区金柄村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指明金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基层保护机构、地方性管理办法缺乏;保护投入不足,宣传渠道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力度不够,利用不充分;文化传承,后续无人;民众参与保护意识不高,文化自觉性低;民间组织参与保护不显著等问题。确定多元主体共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任务。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促进三产融合;引导村民参与保护非遗;提升民间组织能力,发挥专业指导及宣传作用等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大立  
村史志是记录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历史和志书,具有文献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传统村落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文章认为应充分发挥村史志存史、资政、教化等功能,让传统村落留住文化根脉、铸造精神灵魂、优化社会治理;努力实现村史志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换,发挥村史志的经济价值,助力传统村落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