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9)
- 2023(4859)
- 2022(4236)
- 2021(4112)
- 2020(3605)
- 2019(8545)
- 2018(8842)
- 2017(16164)
- 2016(9339)
- 2015(10873)
- 2014(10942)
- 2013(10404)
- 2012(9300)
- 2011(8324)
- 2010(8940)
- 2009(7919)
- 2008(7908)
- 2007(7300)
- 2006(6209)
- 2005(5482)
- 学科
- 济(34694)
- 经济(34669)
- 管理(24712)
- 业(22604)
- 方法(20053)
- 企(19282)
- 企业(19282)
- 数学(18220)
- 数学方法(17642)
- 理论(9225)
- 农(8794)
- 中国(8570)
- 教学(7839)
- 学(7346)
- 财(6898)
- 业经(6795)
- 教育(5741)
- 制(5727)
- 贸(5530)
- 贸易(5526)
- 地方(5512)
- 农业(5507)
- 技术(5446)
- 易(5373)
- 学法(5051)
- 教学法(5051)
- 和(4949)
- 策(4891)
- 划(4774)
- 银(4714)
- 机构
- 学院(128275)
- 大学(125322)
- 管理(47577)
- 济(44329)
- 经济(43073)
- 研究(42202)
- 理学(40617)
- 理学院(40163)
- 管理学(38749)
- 管理学院(38549)
- 中国(30966)
- 科学(29043)
- 京(27800)
- 农(25202)
- 所(22730)
- 业大(22366)
- 研究所(20809)
- 江(20501)
- 农业(20112)
- 财(19904)
- 中心(19498)
- 技术(18814)
- 北京(17723)
- 州(16552)
- 范(16542)
- 师范(16327)
- 院(15558)
- 财经(15486)
- 省(15174)
- 工程(14327)
- 基金
- 项目(86310)
- 科学(65702)
- 研究(60103)
- 基金(58717)
- 家(53077)
- 国家(52675)
- 科学基金(44107)
- 省(36656)
- 社会(33467)
- 社会科(31649)
- 社会科学(31637)
- 自然(31276)
- 划(31033)
- 教育(30865)
- 自然科(30619)
- 自然科学(30605)
- 基金项目(30015)
- 自然科学基金(29972)
- 资助(26841)
- 编号(25627)
- 重点(20411)
- 成果(20122)
- 课题(19315)
- 创(18059)
- 发(18019)
- 计划(17939)
- 部(17853)
- 创新(16787)
- 科研(16676)
- 科技(15990)
共检索到192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垚 蔡世熊 张肇鹏 徐扬 王志军 马男 徐彦杰 高俊平
为有效防治月季灰霉病发生,保障切花产品采后品质,以‘粉蝴蝶’(‘Vuvuzela’)和‘雪山’(‘Avalanche’)为试验材料,实地调查设施内灰霉病发病情况,监测温室内温湿度,获取当地降雨量等气象资料,构建了月季切花设施生产灰霉病预测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进行灰霉病防治的实际指导。结果表明:1)‘粉蝴蝶’‘雪山’的灰霉病病情指数与设施内的均温和均湿呈线性相关,据此建立灰霉病预测模型,Y=4.761-0.332X_1+4.930X_2+0.015X_3;这一预测模型经设施内实测验证,平均绝对误差(MAE)=0.20,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0.31,表明可有效预测7日内设施条件下月季切花灰霉病发病情况。2)‘粉蝴蝶’‘雪山’在贮藏和瓶插期的灰霉病发病率与栽培中病情指数预测值呈正相关。当病情指数为Y=0.33的低预测值时,切花产品在模拟运输1 d+冷库贮藏5 d后,发病率为5.0%;当病情指数为Y=2.09的高预测值时,切花产品在相同处理后发病率可达35.0%。3)基于预测模型进行病害爆发前3 d喷药的早期防治处理,采收当天的病情指数从2.33降为1.05,处于中度风险等级;切花瓶插期间的灰霉病发病率从30.0%降低到了10.0%。综上,利用本模型进行早期防治,可提早遏制病害扩散,为月季真菌病害的监测与科学防治提供支撑。
关键词:
月季切花 温室生产 灰霉病 监测 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星文 王慧纯 李树发 蹇洪英 张颢 邵林 唐开学
【目的】建立一个可以预测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生长发育时期及收获期的模型,为切花月季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子调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以生长周期差异明显的3个主栽切花月季品种‘洛神’、‘欢乐颂’和‘粉红雪山’为试验材料,无土栽培种植于曲靖市马龙区的塑料温室大棚中,于2021—2022年收集了五期的生长发育数据以及同期的光照辐射及温度数据。通过分析切花月季的生长周期特征,构建了基于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的切花月季生长发育时期预测模型,并使用独立数据对构建的生长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切花月季从修剪到萌芽、萌芽到现蕾和现蕾到收获这3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辐热积分别为22.08、29.41和38.89 MJ/m~(2);通过分析切花月季的生长周期特征,本文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该模型基于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来描述切花月季的生长发育时期。随后,我们使用独立数据对所构建的生长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切花月季在修剪到萌芽、萌芽到现蕾以及现蕾到收获这3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辐热积分别为22.08、29.41和38.89 MJ/m~(2);本研究所构建的切花月季生长发育时期预测模型基于生理辐热积(PTEP)。在切花月季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模型的模拟预测值与实测值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1:1线性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7、6.5和9.4天,显示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论】通过考虑光照辐射与温度的综合影响,本文构建的模型能够预测切花月季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时间点,以及切花产品的收获期。基于该模型,种植者可以更精准地调节温室内的光照与温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切花月季产品的生产周期。研究结果将为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种植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业 陈丽梅
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在设施环境下的栽培试验,对人参根重增长的年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人参根重积累的变化规律符合S型自然生长曲线。S型自然生长曲线的常见方程式有4种,采用回归方程的F值和相关系数R来比较4个模型的好坏,得出最适宜的数学模型为模型4。通过研究根重积累变化曲线、根重积累速度、根重积累瞬时速度最大值,掌握人参生长过程中的数量规律和特点,为生产上制定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设施栽培 人参 数学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潇 李秋实 杨实秋 马旭俊 王慧纯 张颢 邱显钦
【目的】月季霜霉病会导致植株叶片大量脱落,对温室中的月季切花造成很大的威胁。该病害发生所需的“中温高湿”环境条件容易在温室中形成,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分析不同常见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室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能够预测霜霉病发生的统计模型,为切花月季霜霉病害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接种月季霜霉菌(Peronospora sparsa Berk),并对2022—2023 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宝峰基地栽培的‘紫霞仙子’、‘粉红雪山’、‘洛神’、‘骄傲’4 个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病情况和温室环境因子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混合效应模型等分析方法构建病害预测模型。【结果】室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月季霜霉菌的侵染发病温度为5~30 ℃,最适宜温度为18~20 ℃;霜霉菌侵染发病的最低湿度为75%,最适湿度为>90%。数据表明,温室环境因子对霜霉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病情指数与发病前3 d、前5 d、前7 d和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呈线性关系。其中,‘紫霞仙子’和‘粉红雪山’品种的拟合效果好,‘洛神’和‘骄傲’品种的拟合效果不佳。再增加品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4个品种混合在一起时,拟合混合效应模型的效果都极显著,最优模型的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89.189,标准差为0.023,RMSE为0.041。【结论】发病前3~15 d的环境条件对病害的影响可以用侵染适宜度模型来描述。发病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最大,以上3种模型效果都显著。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提前7~15 d根据环境因子的适宜度变化,进行基于模型的预测分析,以更好地防治病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潇 李秋实 杨实秋 马旭俊 王慧纯 张颢 邱显钦
【目的】月季霜霉病会导致植株叶片大量脱落,对温室中的月季切花造成很大的威胁。该病害发生所需的“中温高湿”环境条件容易在温室中形成,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分析不同常见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室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能够预测霜霉病发生的统计模型,为切花月季霜霉病害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接种月季霜霉菌(Peronospora sparsa),并对2022—2023 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宝峰基地栽培的‘紫霞仙子’、‘粉红雪山’、‘洛神’、‘骄傲’4个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病情况和温室环境因子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混合效应模型等分析方法构建病害预测模型。【结果】室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月季霜霉菌的侵染发病温度为5~30 ℃,最适宜温度为18~20 ℃;霜霉菌侵染发病的最低湿度为75%,最适湿度为>90%。数据表明,温室环境因子对霜霉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病情指数与发病前3 d、前5 d、前7 d和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呈线性关系。其中,‘紫霞仙子’和‘粉红雪山’品种的拟合效果好,‘洛神’和‘骄傲’品种的拟合效果不佳。再增加品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4个品种混合在一起时,拟合混合效应模型的效果都极显著,最优模型的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89.189,标准差为0.023,RMSE为0.041。【结论】发病前3~15 d的环境条件对病害的影响可以用侵染适宜度模型来描述。发病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最大,以上3种模型效果都显著。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提前7~15 d根据环境因子的适宜度变化,进行基于模型的预测分析,以更好地防治病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兵 李俊良 陈清 刘庆花 王静
【目的】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适宜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传统氮素管理、优化氮素管理和推荐氮素管理。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番茄产量、氮肥追施量、氮素损失量、化学氮肥和灌溉水农学效益等。【结果】(1)对照处理未追施化学氮肥,产量仍达到较高水平,冬春季出现了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而减产的现象。(2)传统氮素管理每季的氮肥追施量为600kgN·hm-2,灌溉量约7500m3·hm-2,不合理的水氮管理造成每年1416kgN·hm-2的表观氮素损失;与传统处理相比,推荐氮素管理每季番茄氮肥追施量减少50%,全年氮肥损失量减少32.2%;优化氮素管理两季番茄氮肥追施量为314和12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忠红 周建斌
测定了山西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年限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和全钾)和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种植年限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且相关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产中应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全氮、全磷盈余,全钾耗亏,全量养分关系失衡成为土壤肥力提高的障碍因子;速效养分累积明显;土壤pH值明显低于大田土壤,有酸化趋势;土壤电导率较高,但未达到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平。表明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和各种形态养分的动态变化可能会导致土壤功能发生转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学勋 孙笑梅 孙利华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计算机对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籽棉产量、亩成铃数学模型。筛选出麦套夏棉高产优质的综合栽培措施为:密度8340~8650株/亩,单株留果枝6个,亩喷施缩节安4.34~4.96g,亩施纯氮8.03~9.00kg、纯磷2.68~3.01kg。四因子对籽棉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留果枝数>种植密度>喷施缩节安量>施氮、磷肥量;影响的效应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互作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根据亩成铃模型解析:种植密度和单株留枝数对亩成铃的效应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喷施缩节安和施氮、磷肥对亩成铃的效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四项栽培措施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中英 王艺 吕晓燕
果树的设施栽培山西农业大学王中英王艺吕晓燕随着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果树生产已开始注意果树的设施栽培。虽然果树的设施栽培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但较大量发展还是近20~30年。目前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较多,其中以日本发展较快,果树设施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潘义 吴凤平
文章将数据统计分组,用灰色预测分析,对不同季节的时间序列分别建立了一阶微分方程,并求出预测公式,从而得出预测值。这种模型比通常的季节预测模型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统计分组 灰色 季节波动 预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克明 张喜文 宋殿珍 刘源湘
1987~1988年在山西省屯留试点进行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谷子产量形成的密度、播期、氮、磷和农家肥五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应以及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互作效应.优化方案经1988和1989年的示范对比和小面积推广,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旱地 谷子 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产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翔 康红梅 唐菁 潘会堂
该文对 10个引进切花月季品种与 4种栽培基质进行了研究筛选 .结果表明 ,在现代化温室环境条件下 ,‘BlackBeauty’、‘Dream’、‘Frisco’、‘GoldenGate’、‘Escimo’5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是中型花品种的推广品种 .4种无土栽培基质的筛选试验得出 ,岩棉栽培的切花月季在生产初期 (10个月的产花期 )的产量最高 ,‘BlackBeauty’、‘Dream’、‘Frisco’、‘GoldenGate’、‘Escimo’的产量分别达到 2 4 2 0、2 1 2 0、2 4 90、2 0 5 0、2 0 6 0枝 株 ,切花品质最好 ;泥炭、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颖 王金春 薛庆林 马德伟 冯蕾 孟静
本文对国内外设施中CO2施肥技术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设施栽培中CO2浓度的变化规律,重点介绍CO2施肥的适宜时期、具体时间、施肥技术,以及温度、光照、矿质营养等环境因素对CO2施肥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CO2施肥 技术 环境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东升 李宪利 耿莉
国外果树设施栽培的现状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高东升李宪利耿莉果树设施栽培作为露地栽培的特殊形式,主要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设施,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CO2、O2、土壤等),达到果树生产目标的人工调节。果树设施栽培不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勤 杜红岩 杜兰英 杨绍彬 李福海
以5年生华仲6号杜仲良种为材料,研究果园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施肥配方对杜仲生长和结果的影响。试验将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以N、P2O5和K2O的质量分数共进行16个配方。调查每处理当年新梢生长量、坐果率、果实千粒质量、单株产果量及第2年单芽开花数和坐果率,并进行含胶率和产胶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配方对杜仲的当年生长、结果及第2年坐果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当年新梢生长量提高14.1%~25.0%,当年坐果率提高16.2%~21.8%,果实千粒质量提高3.4%~11.1%,当年单株产果量提高15.4%~67.0%,单株产胶量提高12.0%~68.7%,第2年单芽开花数提高12.8%~19.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