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1)
2023(11107)
2022(9387)
2021(8375)
2020(6857)
2019(15093)
2018(14647)
2017(26491)
2016(14832)
2015(16151)
2014(15025)
2013(14351)
2012(12763)
2011(11431)
2010(11401)
2009(10346)
2008(9734)
2007(8519)
2006(7402)
2005(6301)
作者
(43911)
(36512)
(36280)
(34212)
(22896)
(17626)
(16232)
(14250)
(14041)
(12787)
(12389)
(12192)
(11765)
(11496)
(11404)
(11281)
(11235)
(10861)
(10672)
(10451)
(9442)
(8863)
(8776)
(8410)
(8306)
(8225)
(8063)
(7830)
(7521)
(7477)
学科
(49515)
经济(49449)
管理(39471)
(36563)
(28634)
企业(28634)
方法(21878)
数学(19290)
数学方法(19054)
(16704)
中国(14729)
(13416)
业经(12575)
(12210)
(12097)
贸易(12092)
(11789)
农业(11348)
理论(9923)
(9374)
地方(9077)
环境(8695)
技术(8663)
教育(8286)
(8175)
财务(8164)
财务管理(8147)
企业财务(7689)
(7677)
(7677)
机构
学院(198274)
大学(195474)
(75362)
经济(73789)
管理(70563)
研究(70218)
理学(61753)
理学院(61023)
管理学(59637)
管理学院(59335)
中国(49876)
科学(47417)
(45605)
(40888)
业大(37148)
(37003)
农业(36753)
研究所(34291)
(32424)
中心(31343)
(30000)
财经(26188)
(26025)
(25863)
师范(25371)
技术(25281)
北京(24894)
农业大学(24335)
(23954)
(23366)
基金
项目(143180)
科学(110908)
基金(101930)
研究(98301)
(93330)
国家(92549)
科学基金(77361)
社会(61497)
(58512)
社会科(58237)
社会科学(58220)
基金项目(53731)
自然(52408)
自然科(51259)
自然科学(51238)
自然科学基金(50337)
(49839)
教育(47012)
资助(41059)
编号(38839)
重点(33552)
(31145)
(31098)
(30219)
成果(29394)
计划(29168)
创新(29021)
科研(28456)
课题(28395)
(26644)
期刊
(78589)
经济(78589)
研究(52940)
中国(42095)
学报(41847)
(40985)
科学(34864)
大学(30207)
学学(28846)
农业(28532)
教育(27495)
管理(24958)
(24329)
技术(16675)
(15648)
业经(14646)
(14410)
金融(14410)
经济研究(14189)
财经(12282)
业大(12186)
(11433)
(10653)
农业大学(10401)
科技(10357)
问题(9947)
商业(9225)
(8895)
职业(8858)
技术经济(8506)
共检索到285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海林  李杰  叶广英  王再花  
【目的】探究温室设施栽培下氮素水平对金钗石斛营养和开花品质的影响,为金钗石斛精准设施栽培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金钗石斛小苗(出瓶8月龄)和大苗(出瓶16月龄)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氮素水平处理(清水对照CK、1/3N、1/2N、1N、1.5N)下的地上部分营养元素(N、P、K、Ca、Mg)和茎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开花情况,并检测了1N处理下植株的形态指标变化。【结果】除叶数外,大苗和小苗在7月至次年3月期间冠幅、假鳞茎高、假鳞茎粗、叶长和叶宽均无显著变化。小苗不同处理间N、P、K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总体一致,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Ca元素含量变化与之相反,Mg元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同一营养元素在不同月份的含量差异显著。大苗不同处理N、P、K元素含量先升后降,而Ca、Mg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与小苗相同。小苗和大苗多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1/2N、1/3N和1N处理利于金钗石斛大苗和小苗茎多糖的积累,且11月底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金钗石斛大苗的始花期逐渐推迟,其中1/3N处理的始花期最早,大苗1N处理的开花率和平均单株花朵数最高,但1/3N处理与之接近。【结论】氮素对金钗石斛生长后期(7月份以后)形态指标影响不大,但对营养生理和开花品质有显著影响,成熟期之后减氮(1/3N)施肥不仅节肥而且可提早花期,开花品质也较好。不同氮素处理下茎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减氮(1/2N和1/3N)处理亦利于茎多糖的积累,且11月下旬适宜采收。研究结果可为金钗石斛的精准设施栽培、花期调控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兵  李俊良  陈清  刘庆花  王静  
【目的】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适宜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传统氮素管理、优化氮素管理和推荐氮素管理。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番茄产量、氮肥追施量、氮素损失量、化学氮肥和灌溉水农学效益等。【结果】(1)对照处理未追施化学氮肥,产量仍达到较高水平,冬春季出现了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而减产的现象。(2)传统氮素管理每季的氮肥追施量为600kgN·hm-2,灌溉量约7500m3·hm-2,不合理的水氮管理造成每年1416kgN·hm-2的表观氮素损失;与传统处理相比,推荐氮素管理每季番茄氮肥追施量减少50%,全年氮肥损失量减少32.2%;优化氮素管理两季番茄氮肥追施量为314和12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春霞  陈振楼  邱琴  黄忆红  尹君  张家训  李春华  茅国芳  
在上海浦东新区唐镇农业示范基地3年西瓜重茬的5年棚内进行了西瓜氮肥减量与盐渍化等的相关试验,以研究对西瓜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肥力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氮肥减量是可行的,一次施足基肥,膨果期不再施肥,以水吊肥也是可行的。氮肥减量处理区西瓜最终在单株结瓜数、单瓜重、每公顷产量及中心糖度各指标上,均好于常规施肥处理区,表明氮肥用量可明显减下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勇  李春玲  邹远鹏  黄先彪  彭抒昂  邓秀新  
以黔阳无核椪柑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07和2008年采用大棚、遮阳网等简易设施和地面覆膜措施,研究简易设施对椪柑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延迟采收过程中,各简易设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浮皮空间率,大棚和遮阳网之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成熟期的推移,各处理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对照处理后期有下降趋势;成熟后期大棚和遮阳网覆膜处理的果实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2种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2a中各简易设施处理果实的柠檬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成熟后期酸含量要高于对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多  黄丹枫  杨延杰  董梅  
在设施基质栽培条件下,低浓度营养液不利于网纹甜瓜植株的生长;高浓度营养液使植株营养生长过旺,产量品质变劣。过高或过低浓度的营养液对网纹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是由与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有关的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为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基质栽培网纹甜瓜的最适营养液浓度的EC值为:定植-授粉1.40 mS/cm,授粉-网纹形成1.56 mS/cm,网纹形成-果实成熟2.63 mS/cm。在生产中,应按生育期分期施肥,定植-营养生长期N∶K为1.05∶1,座果期-采收为0.53∶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梁国玲  马祥  
了解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施肥和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对燕麦栽培草地各器官生物氮素储量的影响及动态变化,为燕麦栽培草地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高寒区燕麦栽培草地在品种、施肥和混播处理下的生物氮素储量。结果表明,对燕麦混播栽培草地群落而言,地上和地下生物氮素储量均受品种、施肥和混播共同作用影响,其中品种、施肥和混播比例均显著影响燕麦草地植物各器官氮素储量,品种主要影响燕麦茎和花序生物氮素储量,施肥主要影响燕麦叶生物氮素储量,品种和施肥共同影响燕麦根生物氮素储量;混播主要影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茎、叶和根生物氮素储量。选用青海甜燕麦、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和混播75 kg·hm–2箭筈豌豆处理下,乳熟期地上、地下总生物氮素储量分别可达128.60和13.20、112.45和10.08、122.20和11.30 kg·hm–2。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群落地上总生物氮素储量呈增加变化,地下总生物氮素储量则呈下降变化;燕麦地上、茎、叶和根生物氮素储量分别呈增加、"先增后降"、"先增后降"和下降的变化;箭筈豌豆地上总生物、茎生物、叶生物氮素储量呈增加变化,而箭筈豌豆根生物氮素储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放  王媛  关维刚  周建斌  
【目的】为旱地土壤的水肥调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03~05利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常规对照(不覆盖无灌溉)、覆膜(覆盖地膜)和覆草(覆盖秸秆,4 500kg/hm2))和施用氮肥(施用纯N 0,120 kg/hm2)对土壤水分、温度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覆盖秸秆和地膜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覆盖地膜明显地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而覆盖秸秆后,土壤温度一直处在较低水平。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用氮肥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硝态氮淋溶量及土壤氮素矿化量。施用氮肥后,3种栽培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文斌  张玉飞  李毅志  范文丽  舒黎黎  李天来  杨宇  
在香菇生产中,为了满足香菇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实现提质增效,在覆盖材料上寻找一种新型棚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讨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应用效果,在辽宁地区香菇生长关键时期(大暑和白露节气期间)分别测定PEP绿白膜和PVC膜为覆盖材料的2栋大棚内环境因子(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检测香菇主要品质指标(菇型、颜色、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以期为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的优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以提高辽宁地区夏季香菇生产的水平及产品品质。试验结果表明:7月末(大暑节气),与PVC膜处理相比,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大棚内中午最高温度降低1.6~2.1℃,光照强度由5088lx降至279lx,空气相对湿度由50.1%提高至73.2%;9月初(白露节气),使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由60.4%提高至71.0%。PEP绿白膜处理对棚内CO2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香菇品质检测结果表明,以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香菇个体大(PEP处理比PVC处理盖径增加17.1%,单菇鲜重增加37.9%,单菇干重增加45.4%)、菇型正、菇体颜色浅、菇柄较长,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但呈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较低,风味不如PVC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在辽宁地区夏季香菇设施栽培中,采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以期增产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和其他栽培措施,以期提高香菇的口感风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鑫虎  马静  李仲峰  初金鹏  徐海成  贾殿勇  代兴龙  贺明荣  
【目的】基于2009—2010小麦生长季开始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数、麦田氮素供需平衡状况、氮素吸收利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共设置当地农户模式(T1)、农户基础上的改良模式(T2)、不计生产成本的高产更高产模式(T3)和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模式(T4)4个栽培模式。【结果】历经13个小麦-玉米生长季后,T1、T2、T3、T4模式小麦播前容重分别降低6.21%、9.80%、12.25%和13.56%,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1.88%、26.80%、32.05%和36.39%,全氮含量分别提高34.16%、12.38%、39.60%和20.79%,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47.85%、48.87%、74.49%和62.21%,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62.73%、36.56%、297.93%和68.68%,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4.36%、40.00%、221.20%和59.60%。0—100 cm土层无机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3.96%、10.32%、52.77%和19.49%。pH分别从最初的7.50下降至6.28、6.68、5.35和6.64。2020—2022生长季4个栽培模式间籽粒产量和氮素的吸收利用差异显著。与T1模式相比,T2、T3、T4模式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4.14%、27.65%、22.52%,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54.80%、19.97%、49.1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2.95%、37.54%、48.15%,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49.76%、11.62%、44.14%,氮素表观损失率分别降低24.63%、11.62%、26.68%。T4模式开花期的整株和成熟期的穗子处于氮素供需平衡。【结论】历经13个小麦-玉米生长季后,4个栽培模式0—20 cm土层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表层土壤容重降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升高,0—100 cm土层无机氮积累量相应升高。与其他3种模式相比,T4模式更有利于实现土壤理化性状、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协同改善,但其氮肥利用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在现有基础上仅通过降低施氮量无法实现其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进一步协同优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中英  王艺  吕晓燕  
果树的设施栽培山西农业大学王中英王艺吕晓燕随着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果树生产已开始注意果树的设施栽培。虽然果树的设施栽培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但较大量发展还是近20~30年。目前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较多,其中以日本发展较快,果树设施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辉  须晖  李天来  梅丹娜  
以园土为对照,研究处理A(园土:玉米芯=1∶2)、处理B(园土:玉米秸=1∶2)和处理C(园土:稻草1∶2)不同营养土栽培对番茄生长特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番茄营养生长势弱,品质较差,不适合番茄栽培。处理B叶片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19739kg.hm-2)。处理C品质最优,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8%,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72.81μg.g-1,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从番茄产量和品质角度考虑,处理B和处理C较适合番茄栽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元松  彭福田  张亚飞  齐玉吉  王贵芳  王新亮  束怀瑞  
【目的】探讨增氧栽培对桃幼树根系构型及根系氮素代谢的影响,为探明氧气在桃树根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2年生桃品种‘春美’为试材,试验采用的增氧栽培装置为硬质塑料盒,底部有大小均匀的小孔。设置每3 d通气增氧1次,以不通气为对照,共2个处理。每隔20 d测定不同处理桃幼树生长期土壤氧气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桃幼树根系活力、根系全氮含量以及根系转氨酶活性;新稍停止生长后,使用专业版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构型参数。分析增氧栽培对土壤氧气含量、桃幼树根系构型、根系活力以及根系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增氧栽培显著提高了土壤氧气含量;增氧栽培桃幼树根系总长度、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白嫆嫆  高艳明  李建设  王兰  张雪  刘军丽  
以营养液膜栽培(nutrient film technique, NFT)番茄京番‘302’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Jingfan302’为试材,设置了不同营养液配比[日本园试1.0单位(ck)、日本园试2.0单位(TA)、日本园试1.0单位添加氯化钙(TB)、日本园试1.5单位调整钾氮比(TC)],共计4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矿质元素累积量的吸收与分配、品质和产量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TB处理可显著促进番茄植株茎粗的生长;相对于其他处理,TB处理下番茄各部位干物质量、植株不同部位各矿质元素累积量明显提高。各矿质元素累积量在植株体内排序为钾、氮、钙显著高于钠、镁、磷,各元素在不同部位中均以叶身、茎、叶柄大于果柄和根,氮元素主要向果柄分配,磷、钠主要向根和茎分配,钙和镁主要向叶身、茎和根分配。各处理均能提高番茄的品质,相较于其他处理,TB处理的单株产量提高了4%~13%。综上,TB处理不仅可以增加植株部位干物质量,促进矿质元素的累积量,还可以提高营养液膜栽培番茄产量,提升番茄的风味物质。图2表5参2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阳  周建斌  郑险峰  赵满兴  李生秀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半旱地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了补灌、覆草和垄沟等栽培模式及0,120,240 kg/hm2施氮水平,对冬小麦连续2年(2004和2005年)不同生长期各部位氮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在补灌模式下,2004和2005年成熟期冬小麦叶片和茎秆的氮素累积量较其他模式低,氮素分配率也较低,而籽粒的氮素分配率较高;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各生长时期冬小麦叶片、茎秆、颖壳和穗轴以及籽粒的氮素累积量,当氮肥施用量由120增加到240 kg/hm2时,除籽粒外,成熟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咏莉  李萍萍  
本文研究了黄瓜栽培条件下,醋糟、牛粪和菇渣不同体积配比基质(纯醋糟C,醋糟+菇渣CG,醋糟+牛粪CN和醋糟+菇渣+牛粪CGN)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质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受不同原料配比和黄瓜生长的双重影响。随黄瓜生育期的推进,CG处理脲酶活性一直呈递减趋势,蔗糖酶活性呈前期比较稳定、后期略有上升的趋势;C、CN和CGN处理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规律比较相似,均呈前期逐渐升高而后期逐渐下降的特征。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的变化较为一致,但基质处理间存在差异。C处理二者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其他3个处理呈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动态。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氮素含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