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3)
2023(3298)
2022(2434)
2021(2551)
2020(1926)
2019(4406)
2018(4623)
2017(6702)
2016(5068)
2015(5934)
2014(6206)
2013(5294)
2012(5011)
2011(4908)
2010(5459)
2009(4596)
2008(4679)
2007(4517)
2006(4218)
2005(4059)
作者
(12363)
(10160)
(9926)
(9794)
(6578)
(5003)
(4731)
(4196)
(3914)
(3816)
(3538)
(3534)
(3466)
(3387)
(3338)
(3277)
(3193)
(3032)
(3028)
(2998)
(2969)
(2653)
(2518)
(2476)
(2417)
(2386)
(2352)
(2201)
(2099)
(2080)
学科
教育(19085)
中国(11162)
(11081)
经济(11069)
管理(8524)
理论(7996)
(7690)
教学(6062)
(6021)
(6020)
企业(6020)
(4544)
(4341)
发展(4100)
(3977)
(3648)
(3562)
思想(3521)
研究(3405)
业经(3362)
政治(3334)
高等(3306)
(3298)
改革(3223)
农业(3108)
思想政治(3070)
政治教育(3070)
治教(3070)
德育(3045)
学校(3042)
机构
大学(72816)
学院(67081)
研究(27461)
教育(27422)
(21851)
师范(21809)
师范大学(18086)
(17698)
(17553)
经济(16851)
科学(15389)
管理(15257)
(14076)
中国(13873)
(13000)
研究所(12580)
北京(12398)
职业(12362)
理学(11937)
理学院(11611)
技术(11338)
管理学(11238)
管理学院(11048)
(10732)
教育学(10714)
中心(10248)
(10126)
(9363)
职业技术(8446)
财经(7986)
基金
研究(34208)
项目(33733)
科学(27496)
教育(24933)
基金(19644)
社会(18367)
成果(18158)
编号(17232)
社会科(16971)
社会科学(16964)
课题(16171)
(15671)
国家(15324)
(14683)
(14651)
(14278)
科学基金(11836)
规划(11295)
(10422)
项目编号(10180)
(10178)
研究成果(9647)
(9497)
(9461)
阶段(9444)
(9429)
重点(9373)
年度(9117)
教育部(8894)
基金项目(8844)
期刊
教育(47322)
研究(35424)
(25314)
经济(25314)
中国(24771)
职业(11389)
技术(10100)
学报(9859)
(9412)
大学(8793)
科学(7792)
技术教育(7368)
职业技术(7368)
职业技术教育(7368)
(7250)
学学(6212)
(5999)
论坛(5999)
管理(5953)
财经(5600)
高等(5473)
成人(5017)
成人教育(5017)
图书(4937)
农业(4934)
(4931)
高等教育(4851)
(4589)
(4122)
金融(4122)
共检索到122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斌  
20世纪下半叶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 STS教育在西方国家同时兴起。 STS教育的取向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主旨在诸多方面是一致的 ,STS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后现代科学观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是 ,后现代主义在矫枉过正之时 ,却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烙上了浓厚的泛神论 ,非理性主义色彩。STS教育在构建理念与实践时 ,自觉地摒弃了这些消极因素 ,这就是两者本质的区别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晓  黄志成  
基于对后现代主义教育主张的理解,STS教育在多层面上体现出后现代性:STS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蕴含着后现代性;STS教育追求主体个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开放、多元,在教学中关注"对话"与交往,这些都显现出了STS教育的后现代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王晓丹  
社区教育自组织是以居民的自愿性为核心,依靠社区自我的力量由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自我学习组织。社区教育自组织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出现的,如权威中心、行政中心、社区居民学习的被动性等问题。社区教育自组织在价值诉求上追求睦邻、守望、归宿;在组织存在上倡导平等、交互、妥协;在组织秩序中体现自治、多元、动态。这些理念,与后现代哲学所倡导的去中心、去权威、尊重多样性、追求差异性等的观点一致,凸显出丰富的后现代哲学意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邓云洲  
本文简要评述后现代主义理论特征与伦理道德观,及其在道德教育上的一些重要意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樊凡  
成人需要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现代社会中时有表现的成人学习的功利化、被动式和两段式等异化现象,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线性”“系统”和“封闭”的学习观,在“高度现代化”的后现代主义时代,解构与超越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成人学习也势必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持续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将会伴随人们的一生,从而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知识爆炸以及不确定性,也让闲暇和碎片化时间得以被充分利用。因此,让学习融入成人的生活,并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促进成人在快速多变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才能切实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岭  
人的自由的实现需要具备劳动、生存、生活与发展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职业教育。同时人具备可教性,现代职业教育是实现人自由的必由之路,自由与现代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兼容统一。现代职业教育自由的意蕴从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基于人自由潜能的现实生活人教育、走向人的自由的终身教育、为了人的自由的普职融合教育。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秀辉  
市场泡沫是对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一种历史否定,后结构主义先驱巴塔耶以"普遍经济"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发展的"有限"模式,二者有着内在气质的贯通。从巴塔耶的视角考察市场泡沫的后现代内涵,既能给予市场泡沫全新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定位,又能为超越现代经济的有限性提供可行思路。市场泡沫作为一种异质性,它与现代经济彻底决裂,却也开启着新的可能;作为耗费,它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和生命活力的体现,也是经济运行的另类调节;作为"消尽",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欲望最深处,与整个人类社会共栖共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温恒福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是从文明更替的维度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思想与实践。其目的是创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理论,促进后现代教育改革,建设更加美好的后现代教育世界。有机哲学作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方法论主要表现为机体存在论、过程本体论、创造本性论、整体效能论、积极中庸论、有机整合改革论与和谐共生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具体观点与内容主要表现在它对现代教育的批判和它的人性假设、教育目的、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将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晓  
本文在阐述STS及STS教育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技术的现代发展,按照当代教育理论,深入剖析了STS教育的特点:STS教育不仅反映了当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即系统综合、开放动态、发展的思维方式;而且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情景体验、强调对话交流为核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科学教育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近代科学传入与科学教育兴起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我国科学技术传统又具有特殊性,这对当前现实的科学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自20世纪60、70年代后,世界科学教育出现新的趋向;各种新的课程理论纷至沓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科学理论不断提出,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科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适逢难得的机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毓信  
文章首先对"后现代课程建设"的两种可能定位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意义即是能促进我们对于已有工作的自觉反思。其次又具体地论及了后现代主义对于数学教育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我们既应充分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则又注意防止在这一方面任何可能的片面性或绝对化立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炜  
后稷作为周人始祖形象的出现 ,不仅本身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而且在这一形象的衍变中 ,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呈现出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意蕴。后稷这一形象对于当年教稼园所在地 ,今天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来说 ,无疑具有了新的时代文化气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金祥  
20世纪30年代,何思源在大力发展山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职业教育改革。他主张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考虑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体现地域特色。启示在于: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紧密联系社会,加强实践,并且以人为本,做到因地制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课程无论是理解成学科还是进程,都只停留在"点"或"线"的思维层面,还没有整体性地把握课程内涵,教学活动成为限制在静态"跑道"上的程式化演进,学生主体得不到尊重。职业教育课程本质上具有"空间"意蕴,综合职业能力是在课程视域下创设的"空间"场域中实践与交互生成的。课程建设需要构建物质空间、主题空间和人化空间,课程设计要从任务设计走向情境设计,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设计,从传统课堂设计走向无边界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