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7)
2023(6168)
2022(5047)
2021(4831)
2020(3837)
2019(8468)
2018(8499)
2017(15334)
2016(8478)
2015(9515)
2014(9540)
2013(9003)
2012(8757)
2011(8116)
2010(8599)
2009(8256)
2008(8667)
2007(7937)
2006(7206)
2005(6732)
作者
(26078)
(21931)
(21758)
(20724)
(14112)
(10458)
(9749)
(8409)
(8264)
(8062)
(7758)
(7490)
(7245)
(7041)
(6913)
(6661)
(6330)
(6326)
(6235)
(6202)
(5678)
(5384)
(5225)
(5222)
(5025)
(4928)
(4919)
(4691)
(4368)
(4354)
学科
(35422)
经济(35379)
管理(24390)
(19077)
(17641)
企业(17641)
方法(13343)
(13151)
理论(11483)
中国(9909)
业经(9879)
(9573)
教育(9561)
环境(9328)
(8599)
数学(8395)
数学方法(8201)
(6945)
(6722)
地方(6679)
农业(6419)
(6362)
(6140)
金融(6138)
生态(6118)
(5858)
银行(5842)
(5675)
(5391)
(5371)
机构
大学(138014)
学院(135799)
(48838)
研究(48670)
经济(47656)
管理(44783)
理学(37970)
理学院(37311)
管理学(36361)
管理学院(36092)
中国(34772)
科学(31697)
(30460)
(25365)
(24746)
(24416)
师范(24254)
研究所(23261)
(21716)
(20534)
中心(20203)
财经(19711)
师范大学(19616)
北京(19530)
业大(18257)
(17673)
(17590)
(17079)
农业(15874)
经济学(15507)
基金
项目(84038)
科学(66153)
研究(63788)
基金(59714)
(52270)
国家(51741)
科学基金(43251)
社会(40175)
社会科(37726)
社会科学(37711)
(32866)
基金项目(31128)
教育(30146)
(28361)
自然(26650)
编号(26395)
自然科(25898)
自然科学(25887)
自然科学基金(25412)
成果(23597)
资助(23505)
重点(19995)
课题(19301)
(18415)
(18275)
(16953)
(16316)
(16285)
国家社会(16193)
大学(15922)
期刊
(63661)
经济(63661)
研究(44310)
中国(26569)
学报(24897)
教育(23982)
科学(22164)
(19405)
(19181)
大学(18807)
学学(17352)
管理(17203)
农业(13235)
财经(11606)
(10334)
金融(10334)
(10111)
业经(9616)
技术(9538)
经济研究(9099)
图书(8492)
(8368)
问题(8282)
资源(7364)
(6866)
书馆(6578)
图书馆(6578)
(6333)
现代(6317)
(6278)
共检索到208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声怡  邓燕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立华  刘岸  杨元  
对明式家具的研究不应仅局限在技艺层面,更重要的是其设计思想以及对当代设计的影响。明式家具技艺从设计到制作都系统地体现了生态文化思想。明式家具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是中国先哲道法自然造物思想的经典之作。明式家具节省和爱惜珍贵材料,使其材料性能发挥至极致,整个制作过程在充分尊重木材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独具匠心,既克服了木材的缺陷,又使产品浑然一体。明式家具的装饰十分考究,均以自然元素为主,装饰技艺与题材的自然美相得益彰。明式家具既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生态文化观的集大成者。在木材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明式家具的生态文化观对于当代家具设计尤其是实木类木质家具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赖以柱  蒋常香  余文玉  
重视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实现高职学生和谐发展的一个维度。本文深入分析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试图阐述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基本对策。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处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辩证关系,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文化思想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是根基,锚定了当代中国文化前进的正确航向;坚持从文化的深厚历史纵深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龙去脉,夯实了“走自己的路”的文化根基;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拓展人类文明新图景提供了根本途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贡献,在实践层面不仅具有深厚的本土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了坚实的精神力量支撑,更具有强烈的世界视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伍晓明  
本文简述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伊格尔顿在其有关文化的若干专著中对这一观念的意义和历史所做的出色分析。在汉语中谈论西方作者在自己语言中所讨论的文化观念,我们需要对所谓文化差异予以充分注意,因为现代汉语中我们所熟悉的"文化"一词其实已经是英语"culture"(或法语culture、德语Kultur)一词的翻译。伊格尔顿对"文化"这一观念的分析首先是对其所包含的一系列二元对立的解构,从人们所习惯的文化与自然的对立开始。在转而分析这一观念的历史时,伊格尔顿描述了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文化"如何从"文明"的同义词转变为反义词。在十九世纪,"文化"一词最终成为"对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名称"。本文最后的部分提示了阅读伊格尔顿的文化论述对于我们思考自身的文化问题的可能启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虹  刘晓陵  胡谊  
机能性系统分析是维果斯基理论框架中一个核心内容;其分析对象是人类高级心理机能,以及起中介作用的各类文化工具和心理工具;其分析视角主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具体考察高级心理机能的起源与发展;其分析过程则是探讨个体如何通过与社会过程的互动,以质性转化方式来形成特定的高级心理机能。由此出发,可以引申出教育心理学中相应的能力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转变,有助于开发出真正符合社会文化思想的有效教育方法与举措。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声怡  陈训明  王玉玲  谢向英  
笔者基于东方管理文化,凝炼出S文化观来观瞻中国新农村建设,其探究核心是以建设和谐乡村为切入点,其创新点是以"和谐度"为视角来探索、研析各种矛盾的最佳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三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文化、城乡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三个主体"的协调(政府、社会和个人)、"四个关系"的统筹(人与自然、社会、人、自身的和谐关系),进而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各种决定要素和资源配置的"最佳值"和"黄金态"的把握,其理论基础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一脉相承又自成体系,可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庆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代国际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职业院校必须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沛林  
文化旅游地规划的理论问题一直是旅游规划界忽视的重要问题。受启发于英国历史地理学家达比(Darby)的"景观连续断面复原"理论,文章提出文化旅游地规划的"景观信息链"(LIC)理论,在具体分析其"一目标、三要素、两途径"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以我国南方的王村古镇和北方的碛口古镇为例,进行了该理论的实证运用研究,并对当前的历史文化旅游地规划提出了六点有益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鹤进  
当下,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生态价值观教育也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原因,并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存在的教育内容缺失、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环境贫乏等问题,提出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应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化生命价值意义生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环境,完善意识形态吸引力等措施。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笑龙  
习近平关于中国历史的重要论述,体现出其鲜明的历史观,如注重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强调历史的实践性;研究历史、认识历史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视历史人物的精神信念;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等等。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史、国史研究、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与恩格斯、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们对于历史理论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习近平的历史观形成的理论背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燕如  
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目前世界范围,尤其是我国职教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重视核心能力培养的原因,剖析了核心能力的重要特征,阐释了我国核心能力的目标内容,探讨了核心能力培养需要采取的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徐建华  
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宏观环境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和面临的生态重建机遇及挑战。认为生态威胁已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 ,生物多样性退化速度惊人 ,许多物种频频告急 ,诸多脆弱生态区域先后沦为生态灾难区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跨国生态掠夺仍在继续 ,惊人的生态破坏加剧着生态贫困与经济贫困 ,生态重建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生态安全战略成为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社会生态学与地生态学理论作为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国家的富强,必然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迅  丁玲  
以网络文化为基础的微文化,一方面形式多样有吸引力,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也存在着对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不利的信息。借力微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能借助这个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加强思政工作者微文化素养,适应微文化工作模式;同时也要利用意见领袖极强的舆论引导作用发好主流声音。在复杂的网络时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占领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尽可能发挥微文化的正向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