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87)
2023(15112)
2022(12404)
2021(11557)
2020(9787)
2019(21677)
2018(21206)
2017(40043)
2016(21744)
2015(23668)
2014(22775)
2013(22730)
2012(20926)
2011(18826)
2010(18743)
2009(17709)
2008(17925)
2007(16096)
2006(13978)
2005(12848)
作者
(62684)
(52439)
(52392)
(49315)
(33383)
(25296)
(23203)
(20305)
(19809)
(18658)
(18142)
(17366)
(16920)
(16829)
(16450)
(15863)
(15477)
(15363)
(15098)
(15036)
(13063)
(12849)
(12651)
(11987)
(11707)
(11688)
(11676)
(11449)
(10489)
(10378)
学科
(94764)
经济(94660)
(90601)
(82362)
企业(82362)
管理(77198)
方法(41448)
数学(32551)
数学方法(32329)
业经(30797)
(30589)
(28757)
中国(26658)
(22181)
财务(22167)
财务管理(22142)
技术(21588)
企业财务(21068)
农业(20546)
(20240)
(19520)
贸易(19506)
(19064)
(16920)
(16532)
理论(16495)
(16437)
(15840)
(15367)
银行(15326)
机构
学院(314775)
大学(312868)
(139336)
经济(137183)
管理(123001)
研究(107017)
理学(105892)
理学院(104802)
管理学(103499)
管理学院(102904)
中国(84449)
(65295)
(64199)
科学(63886)
(58088)
(54362)
财经(51426)
研究所(49423)
业大(47148)
中心(47122)
(47062)
(46621)
农业(45992)
经济学(43576)
北京(41050)
经济学院(39317)
财经大学(38208)
(37627)
(36598)
(36560)
基金
项目(206883)
科学(165155)
基金(154242)
研究(147778)
(136574)
国家(135377)
科学基金(116284)
社会(99138)
社会科(94249)
社会科学(94226)
基金项目(81154)
(79567)
自然(74758)
自然科(73173)
自然科学(73150)
自然科学基金(72029)
(66941)
教育(66115)
资助(61834)
编号(55182)
(49145)
重点(46884)
(46606)
(45565)
创新(45101)
(44601)
成果(43671)
国家社会(42638)
教育部(40103)
科研(39545)
期刊
(153147)
经济(153147)
研究(94364)
中国(61729)
(53584)
(53467)
学报(52039)
管理(51219)
科学(48954)
大学(39381)
学学(37644)
农业(36386)
(29930)
金融(29930)
财经(27778)
教育(27049)
经济研究(25995)
技术(25989)
业经(25328)
(24127)
(23175)
问题(20341)
(18342)
技术经济(18190)
世界(17064)
国际(16151)
科技(15986)
(15575)
现代(15122)
商业(14920)
共检索到471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陆企业创新呈现出先负后正的变化过程,即在外资进入的头几年会对大陆企业创新产生负向效应,而到后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则由负转正,亦即最终会促进大陆企业创新。同时,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陆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相比国有企业,引进外资更有效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在来源地不同的外资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港澳台资,来自于发达经济体的外资对企业创新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引进外资的方式上存在差异,相对于独资方式,以合资(作)方式引进外资对企业创新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引进外资对高技术行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高技术行业的影响较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利娟  
异质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来源,是租金创立的基础。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对本土企业的决策创新机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本土企业优化生产组织效率和创新管理决策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蕾  
文章在Mel i t z(2003)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多重异质性,使用中国企业的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Pr obi t模型对影响中国本土出口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出口企业的创新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企业规模、人力资本、企业年龄、资本密集度等因素对出口企业的创新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彦莉  郭继鸣  
本文对2001—2007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FDI后向关联对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具有后向关联溢出效应,通过进一步修正模型,发现FDI对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后向关联创新溢出效应呈非线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蕾  
文章以新新贸易理论模型为依托,从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出口企业的现实角度出发,对单一生产率异质性下制造业行业中国出口企业出口行为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从而试图分析在中国出口企业大多存在单一"生产率异质性"的前提下多重异质性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蕾  
文章以新新贸易理论模型为依托,从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出口企业的现实角度出发,对单一生产率异质性下制造业行业中国出口企业出口行为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从而试图分析在中国出口企业大多存在单一"生产率异质性"的前提下多重异质性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其淋  
本文以中国政府2002年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所引发的外资自由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评估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外资进入不仅显著提高了创新程度,而且还有利于延长本土企业的创新持续时间。此外,我们还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专利申请数衡量创新以及采用FDI溢出指标刻画外资进入程度之后依然稳健。最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外资进入影响本土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发现研发能力增强与融资约束程度降低是外资进入促进本土企业创新的两个重要渠道。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引资政策的绩效提供了微观依据,同时对于如何有效促进本土企业创新具有一定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基于中国本土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引致进口"的特征事实,本文将企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纳入到统一的计量框架内,依靠所构建的符合中国企业进出口行为特征的多重工具变量体系,实证检验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重要发现包括:从进口角度看,进口促进了一般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抑制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区分不同所有制的情形下,进口对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更强的促进效应,而对从事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抑制效应。从出口角度看,出口未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与发达国家开展的进出口贸易均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进出口行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本土企业所遭受的全球价值链俘获效应假说,为在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旭东  
针对中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应对外部"技术封锁"能力不够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共同成长"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本土零部件使用者与本土零部件生产者只有在发展和创新中相互支持,才能培养起强大的技术能力、抵御"技术封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成肖  
本文立足于小微企业贸易机会不断增加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等中国情景,采用CMES数据从小微企业层面考察进口对中国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小微企业进口对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被小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获取。小微企业进口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为中间品进口对企业自主研发的促进作用,对技术引进的影响则不显著;中间品进口有助于企业形成新产品或新技术产出,而最终品进口有助于企业形成产品和技术外的其他方面创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方法进行的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小微企业进口通过创新意识的提升与创新资源的改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易巍  龙小宁  
高校作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加快推进其知识溢出对于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匹配中国高校专利数据与中国上市企业专利数据,构造企业与本省份高校的"技术距离"指标,利用2008—2015年2472家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高校知识溢出对异质性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研投入每增加1%,与其"技术距离"越近的本省份上市企业的研发产出将增加约2%,高校知识溢出强度与校企间"技术距离"呈倒U型关系。高校主要通过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与合作研发等知识溢出途径促进企业创新。利用各省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政策中的科研人员收益分成占比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民营企业相比,高校知识溢出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更大;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从高校知识溢出中获益最大;知识产权保护越好的地区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越大。最后,本文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创新引领作用与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韦施威  杜金岷  吴文洋  
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外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公司治理传导效应纳入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关系及作用机理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有效性、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和管理费用控制是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的3个重要传导路径。另外,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更为突出;同时,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整体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伟  韩媛媛  赵金亮  
本文从微观视野切入,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出口等因素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并将国有和民营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表明,融资约束、出口等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1)较易得到外部融资或外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容易去创新;(2)出口参与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出口的企业中,外部融资对国企的创新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民企却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致力于改善广大民企的融资环境,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周晓艳  
本文从市场分割、有效需求和企业创新三个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入手,探讨中国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是如何造成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的缺失及其内在机理。运用大样本的微观企业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中国省份地区间的市场分割行为是抑制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中国地区间的市场分割行为限制了中国本土企业通过本土市场的需求空间来实现"需求所引致创新"功能的发挥,这为深入理解中国地区间市场分割行为的危害性以及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缺失的成因,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结论但又具有重要政策含义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