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6)
2023(8264)
2022(6948)
2021(6688)
2020(5557)
2019(11947)
2018(11686)
2017(22950)
2016(12434)
2015(13653)
2014(13588)
2013(13624)
2012(12929)
2011(12041)
2010(12809)
2009(11820)
2008(11899)
2007(11323)
2006(10535)
2005(9578)
作者
(35636)
(30379)
(29978)
(28642)
(19138)
(14618)
(13293)
(11633)
(11530)
(11103)
(10523)
(9885)
(9842)
(9772)
(9533)
(9018)
(8896)
(8809)
(8725)
(8526)
(7716)
(7592)
(7409)
(7158)
(6968)
(6947)
(6840)
(6604)
(6169)
(6158)
学科
(53969)
经济(53911)
(51126)
(48341)
农业(34583)
管理(32985)
(25800)
企业(25800)
业经(18848)
中国(15540)
(14485)
方法(14254)
(13919)
地方(13302)
(13157)
农业经济(12453)
数学(11658)
数学方法(11474)
(11365)
及其(10976)
(10133)
贸易(10124)
收入(10099)
政策(10030)
(9909)
(9810)
银行(9806)
(9697)
农村(9679)
发展(9675)
机构
学院(186722)
大学(180358)
(81253)
经济(79537)
管理(71260)
研究(66112)
理学(60082)
理学院(59472)
管理学(58656)
管理学院(58273)
中国(53464)
(49864)
(37741)
(37572)
农业(37310)
科学(37151)
(33366)
业大(31433)
中心(31373)
(31351)
研究所(29527)
财经(28275)
(26106)
师范(25991)
(25500)
(24477)
北京(23437)
(23228)
经济学(22670)
农业大学(22504)
基金
项目(112844)
研究(89961)
科学(89215)
基金(80656)
(68685)
国家(67878)
科学基金(57826)
社会(57756)
社会科(54241)
社会科学(54226)
(45216)
基金项目(41585)
编号(39340)
教育(39115)
(36548)
自然(33702)
成果(33476)
自然科(32837)
自然科学(32829)
自然科学基金(32280)
资助(31835)
(29237)
(26874)
课题(26584)
(25592)
重点(24813)
(24412)
国家社会(23470)
(23190)
(23095)
期刊
(106484)
经济(106484)
研究(59263)
(57500)
中国(43366)
农业(38721)
(27868)
学报(27251)
科学(27143)
(25039)
金融(25039)
管理(23768)
业经(23674)
大学(22413)
教育(21288)
学学(21184)
(17308)
农村(15165)
(15165)
技术(15161)
农业经济(15140)
问题(15032)
财经(14542)
经济研究(13249)
(12516)
世界(12384)
(12119)
经济问题(10874)
社会(10350)
(9811)
共检索到303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云  苑军军  于乐荣  
中国农村贫困格局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调整农村减贫的战略与政策。2020之后农村贫困的治理战略需要由长期以来的"扶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新的贫困治理战略框架。2020之后中国减贫的战略目标将需要从过去长期以来通过制定不同的绝对贫困标准并继而努力超越绝对贫困标准,转变为通过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手段来缓解不平等为主要目标。2020后以防贫为主要目标的减贫政策应将现行所有的政策工具进行重新的梳理建立起相互衔接、互不重复、目标明确的新的减贫政策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萍  曾玉荣  
文章以福建23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新时期农村贫困的变化发展和主要特征,指出"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更多表现为多维贫困,具有种类表现多样性、存在方式动态性、空间分布广泛性、致贫原因复杂性等特征;其次,通过梳理"后扶贫时代"福建农村防贫减贫的难点困境,分析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着造血功能差、产业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最后提出下一步福建农村防贫减贫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20年在我国完成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整体性贫困的历史使命后,我国减贫战略方向和重点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学术界和政策层面提前研判,谋划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伟宾  汪三贵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特征。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从生产能力、市场参与和缓解脆弱性等角度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和能力,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户如果能够参加扶贫项目,其收入增长速度是非常可观的。扶贫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农村减贫的进程,缓解了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益贫性。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瞄准偏差,是导致"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原因之一,未来的农村扶贫政策需要在加强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扶贫资金的瞄准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久文  夏添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然后对城乡二元结构未打破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基尼系数区域化的设想;最后对城乡统筹下的相对贫困线设定进行现实考量,并给出设计方案。即:中国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线设定应采取两区域、两阶段方法——非沿海地区实施绝对贫困线相对化、沿海地区实施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贫困线,并每5年上调一次;2035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相对贫困标准整体进入以全民可支配收入为识别基础的阶段。未来贫困治理仍需要在工作培训、区域转型、多维和精准识别上不断提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都阳  蔡昉  
通过回顾农村贫困的变化阶段,本文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贫困分布由区域的、整体性的贫困逐渐过渡到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的构成也以边缘化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扶贫政策也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从瞄准区域的政策向瞄准个体的政策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重要。而本文的分析表明,更明确地细分贫困群体,集中使用扶贫资源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新文  
贫困是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我国农村扶贫的初始阶段是以经济政策为主导策略的路径,社会政策在经济发展面前处于落后甚至附属的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政策的建设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本文认为,在农村扶贫过程中,社会政策的建设应该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尤其在需要层次、社会参与、能力培养、资产建设以及社会资本等层面上凸显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严瑞珍  
坚持正确扶贫战略加大农村扶贫力度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严瑞珍据1995年统计资料,我国农村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有6,500万。近年来,每年脱贫人口约为500万人。按这个脱贫进度看,到本世纪末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规定的目标,难度还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瑞珍  
坚持正确扶贫战略加大农村扶贫力度严瑞珍据1995年统计资料,我国农村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有6500万,近年来,每年脱贫人口约为500万人。按这个脱贫进度看,到本世纪末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规定的目标,难度是很大的,必须要在今后加大扶贫...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苗齐  钟甫宁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增博  孙庆刚  王芳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顽疾,美国贫困救助制度的完备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贫困的异同点,结合美国以家庭为单位的贫困救助体系——劳动贫困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妇女儿童家庭以及低收入家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借鉴其经验,为完善中国贫困救助体系,推动精准扶贫和2020后反贫困工作在贫困救助立法、贫困线制度、鼓励就业分类救助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方面提出了合理科学的参考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秋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4至今)四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基数快速减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中国实施的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何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扶贫资金、调动扶贫对象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孝勇  赖景生  寸家菊  
本文从阐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和四阶段扶贫开发历程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和移民开发等扶贫模式;总结了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农村扶贫模式创新是西部农村扶贫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最后提出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农村制度性贫困等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秋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4至今)四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基数快速减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中国实施的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何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扶贫资金、调动扶贫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娜  张广来  周应恒  武文杰  
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为合理、客观地评价农村"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基于2011—2018年中国县域面板统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对中国农村"光伏扶贫"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净效益进行评估,并进一步根据DID基准回归结果展开成本-效益测算。研究表明:1)在"光伏扶贫"政策下,光伏扶贫县的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显著提高10.37%、6.04%;2)更具光照优势与缺乏就业选择的西部县、自治县与深度贫困区将从"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福利;非自治县与非深度贫困区在实施"光伏扶贫"政策后经济效益更为显著;3)社会经济效益的产生机理源于"光伏扶贫"政策中"自有岗位+公益岗位"双重就业机会、政府财政补贴、发电上网收益、村集体定期分红以及"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等途径。鉴于此,为推动该政策的持续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多渠道保障已建成光伏电站运行可持续性;双向加强光伏扶贫宣教工作,着力调动建设积极性;因地制宜落实光伏电站建设,强化规模化建设应对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