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4)
- 2023(3657)
- 2022(3051)
- 2021(2829)
- 2020(2318)
- 2019(5173)
- 2018(5244)
- 2017(9826)
- 2016(5296)
- 2015(5964)
- 2014(5995)
- 2013(5883)
- 2012(5533)
- 2011(5270)
- 2010(5436)
- 2009(5248)
- 2008(5484)
- 2007(5299)
- 2006(4952)
- 2005(4400)
- 学科
- 济(24318)
- 经济(24176)
- 管理(14501)
- 业(13969)
- 企(13727)
- 企业(13727)
- 方法(10204)
- 理论(9566)
- 学(9335)
- 业经(7718)
- 中国(7430)
- 和(7142)
- 农(6560)
- 财(6015)
- 数学(5294)
- 数学方法(5199)
- 教育(5144)
- 制(5094)
- 经济理论(4977)
- 企业经济(4520)
- 社会(4357)
- 农业(4102)
- 税(3999)
- 银(3704)
- 银行(3700)
- 税收(3677)
- 融(3648)
- 金融(3646)
- 收(3637)
- 策(3621)
- 机构
- 大学(90531)
- 学院(86668)
- 济(32914)
- 经济(32114)
- 研究(30812)
- 管理(30016)
- 理学(25295)
- 理学院(24917)
- 管理学(24416)
- 管理学院(24234)
- 中国(22717)
- 京(19455)
- 科学(19246)
- 财(18561)
- 所(15907)
- 范(15202)
- 师范(15127)
- 财经(14517)
- 研究所(14361)
- 江(13802)
- 中心(13120)
- 经(12969)
- 师范大学(12481)
- 北京(12411)
- 农(11558)
- 州(11015)
- 经济学(10757)
- 院(10614)
- 财经大学(10598)
- 业大(10260)
- 基金
- 项目(51899)
- 科学(41644)
- 研究(39255)
- 基金(38545)
- 家(33482)
- 国家(33149)
- 科学基金(28058)
- 社会(27126)
- 社会科(24297)
- 社会科学(24285)
- 基金项目(20100)
- 省(18931)
- 教育(18564)
- 自然(17040)
- 划(16885)
- 自然科(16627)
- 自然科学(16624)
- 自然科学基金(16360)
- 编号(16141)
- 成果(15144)
- 资助(14820)
- 重点(12451)
- 部(12132)
- 课题(11361)
- 国家社会(10714)
- 性(10656)
- 教育部(10617)
- 发(10597)
- 创(10116)
- 人文(10020)
共检索到136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岩冰
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是西方市民社会思想演进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本文力图从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思想的前提、内涵、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及对其评价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上述分析,探讨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相关阐述同近代契约论思想家的有关思想之间的差异所在,梳理总结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特征,进而实现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总体把握。
关键词:
黑格尔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瑞涛
在《资本论》当代阐释中,新辩证法学派援引黑格尔哲学将《资本论》阐释为一种“先验结构”,该路径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批判相左。秉持历史科学诉求,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视差中进行《资本论》的理论建构,《资本论》整体因此呈现出“科学性”与“类先验性”的双重特征,这使得马克思的“科学逻辑”与黑格尔的“思辨逻辑”表现出立场上的差异与形式上的近似。可见,在《资本论》方法论阐释中,脱离历史唯物主义与去黑格尔主义两者皆不可取,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的理论立场上来考察“解释世界”的问题,继而从理论“旁观”视角切换至“行动”视角,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旨趣。
关键词:
《资本论》 科学思维 辩证思维 类先验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屈婷 樊红敏
黑格尔提出了"城市=社会"而"乡村=自然"的哲学隐喻,把握了城市和乡村在社会化进度和程度上的差别。但黑格尔过于强调城乡差别而将农村被排除在社会化体系之外,这就致使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圆融性大打折扣,也不符合现代世界农村城市化的潮流。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所继承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局限,其"乡村城市化"观点也构成对黑格尔城乡差别观点的超越。通过这种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及其必然性,同时警惕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城市化 农村现代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屈婷 樊红敏
黑格尔提出了"城市=社会"而"乡村=自然"的哲学隐喻,把握了城市和乡村在社会化进度和程度上的差别。但黑格尔过于强调城乡差别而将农村被排除在社会化体系之外,这就致使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圆融性大打折扣,也不符合现代世界农村城市化的潮流。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所继承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局限,其"乡村城市化"观点也构成对黑格尔城乡差别观点的超越。通过这种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及其必然性,同时警惕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城市化 农村现代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屈婷 樊红敏
黑格尔提出了"城市=社会"而"乡村=自然"的哲学隐喻,把握了城市和乡村在社会化进度和程度上的差别。但黑格尔过于强调城乡差别而将农村被排除在社会化体系之外,这就致使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圆融性大打折扣,也不符合现代世界农村城市化的潮流。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所继承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局限,其"乡村城市化"观点也构成对黑格尔城乡差别观点的超越。通过这种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及其必然性,同时警惕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城市化 农村现代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德友
面对现代性在流动之中所展现出来的"症候",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理性形而上学和资本的双线逻辑上对现代性做出"诊断",而葛兰西则以张扬人的主体性为出发点,意在激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从而使其现代性批判呈现出单线逻辑图式。由于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迥异之处,其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遗产继承问题又凸现出来。
关键词:
葛兰西 市民社会 现代性 形而上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火林
扬弃与异化是黑格尔构造自己哲学体系的一对重要范畴。扬弃就是辩证否定,既克服又保存、既抛弃又发扬、既是联系环节又是发展环节。扬弃是解决矛盾的途径、认识真理的方法,是精神的能动本性。扬弃观是黑格尔否定之否定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构造哲学体系的重要原则和内在精神、破解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难题的利剑和桥梁、否定性辩证法最积极的成果。
关键词:
黑格尔 扬弃观 否定性辩证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颖
理解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关键在于把握他所说的自由和普遍利益这两项密切相关的概念。对此,现有的研究常常存在一些误解。我们固然可以将黑格尔所说的自由界定为遵从理性指引这一前提下的自主、自我决定或自我实现,但在作出这种界定时还必须明确意识到这里的自主、自我决定或自我实现总是与自我否定紧密结合的。自由在于自我决定与自我否定的综合。黑格尔所说的普遍利益并非人们通常所说的公共利益或整体利益,而是明确地指向以否定性为根本特征的国家主权。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能更充分地体会到,在黑格尔那里,国家不仅是市民社会的对立物,还是人与自由之间的中介者。
关键词:
黑格尔 国家理论 自由 普遍利益 否定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朝晖
法权主体,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法权的主体。其中“法权”概念取自德语中的“Recht”一词。在德语中,“Recht”常被理解为市民社会中由法律直接赋予公民的权利。在黑格尔的著作中,“法权主体”一词虽不多见,但他对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久儒
卢卡奇《青年黑格尔》一书的副标题即"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实际上,卢卡奇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现代性历史反观构成了其社会历史批判理论的逻辑主线和中心环节。因而,不能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考察简单地视为对青年黑格尔思想的诠释,其问题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的阐释定向和现实基础上,即辩证逻辑意义下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经济学说的交互关系。换言之,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为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同时由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带来的"术语革命"为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论内容和现实基础。由此可见,卢卡奇解读青年黑格尔思想的目的在于澄清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借此也自觉地形成了其社会历史逻辑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时家贤 张晶晶 裴雨墨
传统西方哲学站在知识论立场,将哲学理解为一种求知活动。代表性人物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思辨”为方式,“知识”为样态,建构起了其思辨哲学视域下的知识论真理观。海德格尔对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根基进行了批判,试图为真理奠定存在论层面根基。如果说黑格尔面对的问题是真理与对象能否“符合”,海德格尔则认为真理在于作为存在者本身如何去除对“存在”的遮蔽。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真理(alēthei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命题真理,不是符合论的真理,而是存在之真理。达成真理即是要完成对存在本身的领悟,达成存在意义的“显现”——作为澄明的无蔽状态。
关键词:
知识论 存在论 真理观 海德格尔 黑格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伟涛
黑格尔认同在从自然伦理向绝对伦理的演进以及现代性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中,契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承认以及经济交往联系的中介意义。然而,对近代启蒙哲学中的经验论自然法和契约论以及反思式自然法和契约论的孤立人性和原子论观点,黑格尔予以极力批评,主张个人本性由其所处的共同体和时代予以理解。在家庭和国家方面,黑格尔论证它们的实体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反对契约化观点。其中,家庭中的伦理是爱,包括夫妻之间的爱和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教育;国家的伦理是实体性和精神性的统一,包括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公民之间的尊重和团结。
关键词:
契约论 市民社会 家庭伦理 国家实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毕圣唯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其整个哲学体系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长篇的导言内容把他对哲学的定义、真理的理解以及自身哲学的特性概括出一个大体的轮廓,他对于哲学的自信充分体现在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中,通过必然的概念逻辑思维阐释哲学与具体科学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前者是自己对自己批判、否定最后的回归达致真理。黑格尔对哲学无前提的要求使思维的自由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使人类对知识的认识处于一个不断上升必将符合真理的模式之中。《小逻辑》的导言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个完整缩影。
关键词:
小逻辑 导言 真理 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霞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伦理是一种普遍性,教育是合乎伦理的艺术,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将个体人的特殊性加以打磨,使其成为普遍性的存在。伦理能力是人之普遍性的核心,教育培养具有普遍性的伦理能力,既需要形成人的形式普遍性,也需要发展人的理性能力和自由能力,家庭、社会和国家在培育伦理能力中担当着不同的责任。黑格尔通过教育提升人的伦理普遍性的思想,对于全球化时代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黑格尔 伦理学说 教育思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林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提出"意识经验的科学"概念,预示着一种绝对唯心论的一元论哲学的诞生。在"导论"中,黑格尔通过三个步骤来创立这种新哲学:(1)批判"自然意识";(2)提出"主体即实体"思想,克服康德主观唯心论的二元论哲学;(3)提出"意识经验的科学"概念,宣告一种绝对唯心论的一元论哲学。《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秘密和诞生地"。其"导论"是黑格尔绝对体系"开端的开端"。"意识经验的科学"是一条克服怀疑主义的心灵之路和教化之路。黑格尔的尝试带有厚重思辨哲学色彩,预示着他的"意识经验的科学"——一种新哲学——一诞生便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存在扬弃形而上学而走向科学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