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9)
2023(3249)
2022(2502)
2021(2472)
2020(2150)
2019(4607)
2018(4705)
2017(8517)
2016(5001)
2015(5930)
2014(6081)
2013(5774)
2012(5655)
2011(5268)
2010(5449)
2009(5406)
2008(5826)
2007(5716)
2006(5160)
2005(4892)
作者
(15624)
(13313)
(13003)
(12498)
(8581)
(6531)
(5950)
(5002)
(4959)
(4941)
(4582)
(4553)
(4345)
(4292)
(4267)
(4077)
(3924)
(3896)
(3829)
(3793)
(3534)
(3242)
(3214)
(3136)
(3029)
(2977)
(2968)
(2883)
(2782)
(2657)
学科
(20628)
经济(20592)
管理(17632)
(16378)
(14960)
企业(14960)
方法(8349)
(6592)
中国(6476)
理论(6287)
(5988)
(5953)
数学(5809)
数学方法(5611)
业经(5583)
(5409)
教育(4766)
(4334)
贸易(4329)
(4176)
(3991)
(3976)
(3932)
(3868)
财务(3851)
财务管理(3835)
农业(3829)
(3664)
企业财务(3663)
银行(3658)
机构
大学(83037)
学院(80437)
(27872)
管理(27407)
经济(27090)
研究(26816)
理学(22508)
理学院(22198)
管理学(21612)
管理学院(21453)
中国(21243)
(18390)
科学(16989)
(15704)
(14396)
(13412)
(13401)
师范(13297)
研究所(12646)
(12575)
中心(12120)
北京(11934)
财经(11866)
(11178)
师范大学(10665)
(10534)
业大(10260)
农业(9850)
教育(9283)
(9039)
基金
项目(43643)
科学(34155)
研究(32148)
基金(31248)
(26870)
国家(26579)
科学基金(22550)
社会(19617)
社会科(18403)
社会科学(18395)
(16544)
教育(16118)
基金项目(15426)
自然(14680)
自然科(14387)
自然科学(14384)
(14196)
自然科学基金(14117)
资助(13623)
编号(13551)
成果(12800)
课题(9962)
(9822)
重点(9744)
教育部(8566)
项目编号(8495)
大学(8400)
(8331)
(8310)
(8275)
期刊
(39220)
经济(39220)
研究(28086)
中国(19708)
学报(15464)
教育(14932)
(14190)
科学(12930)
管理(12719)
(12335)
大学(11883)
学学(10820)
农业(8233)
财经(7790)
技术(7617)
(7519)
金融(7519)
(6794)
图书(6167)
业经(5764)
经济研究(5546)
(5265)
(5075)
问题(4925)
书馆(4818)
图书馆(4818)
(4445)
国际(4344)
现代(4106)
理论(4090)
共检索到137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诗鸣  
《奔月》是鲁敏对"生存者与现代性焦虑"这一社会性关系的诠释和思考。文章通过文本将目光聚焦于眼下,关注社会现代性产生的焦虑,并重点使居于其间的人通过自救和他救的途径最终生成新的认识,达成与现代性的和解。从生存者与现代性焦虑达成和解的角度解读文本,揭示作家对当下现代性社会的反思以及对生存者的内在理性热烈而真挚的肯定意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云亭  刘远康  
新时期城市青年的生存要求由传统静态的"温饱"型标准转变为动态的"发展"型标准。标准的转变和提升与未能满足的心理落差之间的冲突会引发生存性焦虑。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半结构性访谈法对上海青年的生存性焦虑状况展开研究。数据显示,上海青年的生存性焦虑具有普遍性、严重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其中,住房焦虑最为严重,超过7成青年对住房感到焦虑,养老焦虑最轻,但也有超过5成的调查对象对其感到焦虑。生存性焦虑会导致不同青年群体之间的敌对情绪,消解政府权威,社会信任流失等不良后果。上海这一特殊的场域是青年群体发生生存性焦虑的基础原因;制度缺失和排斥是其主要原因;生存标准的转变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协调、包容与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缓解上海青年生存性焦虑的基础;社会制度体系的跟进和完善是其制度保障;培育积极向上、理性的社会心态是缓解生存性焦虑的软化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虹睿  
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小说主人公倪吾诚身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夹击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对西方文化的仰慕,以及自身内在的矛盾冲突,都使他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悲剧形象——"零余者"。倪吾诚的悲剧是个人、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成为中国当时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袁文  
吴有恒长篇小说,描绘了苦难勇敢的粤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韧不拔,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解放战争时期,苦难深重的粤中人民的最大梦想,就是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让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粤中人民,实现美好家园梦、强军梦、富民梦和强国梦,直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管兴平  
《古炉》的人物形象鲜明,历史叙事明确,创作特色突出。作为一部写"文革"的小说,《古炉》不仅描述了历史事实,还原了历史现象,而且探寻反思了事件发生的文化心理。小说虽从个人记忆出发,却将其提升到了民族记忆的高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家思  刘璨  
晓风的长篇小说《湖山之间》显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执着的艺术追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景。它以诗意化的艺术构思,将高校"墙内"的人生状况与"墙外"的社会生活相融合,构造了壮阔的诗境,反映了中国近百年的发展流变,显示了丰富的审美价值。小说采用双线并进与意识流发散相结合的叙事策略,以诗性叙事形成符号化隐喻,以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拓展叙事张力,不仅客观地描写历史,而且冷峻地批判现实;运用内外融合的描写方式,写人心,剖人性,叙人情,描精神,深刻揭示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突出人物描写的力度与深度;创新叙事话语模式,将诗文交织,议论辨析并举,并追求散文诗的意境,既晓畅典雅,又醇厚通达,富于韵味,实现了现代与传统无缝对接、学术理性与文学感性的完美交融。小说对社会充满理想期待,对健康人性热切呼唤,显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章乐  
认同的非确定性与认同焦虑;价值相对主义与共识困境;人造风险的蔓延与非安全感是现代人生存焦虑的三个方面。如果说古人是借助外部的力量缓解生存焦虑,那么现代人则是借助自我的力量缓解生存焦虑。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现代人却遭遇了理性的危机、自我的异化以及自然的"祛魅",结果不仅没有缓解生存焦虑,反而使其不断凸显。由于现代人的生存焦虑与他们错误的价值观念有关,因此,教育就有介入的必要和可能。教育应当引导现代人体认借助自我的力量缓解生存焦虑的限度,具体而言,应当培养现代人合理的理性观、共享的自我观并提升他们的生存境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苏辛  
这些年来,常有研究者谈到制约非正规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歧视"。尽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两条腿走路"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高等教育法》的"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也说得非常明白,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被认为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但正如本刊卷首曾指出的,这两条腿的境遇实在大相径庭。主要开展非正规高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永  
我认识的南京审计学院副校长尹平教授是一位儒雅帅气的学者,不仅在大学行政与学术间游刃有余,而且更为惊奇的是他在文学殿堂也如鱼得水。这是我接触他33万字长篇小说《变革》的第一印象。尹平教授在大学教学和领导岗位工作多年,凭其深厚的生活积淀,该作品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长篇小说《变革》以高等教育大扩招、大基建、大发展为背景,以大学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座堡垒",又是"商品经济的最后一块净土"为主题,展现了一代学者既为"攻垒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钟宁兴  
多丽丝·莱辛在《好邻居日记》中书写了英国社会中边缘群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在消费社会的话语建构下,作品中的老年群体和女性对自我身份产生了怀疑,而身份焦虑背后指向的是他者的困境。通过不断追寻爱,老年群体最终实现了身份认同。莱辛的小说展现了人在消费社会、父权制度等压迫下的多重困境,反映了莱辛对边缘群体追求自我身份的深刻思考。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炳中  
在五四新文学的反传统进向中,传统实际上从未退场,"影响的焦虑"常迫使作家运用各种修辞策略为两者的关系作出调适。以此观照郁达夫小说集《沉沦》可发现,作品中的大胆暴露与病态描写虽然惊世骇俗,但作者也为之作了精心的"审美辩护"。主人公基督徒般的忏悔,目的在于引导读者进入其可理解与同情的内心世界,为其外在的行为作合乎逻辑的归因。基于此导向叙事,《沉沦》各篇的"审美辩护"构成了一个有机推进的"三部曲":《银灰色的死》主要借助传统家庭伦理为主人公的逾矩行为开脱,《沉沦》篇进一步把主人公个人的"堕落"归因于国家的贫弱,而《南迁》则是对前两篇小说"审美辩护"所留下裂隙的缝合。此外,通过引诗入文,诗歌形而上的玄思及反复性节奏与小说形而下的感抒及持续性节奏形成鲜明的形式落差,后者的情欲与颓废描写由此被前者所净化和升华。"审美辩护"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重审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叙事修辞具有方法论的启示,也可为校正文学批评标准、敞亮作家的精神世界以及重建当下的文学生活提供更为有效的认知方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霍萌  郝英超  周仁来  
该研究旨在观察考试焦虑对考生考试过程中眼动模式的影响。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29名本科生,并根据测量分数分为高、低考试焦虑两组;使用贝克抑郁量表(BDI)以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分别测量他们的抑郁程度和智商。采用眼动仪记录被试回答以瑞文高级推理测验作为选择题时的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等眼动指标。结果表明:1)高考试焦虑组被试对题干、选项的平均注视时间以及总注视时间均显著长于低考试焦虑组,空白区域则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2)高考试焦虑组被试对所选选项的总注视时间以及其占整体选项总注视时间的比例显著高于低考试焦虑组,然而前者对空白区域总注视时间与其他两区域总注视时间之...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永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玲玲  
采用问卷法对当前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者学习倦怠现状和计算机焦虑现状进行了调查,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并以计算机焦虑为自变量对学习倦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学习者计算机焦虑水平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计算机焦虑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兴德  
"焦虑"是现代性的普遍性症候,对于中国具有特殊意义。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曾因空前的民族危机、文化危机而引发严重的文化"焦虑"现象。然而,"焦虑"既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百余年来,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现代化"追赶者"向"并肩者"的跨越,正在努力向着高等教育现代化"领先者"目标迈进。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怎样走出"焦虑"、重塑"认同"其实质是在一个不均衡的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如何辨识"自我"、塑造"自我",努力探索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为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有效应对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依附"与"自主"的冲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