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4)
2023(5481)
2022(4475)
2021(4317)
2020(3836)
2019(8949)
2018(9051)
2017(17547)
2016(9576)
2015(11071)
2014(10905)
2013(10597)
2012(9605)
2011(8780)
2010(9091)
2009(8609)
2008(8341)
2007(7761)
2006(6938)
2005(6378)
作者
(30137)
(24838)
(24440)
(23468)
(15957)
(11913)
(11104)
(9715)
(9582)
(8978)
(8582)
(8559)
(8260)
(8092)
(7910)
(7809)
(7588)
(7292)
(7213)
(7132)
(6313)
(6237)
(6178)
(5917)
(5712)
(5608)
(5557)
(5338)
(5135)
(4944)
学科
(39467)
经济(39421)
管理(26304)
(25763)
(22881)
企业(22881)
方法(21044)
数学(18437)
数学方法(17908)
(11197)
中国(9737)
理论(9517)
(8947)
(8402)
业经(8095)
(7880)
(6591)
贸易(6585)
(6396)
(6104)
教育(6029)
(5735)
技术(5667)
农业(5663)
(5650)
银行(5624)
(5598)
金融(5596)
地方(5415)
(5388)
机构
大学(144250)
学院(141946)
(52217)
管理(51209)
经济(51012)
研究(48448)
理学(43839)
理学院(43337)
管理学(42058)
管理学院(41828)
中国(36258)
科学(32667)
(31346)
(26180)
(25984)
(24651)
研究所(23761)
业大(22756)
(22263)
中心(21398)
农业(20871)
北京(19843)
(19797)
师范(19489)
财经(19450)
(17783)
(17593)
(17316)
技术(16759)
经济学(15948)
基金
项目(92799)
科学(71940)
基金(66789)
研究(63361)
(60352)
国家(59895)
科学基金(50313)
社会(38374)
(36587)
社会科(36279)
社会科学(36265)
自然(35054)
自然科(34309)
自然科学(34295)
基金项目(33877)
自然科学基金(33673)
(31986)
教育(31088)
资助(29722)
编号(25405)
重点(21640)
成果(21479)
(20112)
(19037)
(18994)
课题(18743)
计划(18715)
科研(18210)
创新(17788)
大学(17171)
期刊
(58173)
经济(58173)
研究(42197)
中国(29352)
学报(28672)
科学(24373)
(23387)
大学(21357)
管理(21147)
学学(20039)
(19952)
教育(19879)
农业(15808)
技术(13904)
(11525)
金融(11525)
财经(11124)
经济研究(9670)
(9577)
(8873)
业经(8759)
统计(8406)
(8226)
图书(8116)
业大(7489)
问题(7376)
(7296)
技术经济(7282)
决策(6653)
科技(6640)
共检索到213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紫薇  方维保  
作家魏微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叙述特征和伦理表达方式。在她的小说中常有固定的关系模式——老夫少妻或姐弟模式,而透过这两种不对称的两性关系,作家细致地表现了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和消费社会对浪漫主义时代之良善的道德品质的侵蚀和消磨。在情节营构上,魏微总是习惯于在叙述中设置“重逢”的桥段,包括与故人重逢、与故乡重逢两种形式。这些重逢故事通过小说主人公对待重逢的前后不同的心态和感受,消解了浪漫主义时代对故人、故乡的乌托邦想象。当“重逢”叙述被作家置于故事的高潮或收尾的时候,人物最终能够在素净平淡的情感基调中完成对日常的言说,生发出宁静悠远的美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卫国  
新时期乡土小说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中所谓的生存,是指乡土小说对美好乡土社会的继承、向往和营造;而其所谓的毁灭,则是指乡土小说对破坏乡土社会行为的批判、背弃和决绝。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的运用,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即乡土小说在为人们描画一个永远被回忆、幻想和守望的毁灭的乡土社会的同时,其虚构、想像和前瞻性叙事,又为乡土社会的生存,预留了必要的空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佳琪  
女性成长是张翎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女性书写展现出了女性心灵成长的内在发展路径,写出了年少懵懂的女性在他者境遇中的困惑与挣扎,将女性置于逃离的空间位移之中,展现女性在挫折中的反抗与成长。但是张翎笔下的女性成长并没有囿于两性视域之中,而是在普遍人性的立场上书写女性的觉“心”与回归,探求女性成长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生存价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瓒  
多年来忽视社区内部动态性活动的教育叙事研究已经使得教育研究者遭遇到瓶颈问题,这也会导致研究者与决策者在解决社区教育问题的时候处于信息失真的地位而导致策略错位。深入探讨社区教育场域的叙事模式有助于发掘社区教育场域的真相与意义,有效缓解理论困境,并使得教育文化研究获得现实的生命力。社区场域的教育叙事模式可以从三个研究视角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即社会体系视角、社会冲突视角、社会场域视角。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亚玲  
发表于1943年4月的短篇小说《两条鱼》是苏青于文学体例和小说题材双重探索的结果。小说有关战时都市"底层"市民生活的叙述,既演绎了苏青小说不易察觉的技巧,也折射出苏青小说的思想力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国民性和海派市民性格的反思。苏青"底层"叙事的探路,为现代女性写作如何叙述城市生活提供了两点启示:既要重视如何将有限的现实经验植入文学世界成为自身创作的"专属物",也要重视塑造富有地域色彩和人性深度的鲜活人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彦杰  
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叙事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委婉多讽的笔调写尽人生百态,平淡冷峻的语调中透露出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范小青短篇小说叙事的反讽手法突出,通过言语反讽来表现乡下人进城难以融入城市生活,身份迷失的生存困境;通过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来分析范小青的短篇小说现代人存在感低下,人被异化的精神困境,从而体现范小青对底层人民生活关怀和悲悯的创作主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明  
童年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所处年代一批人共同的童年经验或回忆。林海音和迟子建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切入,用真实细腻的情感,在成长与离别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人道主义悲悯关怀。同时,勾勒出充满平民韵味的京俗画卷,展现了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两位作家不同的经历反映在作品中,其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将两者展开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拓宽文学研究视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西顺  
所谓叙事德育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叙述具有道德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学生进行道德自我建构的一种学校德育模式。叙事德育模式不仅致力于促进学生在其内心自主建构起道德的美好世界,而且致力于教师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建构美德,收获幸福。"师生幸福"是叙事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叙事德育模式的建构为实质性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实效低下"问题提供了好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凌  
本文以美国电影叙事学家大卫.波德威尔最新的叙事学研究成果———故事与情节的关系为依据,以好莱坞经典类型片《关山飞渡》为文本,从人物、初始情境、因果关系、结构、结尾、时空习惯与风格、剪辑、视点等方面对该文本的叙事因素进行了全方位考察,试图以此来探索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揭开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神秘面纱。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邱蓓  
《典仪》是印第安作家莱斯利·西尔科的代表作,小说利用嵌入式结构和复调的叙事策略展示了印第安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嵌入式叙事模式体现了印第安人所崇尚的万物平等、和谐统一的宇宙观,颠覆了西方主流文化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通过运用复调结构,即多条线索有机协调地融合在同一文本中,共同服务于同一主题的叙事模式,作者对种族融合、多元文化共存的期望得以表达。精湛的叙事手法与深刻的主题思想相得益彰,使作品成为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诗越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温静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骁勰  张颢鹏  
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古老的鄂温克族的生存现状与文化变迁的故事。这部小说不仅延续了迟子建温情叙事、民间立场、泛神思想等写作特点,在叙事时间模式的运用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概言之,迟子建以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为基础,通过对时序、时距、频率等叙事节奏的调整,将鄂温克族漫长的百年历史与短暂的部落搬迁时间呈现在同一层面。同时,作者对长、短两条时间线进行比较,从而增强了叙事张力,营造出阅读的陌生化体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华珉朗  
严歌苓的小说注重动作描摹。论文以《扶桑》《人寰》和《床畔》为例,论析她小说中的动作叙事。严歌苓能够精准地刻画出人物一系列的连续动作,达到影视般的传神效果;善于从最细微处入笔,铺叙人物知觉感受;她同样精于赋予一个动作深刻的意蕴,将动作与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动作描写,不仅承担描画外观、表征心理、揭示性格的浅层功能,而且直接与小说的主题、与文本的结构等等更为深层的表达意图发生关系,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叙事功能。此外,综观这三部小说,也可以看出严歌苓小说在动作叙事上审美衍变的轨迹。论文最后论析了动作叙事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