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0)
- 2023(6436)
- 2022(5102)
- 2021(4856)
- 2020(3713)
- 2019(8378)
- 2018(8372)
- 2017(12853)
- 2016(8856)
- 2015(9985)
- 2014(10507)
- 2013(9084)
- 2012(8483)
- 2011(8036)
- 2010(8386)
- 2009(7434)
- 2008(7327)
- 2007(7013)
- 2006(6274)
- 2005(5840)
- 学科
- 教育(20721)
- 济(20162)
- 经济(20131)
- 管理(19336)
- 中国(14182)
- 业(14049)
- 企(11616)
- 企业(11616)
- 理论(10557)
- 学(9824)
- 教学(8510)
- 财(7145)
- 制(6919)
- 农(6805)
- 体(6121)
- 方法(5691)
- 发(5364)
- 业经(5247)
- 地方(4761)
- 发展(4672)
- 银(4639)
- 银行(4619)
- 展(4547)
- 融(4531)
- 金融(4523)
- 行(4482)
- 研究(4466)
- 技术(4428)
- 学法(4271)
- 教学法(4271)
- 机构
- 大学(120862)
- 学院(115636)
- 研究(45893)
- 教育(33350)
- 济(32490)
- 管理(31672)
- 经济(31249)
- 范(29891)
- 师范(29699)
- 京(28541)
- 科学(28079)
- 中国(26916)
- 理学(25916)
- 理学院(25418)
- 管理学(24637)
- 管理学院(24378)
- 师范大学(24307)
- 所(23808)
- 研究所(21572)
- 江(21165)
- 技术(19229)
- 北京(19167)
- 中心(18928)
- 财(18710)
- 农(18674)
- 职业(17362)
- 院(16663)
- 州(16648)
- 业大(15528)
- 农业(14539)
- 基金
- 项目(69603)
- 研究(60252)
- 科学(54667)
- 基金(43610)
- 家(37792)
- 教育(37519)
- 国家(37263)
- 社会(33137)
- 社会科(30898)
- 社会科学(30891)
- 省(29977)
- 科学基金(29692)
- 编号(28281)
- 成果(27968)
- 划(27612)
- 课题(24814)
- 基金项目(21113)
- 年(21015)
- 重点(17798)
- 资助(17448)
- 规划(17387)
- 项目编号(16981)
- 部(16743)
- 发(16617)
- 自然(16479)
- 性(16417)
- 自然科(16059)
- 自然科学(16050)
- 自然科学基金(15728)
- 度(15375)
共检索到197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英 朱旭东
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机构及确保这些机构顺利运转的制度的统一体,由教师教育治理体系、教师职前培养体系、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和教师教育学术体系构成。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为现代化、专业化、高端化、融合化、协同化。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需要优化调整教师教育的院校供给结构、学历供给结构、制度供给结构,建立支持质量改进的教师教育大数据系统。
关键词:
高质量 教师教育体系 特征 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翁默斯
在分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理辨高质量、高水平、内涵式发展理念基础上,提出高质量重在关切高等教育整体满足实际需求的价值与能力,并基于“价值涌现”整合性框架,从功能、结构、要素角度进行高等教育体系系统建构。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显性指标繁荣”与“内在能力贫瘠”反差,提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应坚持立德树人、促进知识发展与推动社会进步,并实现从“适应”到“支撑”再到“引领”的功能涌现,致力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与发展。遵循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应然逻辑,认为在布局结构上应从结构失衡向均衡对焦过渡;类型结构上应从同质内卷向多样共生发展。最后,强调推动基于工具理性的管制向基于价值理性的治理跃升,以校长管理专业化为关键节点,激活高校内外部治理体系;以基层学术组织重构,激活学术心脏地带等方面,探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要素激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童汝根 林丽思
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目前存在教师来源渠道受限,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充足;教师教育层次失衡,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衔接不到位;治理体系结构不健全,治理主体单一化;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探讨国际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举措的基础上,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创建多渠道、灵活的职教教师供给体系;建设一体化、开放化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健全多元化、数字化的职教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建立公平的、可持续的职教教师教育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湘龙 席梅红
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需要有内涵清晰、体系完整兼具发展性的指标体系提供指引。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指标体系建构要坚持把问题作为逻辑起点,充分把握其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意义。宏观层面强调教师队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中观层面强调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微观层面强调教师专业内涵提升。对标教育强国目标,指标体系建构要依据国家政策要求,立足我国国情,从教师队伍建设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变化、技术变革等因素,深入研究国内先行示范案例,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指标体系坚持近景目标与远景目标相衔接,构建了战略地位、师德师风、规模结构、素质提升、教师管理等内容维度,涵盖16个关键指标。实践中要对应关键指标和考查要点,对照目标指引,形成动态评价机制,做好过程性跟踪,坚持以评促建,把评价结果纳入区域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引导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参考,作为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借鉴。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 指标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域的关键词。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的教师离不开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支撑。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也明确提出将"建立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因此,明晰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逻辑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研究领域中亟需破解的重要纲领性问题。
关键词:
高质量教师 教师教育体系 中国特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崇德
教育强国,教师是关键。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应选人与学历相结合,健全教师教育的招生体系;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夯实教师教育的责任体系;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相结合,建构以师范院校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体系;达标与创新相结合,建设教师教育的高质量体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建教师教育的开放体系;协同扶持与“优师计划”相结合,打造教师教育的支持体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设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目标体系;教育需求与教师结构相结合,建立教师教育的编制体系;制度与立法相结合,筑牢教师教育的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建华
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国家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分省发展格局的形成为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高等教育省级统筹的实施与加强为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构筑了有利的制度保障。我国省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规模、经费投入、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在省域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中,差异化、多样化、开放化应是比较适合的对策策略。
关键词:
省域 高质量 高等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爽
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师轮岗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核心价值诉求已经发生变化,“补偿”取向下目标与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错位,“公共善”与“个体善”的非平衡态使得教师轮岗行为功利化,主要行动者是个体而非组织影响了轮岗教师的作用发挥和可持续发展。从组织学习视角分析教师交流轮岗,其根本目的是一种价值立场的转换,即从关注教师的基本属性,并将之作为教育资源而关注其配置情况,转换为关注教师在轮岗后作用的发挥、个体的专业发展、团队总体育人水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多个层面的表现,后者更趋近于交流轮岗的“初心”。因此,教师轮岗涉及个体、团队、组织和跨组织多个层面的互动和知识转换,在个体层面,要谋求“公共善”与“个体善”的动态平衡;在团队层面,要通过小组学习形成共享认知和情感联结;在组织层面,从动态交流中实现整体优化;在跨组织层面,指向生态优化的公共教育体系重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绵涛 吴亭燕
当前特别需要选择以教育改革效能提升教育改革质量这一路径来建设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选择这一路径,一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改革必须要提高改革效能的重要思想决定的;二是因为教育改革效能与教育改革质量在逻辑上是紧密联系的;三是更好提升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质量的需要。实施这一路径,要提高教育改革效能对建设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意义的认识;要确立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效能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配合和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两个路径、在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的改革、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中提升其改革的效能;要有较充足的资源条件;要注重高效的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要把提升教育改革效能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到教育组织和人发展的特性、作用和状态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以“教育强国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主题,从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情况的主要特征、建设教育强国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路径选择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杜玉波指出,教育强国这一概念,已经从教育的价值愿景上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要素,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战略定位,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努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动员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周颖
教育学理论贡献的核心是知识贡献。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是中国教育学的时代使命与责任,也是自身知识增长的重大机遇。针对"缺本学科的知识"、"缺本土性的知识"、"缺本时代的知识"等中国教育学知识存在的困境与难题,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人本化"、"用得上"、"独特性"、"体系化"和"引领性"的高质量教育学知识,成为发挥"阐明教育事理"、"引领价值理念"、"反思现实问题"、"推动问题解决"、"融合学科视野"、"预测未来趋势"、"提升创新能力"和"表达中国话语"等具体功能的知识,是时代对中国教育学知识供给的新要求。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体系 中国 教育学 知识供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国庆 赵静
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新时期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对筑牢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价值观、根植职教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沃土、开拓职教教师终身发展的职业通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职教教师培养存在标准与体系建设进度缓慢、“入口与出口”面临冷落、主体坚守与发展进退两难等困境,提出加强培养的制度供给、多方联合提高培养实效、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的蜕变之道。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 教师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肖菊 梁恒贵
"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从不同维度深入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任务,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新需求,深入研究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的循环关系,在新发展格局中,统筹构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 教育 体系 构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葛道凯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标志着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全社会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期待更加具体和全面。2021年11月,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为在新征程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郑勤华 于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本研究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文本分析入手,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向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指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治理三个主题解读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数字时代,建设该体系需要从质量观、质量要素、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清晰而准确的定位,需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于政策指导、领域知识和数据科学开展循证教育建模。只有锚定相应质量标准构建教育模型,才能真正为新发展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提供科学、可操作、可比较和可积累的技术支撑。据此,本研究提出了人机协同教育建模的基本思路和应用场景,并从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建模、以人的发展规律为支撑的教育教学建模、以个性化终身学习为导向的教育供给建模和精准高效的教育治理建模四个维度,提出教育模型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架构,为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教育服务体系的质量提升提供框架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