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6)
- 2023(15234)
- 2022(12921)
- 2021(11806)
- 2020(9722)
- 2019(22108)
- 2018(21533)
- 2017(40970)
- 2016(21789)
- 2015(24287)
- 2014(23984)
- 2013(23407)
- 2012(21843)
- 2011(19758)
- 2010(19834)
- 2009(18055)
- 2008(17316)
- 2007(15089)
- 2006(13516)
- 2005(12185)
- 学科
- 济(109759)
- 经济(109668)
- 管理(61092)
- 业(57853)
- 企(45761)
- 企业(45761)
- 方法(40584)
- 数学(35171)
- 数学方法(34727)
- 中国(29625)
- 地方(27693)
- 农(26536)
- 业经(23244)
- 财(21664)
- 学(21562)
- 农业(18442)
- 制(16640)
- 贸(16554)
- 贸易(16540)
- 地方经济(16464)
- 易(15921)
- 理论(15827)
- 融(15458)
- 金融(15456)
- 环境(15424)
- 银(14904)
- 银行(14884)
- 和(14577)
- 发(14566)
- 行(14396)
- 机构
- 大学(311362)
- 学院(310970)
- 济(137306)
- 经济(134741)
- 管理(118124)
- 研究(108405)
- 理学(100886)
- 理学院(99771)
- 管理学(98092)
- 管理学院(97491)
- 中国(81250)
- 京(65233)
- 科学(62951)
- 财(61192)
- 所(53154)
- 中心(49506)
- 财经(48665)
- 研究所(47880)
- 农(47173)
- 江(47102)
- 经(44198)
- 范(43665)
- 师范(43276)
- 经济学(43230)
- 业大(42108)
- 北京(41014)
- 院(38889)
- 经济学院(38510)
- 州(37536)
- 农业(36333)
- 基金
- 项目(204847)
- 科学(163152)
- 研究(153245)
- 基金(149202)
- 家(129025)
- 国家(127909)
- 科学基金(110850)
- 社会(100587)
- 社会科(95488)
- 社会科学(95470)
- 省(80013)
- 基金项目(77879)
- 教育(71338)
- 自然(68680)
- 自然科(67129)
- 自然科学(67114)
- 划(66833)
- 自然科学基金(65895)
- 编号(61276)
- 资助(60430)
- 成果(49761)
- 发(48955)
- 重点(46578)
- 部(45966)
- 课题(42904)
- 创(42733)
- 国家社会(42448)
- 教育部(40241)
- 创新(39994)
- 发展(39526)
- 期刊
- 济(159086)
- 经济(159086)
- 研究(99111)
- 中国(63435)
- 财(47619)
- 管理(46230)
- 学报(45328)
- 农(43645)
- 科学(42649)
- 教育(38287)
- 大学(35854)
- 学学(33458)
- 农业(30172)
- 技术(30126)
- 融(28835)
- 金融(28835)
- 经济研究(26240)
- 财经(25900)
- 业经(25158)
- 经(22540)
- 问题(20599)
- 技术经济(17003)
- 业(15954)
- 贸(15629)
- 世界(15218)
- 图书(15032)
- 统计(14998)
- 商业(14279)
- 版(13955)
- 现代(13844)
共检索到478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桂爱 刘刚 杜曙光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在于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通过梳理学界关于生产方式的各种定义,可以得出狭义和广义生产方式的二维视角,前者聚焦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劳动方式,后者关注"生产为谁服务"的生产目的。就狭义生产方式而言,高质量发展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在规模化生产之外追求质量效益的必然要求;就广义生产方式而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为目的的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可以归结为新科技革命所要求的劳动方式,以及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生产社会型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地位,走上了富强之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贫,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的变化,也是发展阶段的变化。这就要求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伟
<正>发展阶段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所规定的。因而,对于发展阶段的判断根据主要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征;进而,发展阶段的判断是否科学,从根本上涉及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发展要求、基本特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涉及基于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对生产关系的性质、特点及运动规律和趋势的认识。所以说,发展阶段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言,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深刻的教训在于对发展阶段的认识缺乏历史客观性,脱离发展的客观实际,脱离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史观。比如,否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客观性、长期性。在苏联的实践中,由建立苏维埃政权到进入社会主义是非常短暂的过程,伴随着生产关系急剧变革,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严重破坏。在我国历史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虽然没有形成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但也是大大缩短了预定时间进程。“穷过渡”导致的严重结果便是形成的基本经济制度脱离了生产力性质、要求。又比如,否定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长期性、艰巨性。在苏联的探索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久,便宣布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后来虽然有所退却,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坚持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也都受到“共产风”的影响,否定社会主义阶段客观规律的存在,甚至在“一大二公”基础上,否定按劳分配原则等,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严重破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思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如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推进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变,也是抓住世界大环境变革机遇,提升国际地位的有力转变。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2018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讨论热点,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释,然而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较少,基于此,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高质量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统一。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解决生产力内部要素的矛盾,以推进生产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建华
城市化过程依次经过初期、加速与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从资本的逐利性出发,借助卡尔·马克思、亨利·列斐伏尔和大卫·哈维等学者的资本循环理论,通过对纵向历史时间与横向世界空间比较发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耦合与错位两种现象,因为资本已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过渡到空间本身的生产,过度金融房地产化与城市化问题成为全球性现象。生产资本要避免金融与房地产业投机陷阱而直接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需要相应制度创新。只有运用制度激励与约束的力量,形成法规体系与政策体系,才能促进资本从第二级投机性循环进入第三级科技创新性循环,促进社会
关键词:
金融房地产化 资本循环 城市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建华
城市化过程依次经过初期、加速与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从资本的逐利性出发,借助卡尔·马克思、亨利·列斐伏尔和大卫·哈维等学者的资本循环理论,通过对纵向历史时间与横向世界空间比较发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耦合与错位两种现象,因为资本已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过渡到空间本身的生产,过度金融房地产化与城市化问题成为全球性现象。生产资本要避免金融与房地产业投机陷阱而直接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需要相应制度创新。只有运用制度激励与约束的力量,形成法规体系与政策体系,才能促进资本从第二级投机性循环进入第三级科技创新性循环,促进社会与科技创新,避免超前城市化,促进城市化发展速度合理化,使得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得益彰。
关键词:
金融房地产化 资本循环 城市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侯为民
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强化创新发展理念、构筑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要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重视塑造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优势,根源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微观层面上,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首先需要落实在实体经济领域,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来实现。构建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不能混淆所有制性质差别,否定国有企业基础论,更不能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忠玉
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好中趋稳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2017年,在外需好于预期、房地产销售依然旺盛、工业补库存等需求拉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以及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动能增强、质量效益提升的好中趋稳态势。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新质生产力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人类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历史进程为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的百年实践,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逻辑、战略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层面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而且以新技术业态、新产业组织、新生产方式催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生产力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健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生产力跃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立龙 刘诗沐
新发展阶段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实事求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凸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以人为本的中国善治。作为一项主动有为的系统工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从高质量发展、制度性调节、思想理念指引三方面协同发力。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培育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推动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磊 孙晓冬
长期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的主要载体,经济民主的作用并不明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在理论上,学界关于经济民主的论述强调生产关系视角而忽视生产方式视角。这样的把握方式导致经济民主体系处于悬置的状态;在现实中,将美国型市场经济视为唯一的参照系导致具有后福特主义色彩的经济民主无法进入政策议程。本文认为,以生产方式视角下的经济民主为中心,有选择、有秩序地推进经济民主是当下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华 刘泽圻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投资发展与改革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及共享五个维度分析了高质量发展与投资结构优化的内在联系以及优化投资结构的必要性;考察了目前我国投资领域中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投资不仅创造需求,还创造供给。要培育创新驱动力、补齐经济发展的短板、完成“双碳目标”、形成经济开放新格局、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用新发展理论引导投资,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应该从以货币数量调控为主转向货币价格调控为主。对货币调控方式理论、国际经验和中国间接货币调控转型的全面梳理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和基本完成,由于金融创新和脱媒迅猛发展,我国传统数量为主货币调控有效性日益下降,亟须转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西方国家和西方经济学有关货币数量与货币价格调控方式的争论,都是针对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经济体系而言的,而我国仍属于转型过程中的不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也不稳定,货币调控方式选择和转型须服从和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转变,属于全新实践而且更为复杂。中国二十多年间接货币政策实践始终面临着政府过度关注经济增长和预算软约束部门、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深度不够等因素制约,仍需深化发展金融市场微观基础、制度保障和产品功能等金融市场体系。为及时有效应对流动性冲击和利率扰动,货币价格调控下中央银行的利率决策空间和政策操作自主性也亟待提高,并在制度上予以保证。今后应在协调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基础上,加快各项深化改革措施,有效缓解各项约束条件,大力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推进货币价格调控方式转型,更好地促进新常态下经济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宇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的学说,这一学说的目的就在于科学阐明,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内在的规律。实现这一目的,仅有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这两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归宿,又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介,因而是社会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