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171)
2022(1146)
2021(1198)
2019(2397)
2018(2161)
2017(3861)
2016(2816)
2015(3566)
2014(3891)
2013(3265)
2012(3062)
2011(2837)
2010(3031)
2009(2533)
2008(2500)
2007(2478)
2006(2298)
2005(2228)
2004(2167)
2003(2359)
作者
(7226)
(5897)
(5746)
(5732)
(3841)
(2889)
(2662)
(2476)
(2427)
(2151)
(2124)
(2086)
(2074)
(2058)
(1994)
(1915)
(1847)
(1792)
(1782)
(1777)
(1665)
(1546)
(1506)
(1491)
(1489)
(1421)
(1405)
(1363)
(1269)
(1236)
学科
(8010)
经济(8003)
管理(6973)
(6234)
(5858)
企业(5858)
理论(5378)
教学(4237)
教育(3953)
学校(3530)
中国(3311)
学法(3138)
教学法(3138)
(3020)
学理(2767)
学理论(2767)
(2759)
技术(2675)
(2635)
业经(2546)
高等(2370)
方法(2343)
(2197)
(2195)
(2171)
银行(2170)
(2121)
(2053)
职业(2036)
职业技术(1998)
机构
学院(45012)
大学(35916)
职业(14526)
(12279)
技术(11971)
经济(11891)
研究(11237)
职业技术(10705)
管理(10486)
技术学院(10407)
(8796)
中国(8241)
(8147)
理学(7834)
理学院(7728)
(7617)
(7607)
管理学(7546)
管理学院(7473)
(7340)
师范(7319)
科学(6727)
(6153)
教育(6027)
财经(5815)
师范大学(5503)
研究所(5290)
(5231)
北京(5182)
(5085)
基金
研究(20514)
项目(19867)
科学(15308)
教育(13315)
编号(11862)
(10875)
基金(10648)
成果(9887)
课题(9790)
社会(9748)
(9204)
社会科(9051)
社会科学(9046)
(8343)
(8084)
国家(7902)
科学基金(6515)
规划(6480)
(6295)
(6122)
项目编号(5971)
研究成果(5618)
高职(5612)
(5536)
(5536)
阶段(5519)
年度(5403)
重点(5292)
(5263)
主持(5262)
期刊
(19044)
经济(19044)
教育(17684)
研究(14570)
中国(11890)
职业(10132)
技术(8635)
(7103)
技术教育(6440)
职业技术(6440)
职业技术教育(6440)
学报(5924)
(5098)
(5022)
论坛(5022)
大学(4755)
科学(4672)
财经(4504)
管理(4492)
学学(4184)
(4131)
金融(4131)
(3899)
职教(3696)
业经(2958)
农业(2942)
图书(2902)
问题(2897)
书馆(2405)
图书馆(2405)
共检索到71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和平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面临的矛盾和国际化趋势,决定了经营在高职院校办学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经营是指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对办学资源的挖掘、利用以及使资源在各种形态之间转化等经济活动,是通过市场的手段来谋求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高职院校经营必须具备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经营理念和经营型的组织结构三个条件及初、中、高级三种形式。通过经营,实现高职院校增大投入和适应市场,从而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明伦  
高职院校精神是高职院校发展之魂,是在办学历史中积淀且被高职院校师生广泛认同的无形“精神财富”,是引领高职院校向既定目标前进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精神应是文化精神和技术精神的和谐统一。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凸现个性,必须强力打造高职院校精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明伦  彭玉池  
高职院校品牌指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师生用智慧共同培植和传承的无形资本和精神财富,是一种具有特定质量、特定文化、特定价值的核心发展力。高职院校品牌的生成需要基础性要素、制度性要素、发展性要素作为支撑。没有这些要素的支撑,就不可能生成品牌,但是具备了这些要素也未必能成就品牌。因此,必须从质量观、文化观、价值观的高度,用心培植学校品牌、成就学校品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建求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的专业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意义上的“学科专业” ,而主要是“技术专业”。基于此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结构与布点、特色专业的建设等 ,都应该适应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特点 ,努力建设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优势专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石骏  
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多主体关系密切。高职院校的角色特点,使其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并在与企业的互动中,推动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功能彰显其社会责任。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高职院校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注重个人成长与服务社会的辩证统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晓东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外部形势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理念上、体制上的问题日渐凸显,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高职学生工作转型迫在眉睫。在高职学生工作中积极引入"以人为本"理念,实现从管理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型,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实现良好的个人发展,最终促进高职教育实现新的跨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汤敏骞  
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等是高职院校履行社会责任的广阔背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核心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以及其它社会责任为保护带。目前,高职院校对自身的社会责任认识较为模糊,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发挥不够充分,对社会责任的回应方式较为单一。高职院校应明确社会责任主体意识,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寿和  
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管理创新应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灵魂,应创新管理组织机构,还需要优秀的院校文化来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明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人才的实用型要求就是人才的实际动手技能,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存在先天的不足,而企业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开展校企合作十分有必要,文章就校企合作当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途径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哲  
特色创建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高职院校特色的含义与属性,以及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理论依据、原则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静  
关于高职院校产品的思考与经营在教师意识中非常薄弱,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偏低、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不足等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在高职院校由"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型时期,面对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准确定义组织使命,学会应用产品策略开发优势品牌专业,根据专业发展阶段特点制定专业发展战略,实施有效的产品组合策略,打造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尹华丁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人才市场衔接的桥梁。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产学结合、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以经营理念为指导,树立市场、质量、服务和效益观念,科学进行专业设置与管理,大力推进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精心抓好专业群建设,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传江  徐益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文章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做了界定,并进一步提出了通过能力结构培养、课程开发、课程体系等具体实施途径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谭勇  刘垂玖  
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向与学校专业定位上往往迷失在理论与实践、人文性与技能型的矛盾之中。现代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一定技能特长且具有转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建设需要在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中寻求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规模与内涵同步、技能与素质相生、学校与师生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轩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文化是其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起着支撑作用。高职学院的后勤管理文化在促进高职学院的发展过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步伐。文章认为,后勤人只有认真念好勤、思、细、忍、廉、学、和七字经,才能建成为和谐进取,生机勃勃的后勤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