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3)
- 2023(10208)
- 2022(8326)
- 2021(8184)
- 2020(6791)
- 2019(15994)
- 2018(15550)
- 2017(27895)
- 2016(16490)
- 2015(19465)
- 2014(19740)
- 2013(18010)
- 2012(16223)
- 2011(14666)
- 2010(15809)
- 2009(14349)
- 2008(13321)
- 2007(12471)
- 2006(11277)
- 2005(10493)
- 学科
- 济(49791)
- 经济(49751)
- 管理(47649)
- 业(41431)
- 企(38007)
- 企业(38007)
- 中国(27861)
- 融(26310)
- 金融(26308)
- 银(24725)
- 银行(24723)
- 方法(24190)
- 行(23860)
- 教育(23578)
- 数学(20823)
- 数学方法(20111)
- 理论(19167)
- 财(18041)
- 教学(16650)
- 制(14692)
- 务(13032)
- 财务(12972)
- 财务管理(12947)
- 业经(12689)
- 企业财务(12320)
- 农(12013)
- 学(11446)
- 中国金融(11077)
- 地方(11022)
- 学法(9823)
- 机构
- 学院(215087)
- 大学(213826)
- 管理(74130)
- 济(71635)
- 经济(69351)
- 研究(66448)
- 理学(61278)
- 理学院(60472)
- 管理学(58692)
- 管理学院(58263)
- 中国(54216)
- 京(47271)
- 范(39903)
- 师范(39622)
- 财(39578)
- 科学(38548)
- 教育(37780)
- 江(36015)
- 中心(32998)
- 所(32443)
- 技术(31906)
- 师范大学(31844)
- 北京(31276)
- 职业(31085)
- 州(30350)
- 财经(29916)
- 研究所(29007)
- 经(26911)
- 农(24922)
- 业大(24773)
- 基金
- 项目(127628)
- 研究(105961)
- 科学(100733)
- 基金(84660)
- 家(70450)
- 国家(69626)
- 教育(61680)
- 社会(60422)
- 科学基金(60190)
- 社会科(57009)
- 社会科学(56991)
- 省(54705)
- 编号(48579)
- 划(46866)
- 成果(43175)
- 基金项目(42725)
- 课题(38997)
- 自然(36565)
- 资助(36562)
- 自然科(35782)
- 自然科学(35779)
- 自然科学基金(35079)
- 年(33618)
- 重点(30867)
- 项目编号(29666)
- 部(29288)
- 规划(29230)
- 性(28001)
- 发(27848)
- 创(27238)
- 期刊
- 济(82349)
- 经济(82349)
- 研究(76373)
- 教育(74348)
- 中国(60643)
- 财(34370)
- 融(34210)
- 金融(34210)
- 管理(32114)
- 技术(29739)
- 学报(26501)
- 科学(24358)
- 大学(22866)
- 职业(22459)
- 农(21780)
- 学学(19160)
- 财经(16428)
- 技术教育(14299)
- 职业技术(14299)
- 职业技术教育(14299)
- 经(14201)
- 农业(13962)
- 坛(12640)
- 论坛(12640)
- 经济研究(12007)
- 业经(11975)
- 图书(11783)
- 统计(10544)
- 发(10518)
- 财会(9642)
共检索到353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开淮 聂文俊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学生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相对分离的状态,影响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此,高职院校应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坚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领学生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始终把学生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和实施,构建"四同步"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黎修良 沈言锦
分析现行校企合作的常见模式及弊端,介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校企深度融合的案例,总结了现代职业教育体制下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以及此案例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深度融合 资源共享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增红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共同参与教学及培训,共同研发课题,并实现校企文化共融。学校只有坚持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有效推进校企全方位、多形式的深层合作与融合,才能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双向参与 深度融合 育人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永亮 张翔 郝平
针对高职院校高技能、高素质"双高并重"人才培养目标与目前存在的文化育人理念不明确、特色不鲜明、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评价无标准等问题的错位失衡,通过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构建文化育人实践运行体系,探索形成了高职院校"六融合五贯通"文化育人模式,初步解决了工科类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软、弱、虚、散"等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育人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慧青 王海英 刘晓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随着产教深入融合需求和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等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器而被广泛认可的,其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主体,通过标准、内容、过程、评价等育人要素及人、财、物、环境、文化等资源要素的融合,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在现阶段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仍面临着融合逻辑不明确、融合过程缺乏组织合力、融合结果难以评估等问题,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要基于岗位能力需求设计"岗课对接"课程体系,借助第二课堂实现"赛证促学",在多维评价体系下明晰"岗课赛证"融合效果,以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和路径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振飞 张艳芳
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双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办学模式、打造双师团队、提高企业认识等,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科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构建 实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晓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此同时,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应互敞大门,让学生既能上手操作也有理论知识。为此,高职新闻教育应积极响应和及时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教育要培养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就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融合式"培养路径。将"融合式"培养模式理念贯穿到新闻教育的教育模块、课程体系以及实训教学环节中。以达到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融合式 新闻传播教育 课程体系 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志华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数量不断增加,良好的社区教育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融入社区教育既具优势又有必要,本文在坚持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针对性与普及性相结合、技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下,探讨出了一套"一主、一辅、三结合、三平台"的基本模式,以期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区教育 实践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邹宏秋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许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轨迹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两个方面来看,高职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而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构建"双融合"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宇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和落实,使得当代教育教学的使命有了新的内容,即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进而达到提高教与学质量的终极目标。所以,本文将提高当代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理论基础 深度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家枢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实现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校企深度融合,必须走体制创新之路——引入企业资源,发展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靳润奇 池卫东 王冬梅
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在总结现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教育融于和引领管理、管理促进和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肖丽 耿黎 陈珂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未来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方式。基于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现状,分析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五组模式。以课外、长期、精英组队、全产业链、委托或自我创业模式为主,结合双创教育实践,深入分析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所涉及到的六个主体的定位与职能,并将双创教育分成三个阶段,对应专业教育的三个模块分析长期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度融合要做到各专业有机结合,尊重大学生成长阶段性,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真正结合起来,并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促进资源整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针对省属高校地方政府协调难、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难、产学研协同育人难三大问题,常州科教城建设了融"高教园区、科技园区、孵化园区"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三大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首创高职教育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互融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高职教育发展常州模式。
关键词:
政府主导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创新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妮
随着依法治国战略和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获得长足进步,高校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也获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如何在21世纪将高等法学教育工作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法律人才是我国高校创新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引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