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2)
2023(5606)
2022(4855)
2021(4636)
2020(3931)
2019(8570)
2018(8302)
2017(14287)
2016(8551)
2015(10014)
2014(9670)
2013(8425)
2012(7697)
2011(6952)
2010(7423)
2009(6348)
2008(6132)
2007(5888)
2006(5101)
2005(4466)
作者
(21180)
(17538)
(17373)
(16493)
(11259)
(8470)
(7860)
(6773)
(6639)
(6576)
(6025)
(5920)
(5812)
(5683)
(5369)
(5315)
(5264)
(5129)
(5103)
(5045)
(4695)
(4318)
(4277)
(4142)
(4135)
(3995)
(3953)
(3908)
(3585)
(3481)
学科
管理(28038)
(27606)
(25665)
企业(25665)
(21879)
经济(21858)
技术(16156)
技术管理(11451)
理论(11038)
教育(10986)
中国(9939)
教学(9587)
业经(7468)
方法(7263)
学法(6433)
教学法(6433)
(6389)
(6169)
(5636)
学理(5471)
学理论(5471)
(5295)
学校(4963)
(4928)
银行(4913)
(4849)
(4753)
数学(4749)
(4710)
数学方法(4588)
机构
学院(114028)
大学(106047)
管理(38919)
(37285)
经济(36286)
研究(33307)
理学(32866)
理学院(32444)
管理学(31744)
管理学院(31524)
中国(22520)
(22424)
职业(21010)
技术(20888)
(19861)
科学(19725)
(19031)
师范(18909)
(18558)
(16338)
(16074)
教育(15909)
职业技术(15148)
技术学院(15068)
中心(14619)
师范大学(14482)
研究所(14331)
财经(14307)
北京(14293)
业大(12976)
基金
项目(69612)
研究(60721)
科学(55989)
基金(44431)
(36863)
国家(36364)
社会(34962)
教育(34381)
(33085)
社会科(32873)
社会科学(32864)
科学基金(32080)
编号(27897)
(26567)
成果(23518)
基金项目(23353)
课题(22680)
(21582)
(19832)
创新(18781)
自然(18378)
自然科(18052)
自然科学(18049)
自然科学基金(17754)
规划(17263)
重点(16764)
项目编号(16651)
资助(16472)
(15531)
(15376)
期刊
(44929)
经济(44929)
教育(39846)
研究(36709)
中国(34293)
管理(18086)
技术(17242)
职业(15681)
(15598)
学报(14417)
科学(13362)
大学(11840)
(11563)
学学(10257)
(9588)
论坛(9588)
技术教育(9574)
职业技术(9574)
职业技术教育(9574)
财经(8454)
(8227)
金融(8227)
科技(8118)
农业(7892)
(7461)
业经(7329)
图书(6785)
经济研究(6505)
技术经济(6218)
高等(5715)
共检索到178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杭国英  平若媛  龙阳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应集中体现在发展创新思维、培育创新个性、增强创新实践三个方面。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如建立"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系列课程、强化人文与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增强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创新思维训练系列课程、扶持科技创新活动课程;重新界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中选取有效的、最新的、最贴近未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模拟的方式内化为其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建立鼓励创新的科学评价机制;营造激发创新精神的环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华  张秀军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教育改革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培华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选择,更是满足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措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积极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搭建学生创新平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林  肖彩霞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适应管理、服务、建设、生产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个中心问题,详细分析了当代高职学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按照由理论到实践、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思路深入地阐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波  
当今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竞争年代,不仅是人才的数量,更是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迫切需要寻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文章以控制论为研究模型,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并针对高职营销类学生,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红梅  
文章首先分析了强化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然后指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洪  黄国庆  
文章简述了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分析了学生们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列举了大量典型的案例,探讨怎样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对职业院校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郝炳金  
高职院校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就如何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文青  孙锐  
在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人才的标准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作为应对社会挑战的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发显得重要和突出。本文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意义、培养原则和培养方法论述了其对当代大学生和高等教育的重大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宝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深化教育改革,在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突出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深入探索培养高素质高职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燕禹  郭英凯  孔小仪  丁国彬  
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目前高职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针对高职教育毕业实践环节教学方法问题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学生科技、应用技术开发能力不足的基本现状,并基于新加坡理工大学的理念,对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再思考。文章以化工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实证案例研究,以求在其探索实践领域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琳  
探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内涵、创新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对策,以期对建立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新型创新高职人才有所启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淑君  刘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引擎,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文章以高职院校毕业生为研究主体,剖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寻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鹤玖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转变思想观念是先导、优化课程体系是根本、改革教学方法是切入点、营造创新环境是着力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清时  
本文通过剖析传统教育制度中不利于创新及人才成长的弊端,提出了对创新能力形成至关重要的若干要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