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8)
- 2023(7732)
- 2022(6257)
- 2021(5546)
- 2020(4685)
- 2019(10129)
- 2018(9403)
- 2017(17759)
- 2016(10073)
- 2015(11389)
- 2014(11763)
- 2013(11151)
- 2012(10016)
- 2011(8849)
- 2010(9080)
- 2009(8374)
- 2008(8718)
- 2007(8098)
- 2006(7201)
- 2005(6888)
- 学科
- 企(66226)
- 企业(66226)
- 业(59333)
- 管理(51775)
- 济(48683)
- 经济(48620)
- 财(19836)
- 业经(19616)
- 方法(19415)
- 务(16868)
- 财务(16858)
- 财务管理(16851)
- 企业财务(16016)
- 技术(14807)
- 理论(13634)
- 数学(11894)
- 企业经济(11887)
- 数学方法(11820)
- 和(11682)
- 划(11235)
- 地方(11166)
- 中国(10188)
- 技术管理(10098)
- 策(10085)
- 经营(9940)
- 制(9902)
- 体(8489)
- 决策(8228)
- 经济理论(7768)
- 计划(7663)
- 机构
- 学院(156035)
- 大学(143766)
- 管理(61465)
- 济(61381)
- 经济(60201)
- 理学(51984)
- 理学院(51462)
- 管理学(50939)
- 管理学院(50628)
- 研究(41871)
- 中国(33200)
- 财(31379)
- 京(29427)
- 江(25840)
- 财经(24942)
- 科学(23501)
- 经(22319)
- 职业(22020)
- 技术(21393)
- 州(20978)
- 所(20262)
- 范(19500)
- 师范(19411)
- 商学(19127)
- 商学院(18954)
- 中心(18562)
- 经济学(18450)
- 北京(18121)
- 财经大学(17996)
- 研究所(17840)
- 基金
- 项目(93965)
- 科学(77371)
- 研究(75636)
- 基金(67271)
- 家(55980)
- 国家(55361)
- 科学基金(50570)
- 社会(48537)
- 社会科(46041)
- 社会科学(46028)
- 省(40474)
- 教育(37562)
- 基金项目(35395)
- 编号(32727)
- 划(32238)
- 自然(30991)
- 自然科(30337)
- 自然科学(30330)
- 自然科学基金(29840)
- 资助(26278)
- 成果(25180)
- 课题(23613)
- 创(22360)
- 重点(21558)
- 发(20690)
- 业(20674)
- 创新(20524)
- 项目编号(20524)
- 部(20483)
- 制(19897)
共检索到233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红艳
跨区域合作办学有助于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间的教育发展平衡。但是,我国跨区域合作办学还存在行政指令导向明显、协同主体缺乏长效联动机制、合作办学层次浅以及合作内容较为单一等问题。为了提升跨区域合作育人质量,高职院校与企业应联合构建"校校企"育人平台,积极尝试混合所有制办学,构建深度的合作关系,实现多方共赢。
关键词:
跨区域 协同育人 校校企 混合所有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献晖 涂凯迪
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力量分散、形式单一、部门分立等状况,应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实施“线场思政”改革,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通过“一格局、三体系、三结合”,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校企协同为导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一会议三平台三创新”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将培养德技双强的新时代高职生落在实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颜青
产教融合下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涵盖产教有效融合"、双师型"教师培养、新型学徒制实施、社区教育、评价监督、信息沟通等各方面。实践出真知,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正在上下求索的实践探索中。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协同 育人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吟龙 廖发良
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交通运输行业需求,从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关系特征、平台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明确协同育人关系,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理顺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关键词:
校企一体 协同育人 平台 运行机制 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怀勇 马琴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探索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区域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服务意识,突出企业与院校的"双主体"地位:重视平台建设,以项目促合作,改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条件:加强内涵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学研协同育人 双主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燚宁
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辅导员的胜任力,尤其是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辅导员胜任力。具体而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主要包括角色、知识、技能、能力及素养五个方面的应然向度。但在具体的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呈现出职业角色定位模糊、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实践技能短缺、关系协调能力欠缺及综合人文素养不足等实然表征,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基于此,需要明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定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关系协调能力、涵养综合人文素养,这是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协同 辅导员 胜任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绮云 肖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特征。校企合作的大力发展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大的启示在于要因地制宜、与企业需要接轨、与社会发展同步。基于协同育人理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建立全人教育理念和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心育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思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同企业合作,学校为培养适合企业所需人才,会相应采取不同的组班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各有优势。为了不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实践,加大实践,规范实践,优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
校企协同 高职办学 高职学生 订单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时小燕 周静
校企合作的社会评价一直是薄弱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评价体系是激励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杠杆。本文从国内外校企合作教育评价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校企合作社会评价的价值、社会评价的主体和标准,并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社会评价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 校企合作 社会评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静 吴飞 吴敏启
顶岗实习是增强人才与市场供需匹配度、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需要建立校企双方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协同机制,实现无缝管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校企协同管理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在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基础条件、考核机制、平台应用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完善。据此,文章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水平的建议:健全校企合作法律制度是基础;优化校企组织管理架构是重点;建立校企协同管理机制是核心;强化校企精细过程管理是关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 协同管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智
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政企校协同育人存在的政府层面、企业层面、院校层面和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层面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构建高职教育政企校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前提,进而提出了构建高职教育政企校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地方政府主导,资源权益共享,实现校地合作从聚合到融合的转变;组建"双主体"企业学院,校企共研人才培养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引入企业考官和企业标准,实现校企联动、过程共管、人才共选共育;实现校企文化双向融通,传承传统文化;建立涵盖多元主体的评价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多方协同共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政企校 协同育人 共同体 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锋
针对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问题,运用综合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及其创造力四要素关系和SECI知识螺旋模型,提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应当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核心能力的观点,而且必须依托高端技术及产品开发的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校-企-校"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才能真正形成高新技术研发落地、企业产品增加获利空间、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利益共同体和共生关系链,从根本上扭转高职校企合作难以深化的被动局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小蓓
文章在对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设计由政策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互惠合作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构成的校企协同育人激励机制,以期促进校企合作育人,实现培育优秀人才的目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邦彦 赵明安 雷建龙
本文主要结合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以船为伴、与船同行、兴船强校——行业性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成效",介绍了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在协同育人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该项目以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围绕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不断深化教产对接的办学体制改革,构建了运行有序的"以船为伴、三层四方"协同育人框架,完善了以"与船同行、三海一工"为典型特征的船舶类专业四方协同建设模式,形成了"兴船强校、三同四共"行业性高职院校协同育人运行机制,构建了政府职能部门主导、行业组织引导、学校为主体、企业深度参与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勇
对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打造专业发展与区域行业发展紧密对接的应用型专业。使合作高校真正做到职业教育所要求的"业内的大学、业内的团队、业内的专业"。对外合作延宽,推动校企合作走向国际化。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正在成为促进新兴业态形成的动力引擎的新形势,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联合高校,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我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