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5)
2023(5351)
2022(4721)
2021(4449)
2020(3928)
2019(9133)
2018(8986)
2017(16762)
2016(9634)
2015(11446)
2014(11652)
2013(10938)
2012(9968)
2011(8983)
2010(9311)
2009(8291)
2008(8004)
2007(7135)
2006(6277)
2005(5463)
作者
(25584)
(21323)
(20838)
(19937)
(13682)
(10119)
(9852)
(8298)
(8213)
(7927)
(7376)
(7189)
(6922)
(6863)
(6493)
(6420)
(6340)
(6184)
(6150)
(6080)
(5522)
(5206)
(5108)
(4965)
(4910)
(4820)
(4794)
(4788)
(4459)
(4269)
学科
(35974)
经济(35832)
(26069)
管理(25980)
(21338)
企业(21338)
方法(20593)
数学(16290)
数学方法(15896)
理论(12462)
中国(11076)
业经(8771)
(7757)
(7723)
(7680)
(7616)
教学(7312)
工作(7284)
技术(7269)
教育(7222)
(6705)
服务(6627)
(5683)
贸易(5678)
地方(5561)
(5522)
服务业(5096)
经济理论(4827)
(4736)
学法(4727)
机构
学院(135723)
大学(130361)
管理(49091)
(47174)
经济(45871)
理学(42244)
理学院(41758)
管理学(40553)
管理学院(40303)
研究(39540)
(27586)
中国(27570)
科学(24538)
(23169)
(22265)
师范(22130)
(21446)
技术(20721)
职业(19924)
(19773)
财经(18390)
中心(17958)
(17797)
研究所(17565)
北京(17531)
师范大学(17367)
业大(16574)
(16568)
(16242)
教育(16240)
基金
项目(87109)
研究(69780)
科学(69693)
基金(59949)
(50591)
国家(50071)
科学基金(43762)
社会(43079)
社会科(39643)
社会科学(39628)
教育(38060)
(37303)
编号(31931)
(30998)
基金项目(30898)
成果(27215)
自然(27089)
自然科(26568)
自然科学(26567)
自然科学基金(26087)
资助(25231)
课题(23684)
重点(20449)
(20271)
(19654)
项目编号(19464)
规划(18686)
(18430)
(18183)
教育部(17723)
期刊
(52087)
经济(52087)
研究(40099)
教育(33837)
中国(32879)
学报(19330)
(18284)
管理(18264)
技术(17394)
科学(16872)
大学(15363)
(13825)
学学(13621)
职业(13261)
图书(11846)
财经(10298)
农业(9209)
(9046)
论坛(9046)
(8890)
书馆(8736)
图书馆(8736)
(8445)
金融(8445)
技术教育(8339)
职业技术(8339)
职业技术教育(8339)
经济研究(8147)
统计(8043)
(7262)
共检索到203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玉俊  赵文平  刘燕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指在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上,为学校场域之外的科技成果推广、企业技术研发、生产实践指导等方面所提供服务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技术服务能力、培训服务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需要政策制度层面给予"双师型"教师职责合理定位,学校层面构筑好"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的机制和平台,教师层面不断增强自身的角色和职业认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南海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现行激励机制缺位以及观念上的偏差,是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应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体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教师观念、树立教师"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意识,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丙帅  孙建波  
在对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及成果评价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评价制度组建原则、受评客体范围及与评价制度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科学的社会服务及成果评价制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东  
社会服务工作是高职教师重要的职责。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提升教师自身水平的需要。尽管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要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鼓励保障措施、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孟莉  金明盛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文章从赋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的演进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高职发展智库等统计数据分析,佐证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探寻提升社会服务效能的有效路径。为此,提出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将社会服务工作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列入职称评审条件;搭建综合性、"落地式"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打通教师社会服务的通道;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积极推动和实施技术技能帮带互促提高战略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素婷  王久梅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院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需要。文章通过研究,试图探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推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馨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仍然面临着服务功能异化、冲突因素较多、体制机制缺失的现实困境。那么,要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和推进内涵建设,必须建立教师社会服务政策导向机制、管理激励机制,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动力;转变观念,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平台,畅通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渠道;创新优化团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辐射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耿金岭  
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吸引力和经济贡献度,离不开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其服务活动范围、种类、方式等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其提升服务能力的方法与路径也有别于其他院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玉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由量的扩张进入到质的提升阶段。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对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进行分析,探讨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途径,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玲青  苏江  
文章阐述了高等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内涵,指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在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咨政咨询、文化建设和公益服务五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服务动力;加强专业建议,挖掘服务潜力;利用教学资源,增强服务活力;推进平台建设,发挥服务效力;开发社会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凌敏  李伟明  
本文在梳理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指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深刻内涵,阐述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并为高职院校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社会服务提供了相关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志强  唐军  
新时代,服务人民是高职院校的根本宗旨,服务国家是高职院校的家国情怀,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社会担当,服务经济是高职院校的本质要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缺乏创新。文章提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途径:提高服务意识,改变"等靠要"的办学思想;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创新服务方式,增强精准服务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服务内生动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克寒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定与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随着新兴产业、新兴行业、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应呈现出独特的时代印记、浓厚的家国情怀、显著的产业特色、鲜明的匠人精神等特征。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存在的标准认定不统一、育训体系不协调、实践保障不完善、考核激励不显著等问题,建议实施统一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创建“点—链—面”式育训格局、多主体构建实践保障体系、创设单独的考核激励体系,以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春娟  胡希冀  王伟伟  
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地位低”“水平低”“待遇低”等偏见。基于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视角,分析当前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存在的认识不到位、能力不足、层次不高、支持力度不够等现实困境,从职业自信、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等方面提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并从工作机制、信息平台、激励政策等方面指出保障策略,以期通过教师展现良好的社会服务形象,以点带面,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形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应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