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7)
- 2023(3945)
- 2022(3153)
- 2021(3222)
- 2020(2434)
- 2019(5700)
- 2018(5712)
- 2017(8107)
- 2016(6522)
- 2015(7857)
- 2014(8271)
- 2013(6821)
- 2012(6378)
- 2011(6079)
- 2010(6506)
- 2009(5274)
- 2008(5234)
- 2007(5029)
- 2006(4668)
- 2005(4305)
- 学科
- 教育(22103)
- 中国(11894)
- 理论(11572)
- 教学(11451)
- 管理(10301)
- 济(9729)
- 经济(9718)
- 业(6832)
- 学法(6787)
- 教学法(6787)
- 学(6081)
- 学理(5902)
- 学理论(5902)
- 企(5608)
- 企业(5608)
- 学校(5224)
- 研究(5123)
- 高等(4610)
- 思想(4506)
- 政治(4324)
- 发(4228)
- 革(4163)
- 技术(4131)
- 思想政治(4092)
- 政治教育(4092)
- 治教(4092)
- 德育(4069)
- 发展(3925)
- 改革(3919)
- 展(3800)
- 机构
- 学院(82008)
- 大学(80758)
- 教育(31248)
- 研究(30484)
- 范(24617)
- 师范(24535)
- 职业(22607)
- 技术(20242)
- 师范大学(19987)
- 京(19851)
- 科学(17589)
- 济(17581)
- 管理(17012)
- 经济(16692)
- 职业技术(16128)
- 江(16038)
- 所(15550)
- 技术学院(14936)
- 中国(14190)
- 研究所(13966)
- 北京(13723)
- 理学(13340)
- 理学院(13006)
- 州(12937)
- 管理学(12447)
- 管理学院(12268)
- 教育学(12153)
- 中心(11538)
- 院(10619)
- 财(10565)
- 基金
- 研究(45075)
- 项目(43232)
- 科学(34081)
- 教育(33879)
- 编号(24325)
- 成果(23490)
- 课题(22680)
- 基金(22424)
- 省(21614)
- 社会(21376)
- 年(20535)
- 划(19802)
- 社会科(19637)
- 社会科学(19628)
- 家(17878)
- 国家(17464)
- 规划(15309)
- 度(14097)
- 项目编号(13499)
- 科学基金(13432)
- 研究成果(13189)
- 性(13040)
- 年度(12712)
- 重点(12424)
- 阶(11951)
- 段(11924)
- 阶段(11888)
- 部(11195)
- 一(11178)
- 阶段性(10977)
共检索到141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贤彬
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是契合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教育战略。"高职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成为职业教育研究亟待解决之命题。基于职业带人才分类理论和我国高职本科办学实践经验,文章提出高职本科教育内涵的四重逻辑,即高职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是具有职业属性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跨界生成的教育,是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教育。在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解读"高职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探究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现场工程师做出技能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两方面的职业能力培养预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涂向辉
一是强调技术。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要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系统理论,并能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从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足够的知识储备,系统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理论,才能够适应日益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工作环境的需要,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在教育体系自身建设与完善、满足中高职学生个体升学以及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等多重压力和挑战下,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教育政策语境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而什么是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与传统大学及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什么区别?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月华 张钟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引导各学校明确办学思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面对实际工作中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常处于同一大工作系统中谋求就业质量与薪酬水平的现实,从横向比较出发,深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夏建国
当前我国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重新审视自身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时,提出举办“技术本科教育”。笔者基于人才分类理论对技术本科培养人才在整个人才频谱中的位置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当今中国政治、经济和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论述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技术本科 人才分类 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鄂甜
在职业教育体系内,确立各级教育科学合理、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分层解析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是为生产领域培养能够完成熟练常规生产的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专科高职教育是为技术生产领域培养能够应用较为复杂的技术进行熟练生产、并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本科是为技术生产领域培养能够综合应用各种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现场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督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云飞 肖贻杰 徐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 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龚添妙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是高职院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规定着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多方面要达到的标准,也是进行教育评价、评估的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了"技术型""实用型""应用型""高技能型""技术技能型"的发展,随着"工匠精神"正式的提出与获得高度的重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又在酝酿着新一轮的调整与改变,"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新探索并对其解构与重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工匠型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建
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在现代变革中凸现的一种文化景观。在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教育逐渐构建了较具特点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从能力本位、人性提升、全面发展三个层面上认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锡宝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主动置身于地方经济建设,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培养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也是离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总体目标。而在建设的基本思路上,大体可以归纳为“两手抓”,即一手抓教学主要模块的改革与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改革等等;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多元化“大师资”理念,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宝臣 祝成林
制定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界,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泽强
本科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类型上,本科职教培养的人不是研究型人才,而属于应用型人才的范畴。本科职教在理论上与应用型本科并不完全等同,后者的外延包括了前者。但在我国实践中,本科职教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具有相当高的重合性,两者一定意义上是相同的。在人才层次上,与专科职教和中职相比,本科职教培养的人才凸显创新性、复合性、行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特质。本科职教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采用职业本位的课程理念和模式来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翔东 李名梁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只有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高职教育才有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空间。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尚处于一种模糊、游移的状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培养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