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5)
2023(16323)
2022(13481)
2021(12594)
2020(10418)
2019(23787)
2018(23362)
2017(43887)
2016(24718)
2015(27922)
2014(28069)
2013(26564)
2012(24195)
2011(21957)
2010(22395)
2009(20317)
2008(20019)
2007(18022)
2006(15799)
2005(14248)
作者
(69677)
(57929)
(57710)
(55054)
(36659)
(27739)
(26110)
(22448)
(22238)
(20838)
(19560)
(19440)
(18643)
(18217)
(18039)
(17937)
(17495)
(17256)
(16740)
(16599)
(14635)
(14456)
(14128)
(13342)
(13060)
(12982)
(12846)
(12809)
(11569)
(11347)
学科
(94470)
经济(94336)
管理(70617)
(66019)
(56354)
企业(56354)
方法(42568)
数学(36204)
数学方法(35541)
中国(29226)
(25749)
(25023)
业经(23393)
教育(22981)
理论(21871)
(21689)
(21282)
技术(17581)
(16600)
贸易(16592)
农业(16285)
地方(16264)
(16102)
(15600)
财务(15544)
财务管理(15510)
(15249)
(14880)
银行(14833)
企业财务(14721)
机构
学院(352608)
大学(352088)
(136602)
经济(133657)
管理(128499)
研究(115988)
理学(111467)
理学院(110175)
管理学(107979)
管理学院(107308)
中国(80899)
(74441)
科学(70438)
(65450)
(57723)
(56099)
(54064)
(53129)
师范(52628)
研究所(52366)
财经(52008)
业大(51516)
中心(51302)
(47126)
北京(46799)
农业(43959)
技术(42803)
经济学(42777)
师范大学(42673)
(42555)
基金
项目(233079)
科学(185470)
研究(174532)
基金(166739)
(145456)
国家(144150)
科学基金(123511)
社会(110322)
社会科(104491)
社会科学(104466)
(94075)
教育(88635)
基金项目(87015)
(80251)
自然(78549)
自然科(76770)
自然科学(76749)
自然科学基金(75396)
编号(72295)
资助(67571)
成果(60010)
重点(54422)
课题(53637)
(52664)
(50794)
(49777)
教育部(46281)
(46247)
创新(46183)
国家社会(44894)
期刊
(149089)
经济(149089)
研究(108852)
中国(75871)
教育(69510)
学报(56222)
(52080)
(50559)
科学(50255)
管理(47976)
大学(44037)
学学(40517)
技术(35949)
农业(33856)
财经(27360)
(27027)
金融(27027)
业经(24610)
经济研究(24059)
(23671)
职业(21217)
问题(19646)
(17931)
(17138)
技术经济(16684)
(16226)
论坛(16226)
统计(16059)
科技(15941)
商业(15346)
共检索到518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叔亮  
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模式主要有:市场推动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混合作用模式;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类型主要有:指向型集聚、经济型集聚、规划型集聚;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包括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竞争效益等;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受市场需求程度、政府支持力度、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协同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叔亮  
高职教育园区的潜在经济效益主要有三个方面:高职教育园区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高职教育园区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同院校的互融,范围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异院校的互补,联结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近院校的互通。高职教育园区的潜在经济效益主要受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相似程度、院校间的互赖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洪君  朱顺林  
产业集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其内部成员间也存在着类似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剖析产业集聚现象,并结合宁波软件产业具有为制造业服务、嵌入多个生产行业的特征,探析了宁波软件产业集聚的内部共生机制和软件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共生机制,进而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宁波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可选择模式:平等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和嵌套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卫红  
本文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特性,通过对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的概念、内涵的探讨,分析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的原因、形成机制和模式,提出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应以大遗址为依托和吸引,跳出遗址保护遗址,通过大遗址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反馈,实现对大遗址的保护传承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晓华  郭旭  张荣佳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们运用熵指标方法测算京津冀、长三角和西兰银三个典型经济区2004—2011年的产业集聚水平,发现不同地域呈现出差异化的产业集聚模式:长三角为高度专业化,京津冀为高度多样化,西兰银则属于中度多样化和中度专业化。进而利用政府主导的他组织机制和市场自发的自组织机制,对不同地域产业集聚模式的形成机制加以解释。最后以典型经济区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就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专业化和相关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而无关多样化的经济效应不显著的结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丰林  方创琳  赵雅萍  
产业集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获得了广泛发展。近年来,中国各地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相继出现,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尚比较缺乏。基于此,选择城市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综述其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进展,分析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探寻其一般研究思路,以期为城市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城市产业经济的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回顾了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的研究进展,并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的一般思路。该研究思路强调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以及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基础作用;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产业集聚系统划分为内核系统和调控系统;强调城市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选择要以其动力机制的分析为基础,以保证所选发展模式的科学合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谭洪波  夏杰长  
数字贸易促使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贸易成本和交易成本显著下降,协同制造和智能制造成为现实,因此产业线上集聚不断涌现与发展。本文分析了产业线上集聚的集聚机制、集聚效应和集聚模式,发现线上集聚在集聚效应、集聚机制方面与传统地理集聚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并在集聚模式上重塑传统地理集聚。线上集聚在产业融合发展、灵活就业、数据生产和提高集聚行业的竞争性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在数据确权与定价、平台垄断、税收征管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为克服这些问题和挑战并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线上集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最后给出了促进我国线上产业集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谭洪波  夏杰长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促使数字贸易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这极大地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协同制造和智能制造成为现实,并促使产业线上集聚不断涌现与发展。本文分析了产业线上集聚的集聚机制、集聚效应和集聚模式,研究发现,线上集聚在集聚效应、集聚机制方面与传统地理集聚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并在集聚模式上重塑传统地理集聚。线上集聚在产业融合发展、灵活就业、数据生产和提高集聚行业的竞争性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在数据确权与定价、平台垄断、税收征管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产生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为克服这些问题并迎接挑战,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线上集聚的国际竞争力,笔者提出了积极参与和倡导新一轮国际数字经贸规则的制定、加快研究和推进数据要素的确权工作为数据要素的定价和市场化交易奠定基础、针对数字贸易的特点改革与线上集聚相适应的税收征管体系、对线上平台的垄断势力和垄断行为进行合理规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于丽丽  赵新正  谢楠  
上海的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不断向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的发展趋势。在良好的经济环境、雄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创意人才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作用下,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达到75家,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依托传统文化集聚的苏州河沿岸带和依托大学集聚的大学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武俊奎  姜惠敏  王桂新  
我国快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并对城市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在此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重要作用。不同规模的城市,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人口规模在3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相对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更适合中国的低碳城市化进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反弹效应"和"节能效应",我国应该积极利用产业集聚的"节能效应"实现低碳的城市规模扩张,引导和促进产业在较大的城市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晨  郑国全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具有突出地理空间特征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以及提高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显著,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或者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本文对国内外与产业集聚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产业集聚概念、理论、效益和评价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展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目前在该研究领域的重点与薄弱环节。研究发现未来可在完善产业集聚效益研究、建立产业集聚区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晨  郑国全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具有突出地理空间特征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以及提高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显著,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或者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本文对国内外与产业集聚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产业集聚概念、理论、效益和评价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展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目前在该研究领域的重点与薄弱环节。研究发现未来可在完善产业集聚效益研究、建立产业集聚区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素敏,陈昭锋  
创业人才是新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人力资源。科技园区所以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和新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正是因为其独特竞争力的创业人才区域集聚机制。这是科技园区成功的奥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丽莉  李光泗  
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伴随服务业的深入发展,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快速的集聚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及阶段性特征(一)初期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1949年~1978年),我国服务业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服务业不太受重视,产业地位相对于工业、农业较低;第二,增长较慢,且波动较大;第三,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由1957年的30%下降到1978年的23%。(二)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1989年,我国服务业高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由1979年的865.8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