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6)
2023(3771)
2022(3320)
2021(3214)
2020(2796)
2019(6237)
2018(6107)
2017(9910)
2016(6908)
2015(8523)
2014(8830)
2013(7680)
2012(7021)
2011(6556)
2010(6909)
2009(5689)
2008(5522)
2007(5173)
2006(4581)
2005(4089)
作者
(18828)
(15587)
(15451)
(14889)
(9918)
(7552)
(7210)
(6145)
(6021)
(5992)
(5457)
(5294)
(5194)
(5181)
(4928)
(4905)
(4779)
(4630)
(4585)
(4484)
(4329)
(3938)
(3853)
(3808)
(3689)
(3562)
(3541)
(3503)
(3344)
(3273)
学科
(17317)
经济(17304)
管理(13159)
教育(11652)
(10830)
理论(9544)
教学(9502)
(8131)
企业(8131)
方法(7939)
中国(7844)
数学(6547)
数学方法(6414)
学法(6157)
教学法(6157)
(5970)
(5369)
学校(5357)
学理(5100)
学理论(5100)
技术(4345)
思想(4215)
业经(4174)
政治(4148)
研究(4064)
思想政治(3971)
政治教育(3971)
治教(3971)
德育(3953)
农业(3935)
机构
学院(94382)
大学(93022)
研究(30824)
(27112)
经济(26235)
管理(25862)
理学(21735)
理学院(21330)
(20625)
管理学(20588)
管理学院(20422)
科学(20235)
技术(18948)
(18722)
师范(18574)
职业(18451)
中国(18062)
(17333)
教育(17313)
(16815)
(16079)
业大(14984)
研究所(14713)
师范大学(14655)
技术学院(13969)
农业(13636)
(13417)
职业技术(13414)
北京(13035)
(12773)
基金
项目(57708)
研究(48543)
科学(44242)
基金(35495)
(30223)
教育(29899)
国家(29834)
(27370)
社会(25914)
科学基金(24544)
社会科(24269)
社会科学(24258)
编号(23464)
(22825)
成果(20764)
课题(19628)
基金项目(18626)
(17241)
自然(14543)
资助(14500)
重点(14454)
自然科(14199)
自然科学(14195)
规划(14057)
自然科学基金(13947)
大学(13376)
项目编号(13125)
(12908)
(12682)
(12457)
期刊
教育(40904)
研究(31893)
(31353)
经济(31353)
中国(29173)
学报(18510)
(15439)
大学(15113)
职业(14101)
科学(13443)
技术(13181)
学学(12276)
农业(10820)
(10299)
管理(8680)
技术教育(8463)
职业技术(8463)
职业技术教育(8463)
图书(7637)
(7345)
论坛(7345)
高等(6771)
财经(6488)
(6003)
书馆(5848)
图书馆(5848)
(5722)
高等教育(5599)
(5379)
成人(5132)
共检索到147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荒  
加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完善其知识结构、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需要。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构建高素质的人文师资队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桂萍  邵晓虹  
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以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人文素养提升三位一体相互融合发展为原则,以专业技能训练、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以"职业人"行为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校园文化育人、课程教育四模式为实现形式的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蓉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要从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重点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宇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体现为诚信意识较差,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缺乏实干精神和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杰  刘康声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绍红  张俊  
大学语文教学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应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孝四  蔡有柱  
课余生活是影响高职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高职生的课余生活存在内容层次不高、时间安排不尽合理、不能很好利用课余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等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加强对课余生活的管理与引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发挥课余生活对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洪  
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的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举足轻重,是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并给出建议:将人文素质培养渗透于专业技能培养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学生社会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兰英  
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是应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远未达到社会需求标准。文章探讨了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以及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云岗  陈志新  
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而且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文章紧密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提出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利用文、史、哲和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和平  
普通话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师可以借助这个载体,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交际素质、审美素质、情感素质和成功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凯  
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几年高职领域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以及理论知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分析实习、实训、实验这三个教学环节,却鲜有提及。结合实践教学理论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文章基于强身战略背景,分析探索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运华  张洪星  
信息素养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文章提出对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注重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文化、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静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对其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却略显薄弱,文章从职业素质的构成、意义和养成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高职院校只有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特点,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凤彩  
由知识——能力型教育转向全面素质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文章围绕全面素质培养,从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体质四个方面探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