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0)
2023(9265)
2022(7442)
2021(6915)
2020(5947)
2019(13883)
2018(13403)
2017(26344)
2016(14235)
2015(16748)
2014(16801)
2013(16024)
2012(14732)
2011(13330)
2010(14138)
2009(13107)
2008(11737)
2007(10610)
2006(9275)
2005(8297)
作者
(38318)
(31648)
(31456)
(30264)
(20451)
(15266)
(14384)
(12413)
(12098)
(11698)
(11141)
(10765)
(10159)
(10056)
(10028)
(9850)
(9328)
(9319)
(9181)
(9134)
(8231)
(7940)
(7681)
(7372)
(7316)
(7214)
(7127)
(6967)
(6481)
(6120)
学科
(61737)
经济(61680)
管理(41405)
(41277)
(35361)
企业(35361)
方法(34798)
数学(31979)
数学方法(31418)
(26786)
金融(26784)
(23749)
银行(23740)
(22985)
中国(22916)
(16776)
理论(14546)
(14068)
(13647)
业经(12707)
地方(12060)
(11722)
财务(11678)
财务管理(11654)
企业财务(11234)
中国金融(11167)
(10650)
贸易(10637)
(10346)
技术(10097)
机构
学院(204947)
大学(198516)
(82875)
经济(81122)
管理(76616)
理学(66011)
理学院(65411)
管理学(64036)
管理学院(63691)
研究(58362)
中国(50866)
(40864)
(40057)
财经(33152)
科学(32115)
(30886)
(30101)
中心(29363)
(27703)
经济学(27496)
技术(26134)
(26130)
(26094)
师范(25910)
(25542)
北京(25236)
业大(25032)
经济学院(24947)
研究所(24805)
财经大学(24744)
基金
项目(130098)
科学(103408)
研究(100953)
基金(92778)
(77845)
国家(77165)
科学基金(68145)
社会(62971)
社会科(59964)
社会科学(59948)
(53658)
教育(52395)
基金项目(47630)
(43957)
编号(43179)
自然(42292)
自然科(41450)
自然科学(41445)
资助(40900)
自然科学基金(40704)
成果(35183)
课题(31605)
重点(29921)
(29592)
(28189)
(27404)
教育部(26877)
(26539)
项目编号(26204)
创新(26033)
期刊
(84139)
经济(84139)
研究(61135)
中国(41648)
教育(35160)
(34462)
金融(34462)
(32365)
管理(28727)
学报(26772)
科学(23824)
技术(23579)
(22442)
大学(21958)
学学(20412)
财经(18613)
(15855)
职业(14491)
经济研究(14313)
农业(14188)
业经(12856)
统计(11981)
(10923)
问题(10850)
技术经济(10325)
(10064)
论坛(10064)
决策(9855)
理论(9747)
技术教育(9448)
共检索到303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大农  戚亚光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可遵循的主导模式。而从现代教育思想与高职教育的普遍趋势看,这种主导模式理应是"双证融通,产学合作"。高职教育要实施这一主导模式,必须抓好六个环节,即构建质量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葛元月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有学历证又有职业资格证的中职毕业生,无疑成为劳动力市场准入的新宠。社会对中职层次人才的需求要求中职教育以变应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双证"融通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与社会需求零距离的有效对接。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教育目前在"双证"融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实施并完善"双证"融通模式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秀英  李兵  
我国高职存在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报名率低、通过率低,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层次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等较薄弱;培养培训与资格鉴定考试相分离;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不平衡等问题。主要对策是转变观念,找好定位,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和  刘旭莹  
本文从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及教学资源保障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郦丽华  谢鹏  李清平  陈道敏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相对稳定的"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体现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和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个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永富  
借鉴德国等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物流人才培养的经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产品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林产品物流人才"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的方案设计,总结了其培养特色和应用情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国玲  
"双证融通"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和评价机制,重组课程体系,通过实施"3+3+3"人才培养模式、"两园区三阶段"教学组织模式,建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等措施,构建了"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永铿  
一、理论诠释:新模式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三方联动,双证融合"是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方联动是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星  高园园  
网络学习测评是"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测评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六网融通"释义出发,以学习测评和随学随考理念为指导,从网络学习测评视角分析了"六网融通"的业务流和资源信息交互,并在总结国家开放大学多年网络学习测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学习测评发展目标,构建了网络学习测评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来源  段娜  刘雪姿  董为民  沈元  李玉中  王占星  李松竹  查吉德  李国丽  
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皮具设计专业为例,立足珠三角皮具产业集群紧缺创新型皮具设计人才,结合皮具设计专业建设与改革,探索并实践了"三方融通,三品递进"的创新型皮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与企业项目相融合、设计制作与展会订单相衔接"的能力型专业课程体系,实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形成的以创新驱动的校企合作机制等具体的改革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皮具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该专业对皮具产业的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孝四  
"双主体、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国外比较经典的类似模式主要有: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代表的CBE模式、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模式。国内的具体表现有"点"对"点"合作模式、"点"对"面"合作模式"、面"对"面"合作模式等。完善"双主体、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主要有:健全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将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实行"点面结合、多点开花"的多样化合作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平槐  
为了贯彻落实"双创"战略,高职院校至少面临着办学体系相对封闭、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传统、吸引力相对低下等三个瓶颈。"工、商融通"是指高职教育中工科知识和商科知识相加、相融和相通的过程。以"开放融合"办学体系为依托的"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鹏飞  李向阳  
随着IT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IT"双创型"人才,成为IT类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培养高职IT"双创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双创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令秋  秦琼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化、动态性、实效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出现生源结构混乱、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正确定位,以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进行了思考,以期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建玲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必须以会计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塑造职业素质为基础,以相融通的课程项目为载体,来共同促成会计专业人才这一主体的成长与成才。基于这一理念,探讨了在"课、岗、证、赛"相融通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内涵与构建问题,以有效实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