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554)
2022(3154)
2021(3153)
2020(2912)
2019(6768)
2018(7342)
2017(14386)
2016(8203)
2015(9355)
2014(9647)
2013(9584)
2012(9180)
2011(8578)
2010(9256)
2009(9409)
2008(9576)
2007(8850)
2006(8660)
2005(8335)
2004(7501)
作者
(23449)
(19328)
(18894)
(18771)
(12246)
(9098)
(8943)
(7340)
(7222)
(7207)
(6541)
(6513)
(6418)
(6409)
(6008)
(6000)
(5781)
(5619)
(5497)
(5455)
(5357)
(4686)
(4674)
(4510)
(4503)
(4483)
(4434)
(4401)
(3908)
(3831)
学科
(32679)
经济(32624)
管理(22529)
(20220)
(16735)
企业(16735)
(14266)
中国(13796)
方法(11595)
(10254)
(9954)
(9731)
银行(9729)
数学(9459)
(9426)
(9382)
数学方法(9339)
体制(8048)
业经(7771)
(7728)
金融(7727)
教育(7564)
(7453)
税收(7056)
(6987)
制度(6919)
(6919)
(6852)
贸易(6843)
理论(6770)
机构
大学(126062)
学院(122790)
(52122)
经济(50855)
研究(43358)
管理(41835)
中国(36769)
理学(33095)
理学院(32715)
管理学(32309)
(32239)
管理学院(32042)
(28134)
财经(23236)
科学(22573)
(22378)
(21930)
(20669)
北京(19331)
(19314)
中心(19276)
师范(19222)
研究所(19180)
(17704)
财经大学(16762)
经济学(16334)
师范大学(15332)
(15304)
(14675)
经济学院(14517)
基金
项目(58520)
研究(49579)
科学(44729)
基金(39866)
(32621)
国家(32248)
社会(30287)
社会科(28461)
社会科学(28452)
科学基金(26241)
教育(24362)
编号(22363)
成果(22154)
(21946)
基金项目(19764)
(18787)
资助(17181)
课题(16486)
(14277)
(14188)
(13942)
项目编号(13575)
自然(13520)
重点(13152)
自然科(13095)
自然科学(13088)
自然科学基金(12842)
(12711)
教育部(12659)
(12336)
期刊
(71222)
经济(71222)
研究(51815)
中国(30140)
(25138)
教育(23565)
(19514)
金融(19514)
管理(18274)
学报(15389)
(14702)
科学(13766)
财经(13510)
大学(12528)
(11701)
业经(11106)
经济研究(10909)
技术(10797)
学学(10794)
问题(10446)
(9144)
图书(9034)
农业(8694)
理论(8145)
国际(7519)
改革(7403)
(7403)
实践(7284)
(7284)
书馆(7187)
共检索到221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高考正义即高考的正当的、公正的道理。走向高考正义是必要的,因为: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实质上并不公平;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违背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考合理性的基本立足点是高考正义。高考正义的基本内容有:高考应该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评价;高考应该聚焦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高考所关注的学生素质发展应该相对地全面而有侧重。实现高考正义的主要途径有:转变思维方式;就高考进行合理的三重设计;实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小虎  桑明旭  
当代高考改革实现了报考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当代高考改革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当代高考改革实现了选择面前人人平等。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主要考核方式,是学生从基础教育迈入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的机制,高考与每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因而高考制度长期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高考改革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人民群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是中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考改革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两难选择 ,如考测能力与公平客观的矛盾、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扩大自主与公平选才的矛盾、考出特色与经济高效的矛盾。在高考改革中应把握全局观 ,对一些两难问题应兼顾两端 ,掌握平衡点 ,以避免矫枉过正。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大格局下 ,为兼顾多样性 ,可以考虑采用两次高考模式。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行高考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耀萍  刘海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后的高考改革第一年。由于高考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因此格外受到关注。在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中,高考改革方案是最难制定的,所以才会历经多年研制,"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一旦推出,便事关重大,影响广泛。无论何种媒体推出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 ,它还兼有社会考试性质 ,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除了为高校选拔新生、促进中小学生努力向学、规范中学办学方向以外 ,高考又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清末废科举时主要考虑教育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现代的高考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教育本身 ,而且还应顾及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因素 ,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戴家干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社会实践,而高考的改革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公平公正理念的诠释和践行,这既由高考的社会属性所决定,也是正确认识和评价高考改革的视角。 30年前,高考在被废止了10年之后终于得以恢复,事实上,这不是简单地恢复了一个考试的制度,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若玲  
高考是维护社会公平、坚持社会公正、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同时是高等学校选拔学生最省时、省力和省钱的方法,科学性与权威性也相对最高。高考是历史的选择,更是现实的需要。高考既要与时俱进地积极改革,又要秉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其改革应始终以公平作为主旋律。稳步推进基于"公平"的多样化改革,是现时高考制度发展一条最适切的道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太光  
恢复高考作为拨乱反正与发展我国教育的重大举措,其意义深远,其功绩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高考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高考改革的呼声与改革的尝试直不断。本文将对高考改革的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进而提出新的构想。一、关于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广大青少年学生精神振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国教育开始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林瑞玉  严侃曼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文东茅  林小英  马莉萍  李祎  
在试点地区先后颁布的本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浙江省的方案凸显了"选择性教育"的理念。在高考改革过程中,中学是政策的实施者,也是政策的接受者。在应对改革的过程中,中学也在不断调适和成长。在制定颁布改革方案之后,还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能力建设过程。高考改革需要以能力建设来保驾护航。2014年9月4日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浙江和上海分别颁布了本地高考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斌  陈少艾  吕金华  吴汉生  周兰  赵跃忠  李秉玉  陈三华  
湖北省基于高考改革的"技能高考"模式,以技能考试为主(占70%)、文化考试为辅(占30%),运用开放式考试运行机制,克服文化高考的惯性作用,步入技能高考的运行轨道,走出补短教育的困境,赢利扬长教育的空间,突破了阻隔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壁垒,专门为中职教育群体及相应从业者定制,开辟出选拔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崭新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龙海  
坚持现有高考制度,以考试技术改革为突破口,实行网络高考,是高考继网上录取、网络阅卷之后的又一个突破性变革。国内外已有成功实践为网络高考提供先行经验支撑。技术创新是首要推动力量,因而实行网络高考、一年多次考试,有效推进高考制度创新,完全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为学校开辟素质教育的广阔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