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2)
2023(7441)
2022(5970)
2021(6052)
2020(4978)
2019(11678)
2018(12100)
2017(21283)
2016(12836)
2015(14792)
2014(15303)
2013(13852)
2012(12546)
2011(11685)
2010(12274)
2009(11041)
2008(10772)
2007(10012)
2006(8881)
2005(8120)
作者
(35372)
(29088)
(28900)
(27934)
(18525)
(13868)
(13331)
(11408)
(11328)
(10636)
(10089)
(9818)
(9534)
(9499)
(9094)
(9083)
(8676)
(8647)
(8577)
(8246)
(7711)
(7287)
(7168)
(6938)
(6613)
(6593)
(6548)
(6538)
(5918)
(5896)
学科
(41864)
经济(41819)
管理(30241)
(25064)
(21315)
企业(21315)
教育(21244)
方法(20638)
数学(18040)
中国(17592)
数学方法(17465)
理论(14526)
(13158)
(10904)
教学(10425)
(9530)
(9476)
业经(8380)
(7701)
技术(7311)
(6938)
银行(6923)
地方(6876)
(6843)
(6718)
(6714)
金融(6706)
(6656)
农业(6582)
(6093)
机构
大学(178105)
学院(173261)
研究(61289)
管理(58386)
(56973)
经济(55254)
理学(49383)
理学院(48713)
管理学(47152)
管理学院(46816)
中国(40536)
(40458)
科学(38075)
(34216)
师范(33951)
教育(33324)
(31358)
(28643)
(28575)
研究所(28521)
师范大学(27515)
北京(26662)
中心(26589)
(26035)
技术(24841)
业大(24059)
(22805)
(22168)
财经(22093)
职业(20888)
基金
项目(109192)
研究(86107)
科学(85959)
基金(73736)
(64019)
国家(63365)
科学基金(53005)
社会(49357)
教育(49021)
社会科(46356)
社会科学(46343)
(44952)
(40120)
编号(38428)
基金项目(36636)
成果(34805)
自然(33506)
自然科(32756)
自然科学(32748)
自然科学基金(32094)
资助(31847)
课题(30912)
重点(26292)
(25526)
(25136)
(23781)
项目编号(23216)
规划(22816)
(22249)
教育部(21919)
期刊
(65304)
经济(65304)
研究(61765)
教育(58237)
中国(46062)
学报(27986)
科学(24211)
(23315)
(22978)
大学(22463)
管理(22291)
技术(21601)
学学(19254)
农业(15738)
职业(15319)
(12249)
金融(12249)
财经(11837)
业经(10592)
统计(10399)
图书(10280)
经济研究(10219)
(10217)
技术教育(9980)
职业技术(9980)
职业技术教育(9980)
(9741)
论坛(9741)
(9011)
(8689)
共检索到273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军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两种模式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行政评估模式和政府宏观调控多方参与共同治理评价模式。本文分别从代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论证了两种模式存在的理论基础和两种模式所具有的特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在高等教育评估功能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超出高等教育评估的范畴谈论其功能 ;运用逻辑思维推导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 ;单纯强调高等教育评估的积极作用而忽略其消极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人们没有能够认识到高等教育评估的认知性本质特征。从高等教育评估的认知性特征出发进行研究 ,高等教育评估具有鉴定作用、反省作用、参谋作用、批判作用和中介作用等五大功能 ,与此同时 ,它还具有马太效应、认同效应和逆反效应等三大消极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维胜  董立平  姜传松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主要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高校构成,它们在高等教育评估活动中因责权利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性质、任务和特点的不同,构建理想的价值链模型,是提高高等教育评估绩效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静  
高等教育评估概念形成了三种理解方式,可以由不同的模式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这些模式处于理想状态下,具有普适意义。现阶段或者未来的评估指标越来越偏重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形成跨模式的主题。在专业标准和原则的框架下,以实用为导向的评估更加强调各种模式的应用性。因此,在模式为参考的标准的基础上,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路径需注意以高等教育评估哲学作为理论支架,树立起对设计评估指标的正确意识和观念,设计路径的选取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律办事,将目标导向和绩效评估相结合并融入到设计之中,同时注意创新,以形成实现评估指标体系科学性、合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淼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估模式经历了确立、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每一次重大变革,法国都立法在先,同时评估主体由多主体转为单一主体,评估人员、标准呈现国际化,评估机构的运行模式趋向分化与整合,这些发展趋势值得我国思考与研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洋  董新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新形势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深入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以英、法、美三个发达国家为代表,分别介绍了其高等教育评估的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这三个国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评估模式,发展历史相对较长,做法及经验比较成熟,可以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提供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周奕  
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与改革历程中积累而成的特殊综合体,具体体现为:学科范式与问题范式并举、专业体制与群众体制并举、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并举、自主创新与国际借鉴并举。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模式"的形成机制复杂:实践需要是"中国模式"的驱动引擎,学科建制是"中国模式"的支撑平台,创新、创业、开放精神是"中国模式"的精神支持。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等教育研究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世界性、普适性意义。未来需进一步深耕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模式",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程度,为世界高等教育研究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振刚  孙翠香  
"政府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使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受到挑战,为了规避"政府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带来的风险和代价,构建"多元、复合型"教育评估主体成为必须。"多元、复合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主体应由专业教育评估机构、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公众和大众媒体等构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永林  王战军  
合理界定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主体的构成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科学化、评估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根据高职院校的特定功能,其评估主体应由高职院校自身、评估专家组、学生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几部分组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测量为基础的量化评估需要向高质量评估转变。在对象方面,量化评估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高质量评估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在方法方面,量化评估以相关指标的可测为基础,高质量评估则容纳量化的、定性的以及其他相关的证据;在结果方面,量化评估以测量、描述和判断为主,而高质量评估更加强调以测量、描述和判断为基础的建构和再建构;在功能方面,量化评估强调以绩效为杠杆进行问责,高质量评估则强调以评估促进发展;在风险方面,与问责导向的高利害的量化评估相比,以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评估是低风险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农卫东  廖文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政府、培养单位和大学生三者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构建适应评估主体多元化的评估制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睿  陈德敏  朱明顺  
法国、英国、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分别代表着不同类型的评估模式,而政府、高校、社会三股力量在质量评估中的不同的权力分配也使得法国、英国、美国的质量评估更具特色。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政府、高校、社会三股力量一直贯穿其中,并通过权威、操纵和资源分配的形式确立他们作为权力主体的地位。研究政府、高校、社会三股力量在法国、英国、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总体发展趋势和质量评估在此趋势下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因此需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宏观管理者地位,提升高校的自治权和评估水平,鼓励和发展社会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监督能力和评估水平,政府、高校、社会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以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凸显、高等教育教育成本的提高,以及公共权力问责的兴起,使世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得以发展和改进,目前已经形成了认证模式、审核模式、政府评估模式和自我评估模式,并在质量评估的理念、目的、主体、机制、内容、方法、技术、标准、反馈等方面显现出一些共性趋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解放  王益宇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应不断地完善和改革。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现状及国际上高等教育评估的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做出以下展望: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估模式——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高等教育评估专业化;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宣海  薛明扬  王奇  冯晖  
评估是一种促进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监管教育机构的重要手段,这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的共同经验。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评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37处出现"评估"或"评价"字样,在高等教育方面要"改进教学评估,推进专业评估,实行绩效评估",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纲领性文件中首次提出教育绩效的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