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2)
2023(3479)
2022(2913)
2021(3076)
2020(2426)
2019(5560)
2018(5475)
2017(8207)
2016(6290)
2015(7597)
2014(8023)
2013(6890)
2012(6452)
2011(6151)
2010(6714)
2009(5514)
2008(5348)
2007(5113)
2006(4733)
2005(4508)
作者
(15630)
(12684)
(12509)
(12337)
(8136)
(6251)
(5945)
(5310)
(4900)
(4894)
(4445)
(4296)
(4296)
(4268)
(4219)
(4103)
(4091)
(3798)
(3775)
(3744)
(3734)
(3298)
(3184)
(3089)
(3072)
(3071)
(2912)
(2798)
(2721)
(2706)
学科
教育(22015)
中国(13462)
(10125)
经济(10114)
理论(9744)
管理(8838)
教学(8781)
(6632)
(6572)
研究(5519)
学校(5077)
(4957)
(4918)
企业(4918)
(4879)
学法(4829)
教学法(4829)
高等(4477)
学理(4302)
学理论(4302)
思想(4254)
政治(4060)
技术(3926)
研究生(3888)
(3867)
方法(3808)
思想政治(3768)
政治教育(3768)
治教(3768)
德育(3746)
机构
大学(82782)
学院(81727)
研究(31790)
教育(30260)
(23742)
师范(23666)
职业(21004)
(20396)
(19624)
师范大学(19481)
技术(18951)
经济(18526)
科学(18068)
管理(17693)
(16314)
(15950)
中国(15596)
职业技术(14970)
研究所(14585)
北京(14158)
技术学院(14067)
理学(13899)
理学院(13561)
管理学(13005)
(12849)
管理学院(12814)
中心(12330)
教育学(11638)
(11534)
(11090)
基金
项目(43416)
研究(43285)
科学(34590)
教育(32344)
基金(24443)
编号(22907)
成果(22099)
社会(21380)
课题(21311)
(20776)
社会科(19687)
社会科学(19683)
(19658)
国家(19249)
(19112)
(18891)
科学基金(15174)
规划(14277)
(13242)
项目编号(12645)
(12563)
研究成果(12142)
重点(12072)
年度(11701)
基金项目(11446)
(11433)
(11322)
(11278)
阶段(11254)
(10706)
期刊
教育(58680)
研究(38377)
中国(33506)
(26532)
经济(26532)
职业(17807)
技术(14162)
学报(11727)
技术教育(11481)
职业技术(11481)
职业技术教育(11481)
大学(10328)
(9481)
科学(9113)
(8139)
论坛(8139)
(7885)
学学(7521)
(7426)
高等(6405)
成人(6241)
成人教育(6241)
职教(6086)
管理(5906)
财经(5834)
高等教育(5412)
农业(5305)
图书(5259)
(5155)
(4996)
共检索到142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建河  
高等教育机构的失序让大学生就业的态势更趋严峻。在知识分类的视角下,通过重新厘定高等教育机构的合理序列,明确高职院校自己特定的知识基础和定位之后,推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便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自己的职教特性,从课程、师资与学业认证等方面为毕业生的就业准备条件;高职毕业生应该把握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知识特性,以"重点突出,多方兼顾"的策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就业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还应该把握我国地域劳动力市场划分的特点,依据地域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型态变迁,选择就业区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高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建立毕业生推介机构,分担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本。只有这样,高校在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与社会的协调对接,使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东荣  
就业质量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从民办高职院校的定位入手,在衡量其毕业生就业质量时应强调人职匹配率,从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薪酬水平、社会保障、职业稳定性、职业结构和心理满意度入手综合考虑。现实数据说明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在多数指标上低于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这既需要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本文以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子女高考成绩、就读院校、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的影响,发现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结果均有明显差异。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乌尔里希·泰西勒  张怡真  
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关系以及塑造这些关系的政策和战略在经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本文聚焦于经济发达国家近五十年有关这一主题领域主要特征的讨论,借助作者多年来参与的高等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分析了毕业生调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关注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作者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及其负责人应该意识到高等教育功能的复杂性,注意到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的各种联系,而且高等教育必须重新思考其信念。基于毕业生就业的坚实信息有助于高等教育战略更加合理和有针对性,但这一信息基础并不要求高等教育任务和功能的单一哲学,而是要认识各高等院校和学习项目多样性的选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光才  
本文分析了欧洲以及我国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现的背景因素,认为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基于外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类别定位与结构调整,虽然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在实践中却面临众多困扰,例如学术漂移的问题。就我国高校的结构调整而言,摆脱这一困扰的基本出路可能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设立详尽的国家学历与职业资格框架,明确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设置基准,建立政府引导与高校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机制,全面推动学历与职业资格、不同高校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融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雪春  胡放之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46.2%,是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6月20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50%左右,也就是说仍然有近百万大学生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泽厚  黄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鲍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规模急速扩大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不断加剧。本研究将聚焦面临严重就业困难的民办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究竟民办毕业生是否从激烈的竞争中开拓出新的就业市场?新市场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择业影响机制是什么?本研究将利用2003年6月在我国浙江、福建、上海、辽宁实施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郑志来  
通过对2004年至2013年期间适龄劳动力人口和实际经济增长率分析,发现适龄劳动力人口、高校毕业生增量呈现由增加到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3年最近这四年则稳定在极小区间变化,并分析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量、经济增长率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关系,得出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背景下实际经济增量超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量时,经济增长内生的岗位需求满足毕业生就业供给,并分析和预测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里,第二、三产业新增就业数远超过毕业生人数,高等教育就业导向培养模式拐点已经出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就业导向培养模式存在着四方面问题,从而对我国高等教育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正,应回归高等教育本质,重视个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进  
加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结构的时间序列维度呈现出教师队伍高层次、教师队伍高学历、教师队伍国际化和教师队伍年轻化等特征,提出应从加强成人高校教师的再学习机制建设、建立创新导向的成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和开发丰富的成人高校教师的培养平台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成人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惠  
以生涯理论分析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其原因包括生涯发展理论视角下的职业准备之"慢"、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视角下就业决策之"慢"、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角下有效行动之"慢"。预防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需要普及生涯教育,将生涯发展目标贯穿学生学业阶段;建立协同机制,将生涯教育责任赋予利益相关群体;调整教育理念,将生涯适应能力纳入终生教育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繁雄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影响与制约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已经多元化,对学历的要求与从事的具体行业有关,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工作姿态和技能。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还是应进一步围绕提高就业率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协调有关各方统筹解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金文旺  蒋承  
本文基于2007、2009、2013年三次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点,选取大学综合排名、学科评估排名、教师人数与本科招生人数之比、国家一级学科数、博士点数量与硕士点数量之比作为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相关指标,采用Yulized residuals和工具变量法,定量估计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回报率,并解决了估计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毕业生起薪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质量每提高1标准差,高校毕业生工资平均增加2.79%—17.3%;同时,高等教育质量绝对水平更高的大学,其教育质量反映在毕业生工资上的回报率也更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辉  
高职毕业生兼具公民角色和职业角色的特点决定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有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岗位责任、经济责任、发展责任等。在学校的社会责任养成过程中,以时空为界面,通过多种维度培养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即"三全式"养成教育:全员参与,确保养成任务落实到位;全程实施,确保养成阶段链接到位;全方位展开,确保养成渠道覆盖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