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2)
2023(2496)
2022(1998)
2021(2162)
2020(1604)
2019(3824)
2018(3993)
2017(5602)
2016(4417)
2015(5058)
2014(5327)
2013(4433)
2012(4169)
2011(4070)
2010(4408)
2009(3864)
2008(3872)
2007(3816)
2006(3598)
2005(3436)
作者
(9993)
(8258)
(8059)
(7930)
(5302)
(3990)
(3911)
(3466)
(3179)
(3100)
(2923)
(2759)
(2732)
(2723)
(2696)
(2629)
(2537)
(2482)
(2457)
(2446)
(2433)
(2111)
(2035)
(2026)
(1986)
(1926)
(1907)
(1790)
(1744)
(1737)
学科
教育(18956)
中国(9729)
理论(7327)
(7098)
经济(7085)
管理(6340)
教学(5942)
(5304)
(4257)
(3629)
企业(3629)
(3619)
发展(3445)
思想(3429)
(3406)
高等(3343)
(3322)
研究(3313)
改革(3235)
政治(3234)
思想政治(3034)
政治教育(3034)
治教(3034)
学校(3031)
德育(3012)
教育改革(2805)
学法(2738)
教学法(2738)
技术(2542)
(2477)
机构
大学(62005)
学院(55562)
教育(26866)
研究(22694)
(20604)
师范(20577)
师范大学(17150)
(15240)
科学(12503)
(12387)
管理(11992)
经济(11688)
职业(11348)
(11337)
北京(10875)
(10781)
教育学(10491)
研究所(10155)
技术(10005)
中国(9862)
理学(9401)
理学院(9136)
管理学(8792)
管理学院(8641)
(8629)
中心(8452)
(7960)
教育学院(7738)
职业技术(7718)
(7634)
基金
研究(29785)
项目(27712)
教育(23071)
科学(23024)
成果(16666)
社会(15656)
基金(15592)
编号(15512)
课题(14737)
社会科(14345)
社会科学(14340)
(13040)
(12718)
(12181)
(12153)
国家(11865)
规划(10327)
(9459)
项目编号(9180)
科学基金(9084)
研究成果(8994)
(8820)
年度(8408)
(8335)
(8301)
阶段(8285)
(8169)
(8072)
重点(7885)
教育部(7853)
期刊
教育(46643)
研究(31302)
中国(22120)
(17817)
经济(17817)
职业(10957)
技术(8882)
学报(7572)
大学(7197)
技术教育(7108)
职业技术(7108)
职业技术教育(7108)
(6902)
科学(5966)
高等(5432)
(5318)
论坛(5318)
成人(5067)
成人教育(5067)
高等教育(4754)
学学(4686)
图书(4570)
财经(4449)
(4393)
(4265)
发展(3928)
(3928)
(3918)
管理(3915)
职教(3764)
共检索到101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夏蓓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社区制”已经逐渐取代“单位制”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点,目前社区教育的现状与社区教育的地位不相适应,高等教育机构的介入则是提升社区教育质量、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自身也要求走出校园,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教育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高等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是一条互利互补的、值得探索的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振天  
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就高等教育而言,人们对其质已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成果,然而对于高等教育“量”的研究却相对贫乏和薄弱。“量”作为高等教育基本属性之一,存在着客观量、主观量和行为量等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量既具有相对独立价值,包括自身的丰盈性、程度比较性、发展激励性及其对质的支持性,同时又有对高等教育质的依附性和受制性的一面。研究高等教育的量是为了更好地加以应用,做好量化研究、量化控制和量化评价,处理好量化伦理,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俊学  王小兵  
教育服务理念是基于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学生是高校的主要顾客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教育服务理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高等教育产出服务观、高等教育服务市场观、受教育者消费权益观、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观、高等教育服务营销观等。高等教育服务理念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造我国高等教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在高等教育评估功能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超出高等教育评估的范畴谈论其功能 ;运用逻辑思维推导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 ;单纯强调高等教育评估的积极作用而忽略其消极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人们没有能够认识到高等教育评估的认知性本质特征。从高等教育评估的认知性特征出发进行研究 ,高等教育评估具有鉴定作用、反省作用、参谋作用、批判作用和中介作用等五大功能 ,与此同时 ,它还具有马太效应、认同效应和逆反效应等三大消极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理论是一种人为的建构,其目的是解释现实或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实,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建构相对匮乏。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问题驱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政策驱动,但无论高等教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实践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引领。所谓"高等教育理论"不是从其他学科移植来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而是从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出发所建构的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资源,"高等教育理论"则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最后结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放  
论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与“导引”龚放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高等教育角色定位当代世界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与本世纪60-70年代相比,正呈现出以下共同的趋势:(1)从主要依靠资本和物质的投入求得发展,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科技含量的增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适应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适应的客观性是适应论得以成立的基础。适应的主观性又使适应充满不确定性。在高等教育实践中,适应是第一位的,适应论是第二位的。适应论是否具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力取决于如何理解适应。对适应的正确理解又取决于我们秉持何种高等教育哲学。由于人性具有两重性,无论在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面,高等教育都兼有适应性与超越性。作为一种复杂现象,高等教育领域不存在惟一正确的理论,适应论与超越论绝非二元对立。坚持从实践出发的高等教育研究,对适应论既不应夸大其科学性,也不应否认其合理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枭鹰  周盂奎  
公严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理念,也是包括高等教育改革在内的一切社会改革的价值追求。从逻辑上说,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不是一对矛盾概念,是两个非线性相关概念。但在一定情况和条件下,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当公平与效率发生矛盾时,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以谁为先”的抉择。对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其面对的主要矛盾,权衡利弊而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松,郝宏兰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严重滞后于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命题。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并给出了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艳丽  王建华  
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伴随世界各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普遍增加,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力量依然存在,但普及化已难以解释以义务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发展现象。源于对义务、义务履行方式与驱动力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作为强迫教育的义务教育与非强迫性的“义务”教育两种概念,前者强调法律义务,后者反映事实义务。当后者具备向前者转变的义务化特征,“义务”教育就具备了向义务教育转化的可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将持续推进,透视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的发展适逢其时。通过认识高等教育义务化的发展态势,分析支撑高等教育义务化的社会条件,可以为促进高等教育由普及化向义务化的顺利过渡提供保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武雷  林钢  
高等学校成本管理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目前高等学校尚未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文章全方位论述了高等学校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重点探讨了高等学校成本对象、成本核算期间以及成本范围,并探讨了高等教育成本信息的应用。高等教育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成本信息为基础,实现高等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成本,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分摊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有关方面的成本信息需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培根  
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中国高等教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应对挑战,较为共性、最不容忽视的是高等教育的开放。真正的开放应该缘自高等教育的内在理想,开放并非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但它几乎可以统领高等学校所有的基本任务。开放可以使大学更容易发现问题、抓住机遇、摆脱困境、追求卓越,进而促进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生态的进一步繁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慧君  
高等教育办学的评判标准应该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和提供的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是否起到最佳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浪费。因此,高等教育的效益可划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部分。如何评价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对高等教育效益进行审计,同时对审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国新  
文章讨论了高等教育竞争的概念、特点、作用及其竞争规则和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竞争的四点结论性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