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3)
- 2023(9416)
- 2022(7787)
- 2021(7561)
- 2020(6108)
- 2019(14104)
- 2018(13807)
- 2017(25005)
- 2016(14442)
- 2015(16115)
- 2014(16389)
- 2013(15363)
- 2012(14258)
- 2011(13080)
- 2010(13416)
- 2009(12186)
- 2008(12121)
- 2007(10869)
- 2006(9662)
- 2005(9041)
- 学科
- 济(51898)
- 经济(51835)
- 管理(37503)
- 业(34655)
- 企(30129)
- 企业(30129)
- 方法(23759)
- 教育(21046)
- 中国(20724)
- 数学(19128)
- 数学方法(18881)
- 财(16270)
- 学(15500)
- 理论(15193)
- 贸(14918)
- 贸易(14913)
- 易(14597)
- 农(12328)
- 出(11693)
- 业经(11545)
- 制(10465)
- 技术(9649)
- 融(9237)
- 金融(9236)
- 务(8878)
- 财务(8864)
- 财务管理(8841)
- 银(8710)
- 银行(8696)
- 和(8589)
- 机构
- 大学(210979)
- 学院(202060)
- 济(76861)
- 经济(75098)
- 研究(70798)
- 管理(68712)
- 理学(59308)
- 理学院(58471)
- 管理学(57328)
- 管理学院(56917)
- 中国(47562)
- 京(45061)
- 科学(41569)
- 财(39761)
- 范(37721)
- 师范(37516)
- 所(35002)
- 教育(34022)
- 财经(31845)
- 研究所(31646)
- 江(31085)
- 师范大学(30928)
- 中心(30139)
- 经(29031)
- 北京(28925)
- 农(27011)
- 经济学(25692)
- 业大(25307)
- 院(25236)
- 州(24990)
- 基金
- 项目(128667)
- 科学(104166)
- 研究(101471)
- 基金(92892)
- 家(79955)
- 国家(79138)
- 科学基金(67383)
- 社会(64792)
- 社会科(61183)
- 社会科学(61168)
- 教育(54832)
- 省(49216)
- 基金项目(47632)
- 划(44034)
- 编号(41841)
- 自然(40684)
- 自然科(39798)
- 自然科学(39788)
- 自然科学基金(39130)
- 成果(38001)
- 资助(37116)
- 课题(32079)
- 部(31542)
- 重点(30417)
- 性(28601)
- 教育部(28439)
- 发(27722)
- 创(27062)
- 年(26648)
- 国家社会(26431)
共检索到312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文 邹晓平
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是教育基本规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正确认识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适应"关系,是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关键。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具体的方法,不能用贴标签的方式对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进行简单的概念化归类,而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的历史性、人文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这个理论和思想本身释放出来的好东西。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外部关系规律 科学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展立新 陈学飞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该观念先后把国家工业化、政治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目标当作高等教育的主要适应对象,其代表性表述是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然而,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其首先应该符合的是认知活动合理化即认知理性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失误在于:一方面,它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试图用工具理性、政治理性和传统的"实践理性"等取代认知理性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它在选择某种实践理性为主导的时候,又不惜...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适应论 认知理性 学术市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德广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展立新和陈学飞的长篇文章《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以下称"理文")。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否定潘懋元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否定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论",作者认为"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无奈的历史选择",导致两大失误:一是"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二是"不惜压制其他实践理性的发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洪才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985"工程建设、孔子学院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惑,最大困惑乃是"钱学森之问"。~①"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人们对大学行政化现象批判~②,并掀起了人们对"现代大学制度"探讨的热潮,最终"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要真正解答"钱学森之问"并不容易,因为其中牵涉到复杂的体制机制问题,当然还有观念转变和路径依赖问题,这就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此时一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冯向东
自展立新、陈学飞发表《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一文以来,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适应论"的问题上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讨论。既有学者质疑并主张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也有学者赞同并坚持高等教育"适应论",还有学者对高等教育"适应论"和"认知理性"各自的积极意义及局限作了分析。不同观点竞相纷呈,不同意见相互商榷,讨论方兴未艾。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往前移就会看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围绕有关教育"适应论"的问题展开过一场"跨世纪"的讨论。相比较而言,早前的讨论指涉整个教育领域,这一次的讨论则集中于高等教育。我们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凤岐
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些是物质性的,另一些则可以还原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规律",有描述性的,也有规范性的,后者作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条件的"规律"更具实践价值。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行动规范,它基于描述性规律,但单从描述性规律无法推导出行动规范。高等教育要遵循物质性关系规律,而在其与社会关系中可还原为人与人关系的部分,在涉及有限参与者的情况下,博弈论可用来进行更准确描述和分析。使用博弈论描述和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可以为高等教育相对独立提供理论基础,为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提供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规律 适应 博弈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展立新 陈学飞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从社会需求角度阐述和沦证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把制约教育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凶素等同于"规律",并由此概括出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外部规律";二是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内部规律"。它尤其强调外部规律对内部规律具有强制和制约作用,从而把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都归于高等教育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放
论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与“导引”龚放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高等教育角色定位当代世界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与本世纪60-70年代相比,正呈现出以下共同的趋势:(1)从主要依靠资本和物质的投入求得发展,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科技含量的增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适应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适应的客观性是适应论得以成立的基础。适应的主观性又使适应充满不确定性。在高等教育实践中,适应是第一位的,适应论是第二位的。适应论是否具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力取决于如何理解适应。对适应的正确理解又取决于我们秉持何种高等教育哲学。由于人性具有两重性,无论在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面,高等教育都兼有适应性与超越性。作为一种复杂现象,高等教育领域不存在惟一正确的理论,适应论与超越论绝非二元对立。坚持从实践出发的高等教育研究,对适应论既不应夸大其科学性,也不应否认其合理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适应论 超越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强
当前学科框架正在转变,学科研究方法已经从唯一独特走向多元合作。高等教育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不是意味着方法的任意性和无序性,而是特定结构的方法组合。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组合是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现象对象"走向"系统对象"密切相关。方法组合意味着方法不是任意的、不是杂乱无序的,也不是固定死板的。
关键词:
方法组合 学科框架 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高等教育规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规律。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提法是科学的,它暗合了教育既是一种"自成系统"的存在,又是一种在相互关联中"互成系统"的存在。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昭示着关系是考察教育系统的认识论起点。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关系规律 元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武毅英
这里所说产权主要指民办高校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近年来,民办高校在办学体制改革以及产权制度建立过程中,由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所引发的产权归属问题、分配问题、重组问题和改制问题等形成特定的产权关系,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
产权关系 归属 分配 重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理论是一种人为的建构,其目的是解释现实或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实,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建构相对匮乏。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问题驱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政策驱动,但无论高等教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实践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引领。所谓"高等教育理论"不是从其他学科移植来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而是从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出发所建构的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资源,"高等教育理论"则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最后结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体制·机制·规律──论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姚启和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有关教育体制的研究更加深入了。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概念、范畴,有必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重新加以审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振天
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就高等教育而言,人们对其质已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成果,然而对于高等教育“量”的研究却相对贫乏和薄弱。“量”作为高等教育基本属性之一,存在着客观量、主观量和行为量等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量既具有相对独立价值,包括自身的丰盈性、程度比较性、发展激励性及其对质的支持性,同时又有对高等教育质的依附性和受制性的一面。研究高等教育的量是为了更好地加以应用,做好量化研究、量化控制和量化评价,处理好量化伦理,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