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12)
2023(4116)
2022(3465)
2021(3701)
2020(2840)
2019(6611)
2018(6758)
2017(10452)
2016(7388)
2015(8823)
2014(9392)
2013(8177)
2012(7863)
2011(7196)
2010(7791)
2009(6933)
2008(7192)
2007(6958)
2006(6349)
2005(6059)
作者
(19783)
(16505)
(16116)
(15683)
(10409)
(8011)
(7642)
(6595)
(6271)
(6245)
(5787)
(5487)
(5374)
(5290)
(5188)
(5187)
(5173)
(4967)
(4853)
(4791)
(4600)
(4152)
(4028)
(4006)
(3841)
(3796)
(3775)
(3593)
(3398)
(3339)
学科
教育(20153)
(17473)
经济(17448)
管理(14766)
中国(12309)
理论(11419)
(11268)
教学(10163)
(10018)
企业(10018)
(8324)
方法(6253)
学法(5689)
教学法(5689)
(4948)
学理(4839)
学理论(4839)
(4674)
(4604)
(4602)
研究(4382)
数学(4260)
发展(4121)
(4114)
数学方法(4031)
技术(4028)
(3997)
学校(3843)
思想(3799)
高等(3710)
机构
大学(105481)
学院(100676)
研究(36946)
教育(30673)
(26645)
师范(26475)
(25630)
管理(25431)
(25140)
经济(24497)
科学(22475)
中国(21814)
师范大学(21580)
理学(20401)
理学院(19986)
(19189)
管理学(19120)
管理学院(18899)
(18681)
技术(18003)
职业(17222)
北京(17173)
研究所(17117)
中心(15513)
(15095)
(15007)
(13643)
(12755)
业大(12400)
职业技术(11912)
基金
项目(53652)
研究(48041)
科学(41378)
教育(33289)
基金(31877)
(26786)
国家(26322)
社会(24198)
成果(23729)
编号(23577)
(23491)
社会科(22342)
社会科学(22335)
(21573)
课题(21075)
科学基金(20907)
(18651)
基金项目(15277)
规划(14366)
重点(13976)
项目编号(13896)
资助(13846)
(13356)
(13336)
(13143)
研究成果(12763)
(12154)
教育部(12126)
(12018)
大学(12010)
期刊
教育(55424)
研究(43448)
(35727)
经济(35727)
中国(33765)
学报(16930)
技术(16462)
职业(14526)
大学(14322)
(13545)
科学(12975)
(12958)
学学(11366)
管理(11130)
技术教育(9624)
职业技术(9624)
职业技术教育(9624)
农业(8783)
图书(7804)
(7654)
论坛(7654)
财经(7331)
(6481)
金融(6481)
高等(6481)
(6454)
(6149)
成人(6022)
成人教育(6022)
书馆(5983)
共检索到175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振远  
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高校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改革的需要。当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师资相关政策不完善、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意识薄弱等。高等教育急需大力构建教师高效专业化发展机制,以促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潇怡  刘俊娉  
混合方法作为一种整合取向的新型研究方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想范式之一。本文论述了混合方法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价值,介绍了混合研究的设计类型及设计要点,并以一个研究主题为例,用可视化模型体现了顺序性混合设计的研究过程,就取样和数据分析两个关键步骤进行了具体介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焉琨伟  
知识管理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快速发展条件下所做出的反应,更是知识变为高校教育核心推动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宏观理论层面述及了高等教育知识管理中心目标、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表现特征,并提出了高等教育知识管理采取的几点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江  
本文从高等教育学的一个特殊视角来考察德育,即将德育作为高等教育实现的途径予以讨论,旨在从一个新的侧面来重新认识德育的地位。文章在描述了德育的历史与现状,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改进高校德育的几点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会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的倾向和价值表现就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不同时期、不同高等教育哲学流派主要呈现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这三类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协调随社会发展进步而有所变化,并有不同的侧重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安奎  
问题是现实存在与认知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冲突,问题意识的形成是认识主体与外界交互建构的过程。问题研究是指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其过程可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追踪方案实施。增进高等教育问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需要直面对象、确认前提和慎对常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鹏虎  
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外部话语依附是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一个不可忽视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分别选取知识经济、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金融危机以及新常态等五个历史时间段内的热门教育外部话语,检验高等教育研究在各话语下的研究趋势与该话语自身的研究趋势是否一致。结论得出,两者之间的研究趋势呈现出明显的追随态势。话语依附背后存在"自身话语体系缺乏,研究的主体性缺失;研究存在功利性,靠蹭热度刷存在感"等原因。高等教育研究若要学术独立与自信,需要构建自身话语体系,走出话语依附困境;建立学术规范,增强学术自信;服务高等教育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振天  
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就高等教育而言,人们对其质已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成果,然而对于高等教育“量”的研究却相对贫乏和薄弱。“量”作为高等教育基本属性之一,存在着客观量、主观量和行为量等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量既具有相对独立价值,包括自身的丰盈性、程度比较性、发展激励性及其对质的支持性,同时又有对高等教育质的依附性和受制性的一面。研究高等教育的量是为了更好地加以应用,做好量化研究、量化控制和量化评价,处理好量化伦理,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润忠  
“高等教育处于市场之中”.这个命题在近年来的学术讨论中曾被多次肯定和否定.本文无意挑起新的争论,旨在对前段争论中意犹未尽之处谈点自己的看法.很显然,本文肯定上述命题.(一)“高等教育处于市场之中”这一命题由下述概念系统所导出:是通过对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来实现其目的任务的.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多种可选择用途的资源聚集并转化为教育资源;二是教育资源从投入形态转化为产出形态;三是教育资源的产出形态转化为满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现志  
"专业"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概念,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国高等教育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明确其专业性这一基本规定,强化人才培养应以造就"专业人才"为时代使命,坚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推动大学素质教育走向深入的关键。高校应确立高等教育专业理念,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以社会专门职业谱系为参照系,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建立有利于专业人才成长的质量监控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廷柱  孙丽芝  
2013年10月26至2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2013年学术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300余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年会。潘懋元、薛天祥、王一兵、杨德广、张楚廷、刘献君等众多在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界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邬大光教授到会并致辞,日本高等教育学会会长金子元久教授也应邀与会并发表演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本文通过考察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提出专业性是高等教育不变的特征。现代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表现为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改革我国现存的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实乃当务之急 ,但不能背离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特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俊  
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物本质主义的解释,它主要以两性的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为认识基础来阐释学科专业中的性别差异;二是女性主义的解释,它认为,学科的性别隔离是社会意识形态、权力系统和利益基础在学科领域的表现,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女性主义的阐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赤弟  
"学科—专业—产业链"是以一定的产业链为依托,以服务一定的产业链为目的,进而形成一系列相关学科、专业与产业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的联合体。学科—专业—产业链的构建是区域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载体,也是教育与经济、大学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必将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